-
公开(公告)号:CN11019947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780084230.2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H02P25/064 , B60L13/03 , B65G54/02
Abstract: 一种能够移载物品(10)的物品移载装置(100),具备:行驶导轨(110),其沿着规定路径配置;初级侧固定件组(120)和动力源(130);以及第1搬运台车(210)和第2搬运台车(220),其分别具有接受来自初级侧固定件组的磁作用的次级侧可动件(211、221),次级侧可动件接受磁作用而搬运物品,第1搬运台车和第2搬运台车分别通过由初级侧固定件组和次级侧可动件构成的地面驱动式线性马达系统而能够分别独立地停止或者加减速地行驶,还具有接受来自动力源的力而沿与规定路径交叉的交叉方向移载物品的移载部(212、222)。
-
公开(公告)号:CN103376718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310131891.X
申请日:2013-0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6/78 , G03G15/2007 , H05B1/0241 , H05B6/788 , H05B6/80 , H05B2206/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加热效率。导电性的加热室(5)构成为从一端被导入(d2)方向的微波。该加热室5)中设置有开口部(6)。具有一对搬送部件(43和53),在将被加热体(10)夹在该一对搬送部件43、53)之间的状态下向(d1)方向移动,由此,被加热体(10)沿与微波的进入方向(d2)非平行的方向(d1)通过开口部(6)。
-
公开(公告)号:CN11019947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80084230.2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H02P25/064 , B60L13/03 , B65G54/02
Abstract: 一种能够移载物品(10)的物品移载装置(100),具备:行驶导轨(110),其沿着规定路径配置;初级侧固定件组(120)和动力源(130);以及第1搬运台车(210)和第2搬运台车(220),其分别具有接受来自初级侧固定件组的磁作用的次级侧可动件(211、221),次级侧可动件接受磁作用而搬运物品,第1搬运台车和第2搬运台车分别通过由初级侧固定件组和次级侧可动件构成的地面驱动式线性马达系统而能够分别独立地停止或者加减速地行驶,还具有接受来自动力源的力而沿与规定路径交叉的交叉方向移载物品的移载部(212、222)。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635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310148118.4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13/14 , B65H54/702 , B65H63/065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纱线监视装置(6)具备支架(30)、检测部、吹出部(45)。在支架(30)形成有用于供沿规定的纱道行进的纺纱纱线通过的第一纱线通路(34)。检测部在第一纱线通路(34)的侧壁面(35)的至少一部分检测纺纱纱线的状态。吹出部(45)在规定的吹出方向上吹出压缩空气,从而使上述压缩空气冲击第一纱线通路(34)的侧壁面(35)。而且,在与纱道正交、且与侧壁面(35)平行的方向上观察时,上述吹出方向设定为相对于侧壁面(35)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65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080044103.8
申请日:2010-09-30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 B65H57/22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能够抑制从纱线蓄留部退绕的纺织纱线的气圈的扩大,并使该纺织纱线的毛刺倒伏。纱线蓄留卷筒(27)的上端部成为越靠近上端侧的部分其直径越小的圆曲面形状的曲面部(65),在曲面部(65)上配置有环状部件(66)。环状部件(66)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是外周和内周的半径的差比厚度大的薄板状的环状部件,其内周侧端部沿曲面部(65)弹性变形,由此,在其全周范围内与曲面部(65)面接触。从纱线蓄留卷筒(27)退绕的纺织纱线(Y)在通过曲面部(65)和环状部件(66)之间后被向卷绕部输送,由此,被曲面部(65)和环状部件(66)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03135420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95102.6
申请日:2012-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6/6402 , H05B6/701 , H05B6/74 , H05B6/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抑制加热不均的产生而提高了加热效率的微波加热装置。加热室通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阻挡部被分割为多个空间。在至少一个以外的空间内,在终端部的位置上,插入在方向(d2)上的长度相互不同的、由与空气相比介电常数高的电介质构成的移相器,由此使各空间内形成的驻波的波节在方向(d2)上的位置相互不同。此外,在至少一个以外的空间内,在比上述被加热体的通过区域靠上游侧的位置上,将在方向(d2)上的长度相互不同的、由与空气相比介电常数高的电介质构成的阻抗调整器插入,以便减小从加热室的入口到终端部为止的包括移相器的各空间的阻抗的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0309655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28070.8
申请日:2012-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6/708 , G03G15/2007 , H05B6/701 , H05B6/80 , H05B2206/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加热装置,能够有效率地传送微波的能量,由此,同时实现消耗能量的降低和加热效率的提高。具有:输出微波的微波发生部(3);导电性的加热室(5),被导入微波,所述微波的进入方向的终端部(5a)被短路;整合器(7),被设置在微波发生部和加热室(5)之间。加热室具有用于使被加热体通过其内部的开口部(6),整合器是使被加热室的终端部反射的反射微波再向加热室侧反射的结构,从微波发生部的微波输出端到整合器之间通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筒状的波导管连结,从整合器到加热室的终端部之间,除了用于使所述被加热体通过的开口部以外,通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筒状的波导管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2548884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80044104.2
申请日:2010-09-30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 B65H67/081 , B65H69/00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是在接纱时也能够继续进行卷绕的技术。该纱线卷绕装置设有:喂纱部(3),将纺织纱线(Y)从喂纱纱管(B)退绕;卷绕部(5),将该纺织纱线(Y)卷绕为卷装(P);蓄存器(7),设在所述喂纱部(3)与所述卷绕部(5)之间,用于蓄留纺织纱线(Y);和纱线端引出机构(W),在所述喂纱纱管(B)的纱管更换时、纱线切断时或者纱线断头时,将蓄留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引出至所述喂纱部(3)侧。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655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080043851.4
申请日:2010-09-30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B65H5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 B65H67/081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在纱线卷绕装置中,能够不中断地连续地卷绕纱线。储纱器(61)沿圆周配置,并且,具有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六根罗拉(71),卷绕臂(75)在这六根罗拉(71)的外周旋转由此将纱线卷绕到罗拉(71)的下端部上,通过向相反方向旋转,将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引出。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被六根罗拉(71)中的五根驱动罗拉(71a~71e)输送而向上方移动。另外,余下的一根调整用罗拉(71f)是从动罗拉,并且,其上端部以与其他的罗拉(71a~71e)的上端部所处的假想圆周(A1)相比位于外侧的假想圆周(A3)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由此,卷绕到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均一。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635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148118.4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13/14 , B65H54/702 , B65H63/065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纱线监视装置(6)具备支架(30)、检测部、吹出部(45)。在支架(30)形成有用于供沿规定的纱道行进的纺纱纱线通过的第一纱线通路(34)。检测部在第一纱线通路(34)的侧壁面(35)的至少一部分检测纺纱纱线的状态。吹出部(45)在规定的吹出方向上吹出压缩空气,从而使上述压缩空气冲击第一纱线通路(34)的侧壁面(35)。而且,在与纱道正交、且与侧壁面(35)平行的方向上观察时,上述吹出方向设定为相对于侧壁面(35)倾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