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0317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80034772.1

    申请日:2011-06-24

    Inventor: 今村裕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67/081 B65H51/22 B65H69/00 B65H2701/31

    Abstract: 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自动络纱机具有纱管支承部(7)、纱线蓄留装置(18)、卷绕部(8)、接纱装置(14)、上纱线引导部。纱管支承部(7)支承喂纱纱管(21)。纱线蓄留装置(18)蓄留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卷绕部(8)对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18)上的纱线(20)进行卷绕并形成卷装(30)。上纱线引导部从纱线蓄留装置(18)引出纱线并引导至接纱装置(14)。另外,上纱线引导部具有:将纱线蓄留装置(18)上的纱线(20)引出并向纱管支承部(7)侧吹起的引导筒(34);对被引导筒(34)吹起的纱线(20)进行捕捉并导入接纱装置(14)的上纱线捕捉部(13)。

    纱线卷绕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03176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80034772.1

    申请日:2011-06-24

    Inventor: 今村裕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67/081 B65H51/22 B65H69/00 B65H2701/31

    Abstract: 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自动络纱机具有纱管支承部(7)、纱线蓄留装置(18)、卷绕部(8)、接纱装置(14)、上纱线引导部。纱管支承部(7)支承喂纱纱管(21)。纱线蓄留装置(18)蓄留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卷绕部(8)对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18)上的纱线(20)进行卷绕并形成卷装(30)。上纱线引导部从纱线蓄留装置(18)引出纱线并引导至接纱装置(14)。另外,上纱线引导部具有:将纱线蓄留装置(18)上的纱线(20)引出并向纱管支承部(7)侧吹起的引导筒(34);对被引导筒(34)吹起的纱线(20)进行捕捉并导入接纱装置(14)的上纱线捕捉部(13)。

    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096A

    公开(公告)日:1996-11-20

    申请号:CN96101261.7

    申请日:1996-02-09

    Inventor: 今村裕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1/115 D01H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纺纱装置具有使回旋气流作用在纤维上的喷嘴,中空锭子,对着中空锭子的纤维导入侧的前端部地配置的导引构件;设有沿吸引空气的回旋方向扭转的纤维导引面的纤维导入构件,且在这纤维导入构件的中空锭子侧上,突出地设置上述导引构件,还把这导引构件的前端部做成平面状或曲面状的。它能纺出提高了纤维的平行性的、强度较大、断面呈圆形的良好外观、与芯丝不同的近似于混纺的细纱,且能提高纺纱性及接头的成功率。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公开(公告)号:CN103354798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180067066.7

    申请日:2011-12-14

    Inventor: 今村裕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B65H2701/31 D01H4/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蓄留装置。纱线蓄留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形成的纱线蓄留部(37)上卷绕并蓄留纱线,将纱线从纱线蓄留部(37)向沿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并设有张力付与部(38)。上述张力付与部(38)设置于纱线蓄留部(37)的退绕侧,与该纱线蓄留部(37)一体旋转,并对从该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张力付与部(38)构成为包括:由能够伸缩的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环(51);设置于上述橡胶环(51)的径向内侧并在其与橡胶环(51)之间夹入纱线的扩大缩小部(50)。而且,上述扩大缩小部(50)根据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而使直径扩大缩小。

    纱线卷绕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03177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180034773.6

    申请日:2011-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67/081 B65H51/22 B65H69/00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使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而且能够使接纱时产生的浪费纱线的量减少。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自动络纱机具备纱管支承部(7)、卷绕部(8)、接纱装置(14)、纱线引导部、捕纱器(15)、捕纱器驱动部(47)。纱线引导部,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将卷装(30)侧的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14)引导。捕纱器(15)以朝向卷绕部(8)与接纱装置(14)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的方式配置,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捕捉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捕纱器驱动部(47)使捕纱器向该捕纱器所捕捉的纱线保持跨越接纱装置(14)的状态并被导入接纱装置(14)的方向移动。

    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813A

    公开(公告)日:1996-08-14

    申请号:CN95116448.1

    申请日:1995-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4/48 D01H1/115 D01H4/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纺纱部内形成接缝部分的纱线断裂强度较大的接头的纺纱装置。它具有把由规定的空气压形成的回旋气流作用在被供给的短纤维束上,使这短纤维束一边开纤、一边加捻地形成纺纱的纺纱部;将纺纱后的线端倒喂到这纺纱部内、能使其再开始纺纱的接头部;还设有在再开始纺纱后的规定时间里,把上述规定空气压改换成更高的高压施加机构。这机构由供给规定空气压的第1空气回路和供给比上述规定空气压高的高压空气的第2空气回路、以及使这两者进行转换的装置构成。

    纱线卷绕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7465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080044103.8

    申请日:2010-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B65H57/22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能够抑制从纱线蓄留部退绕的纺织纱线的气圈的扩大,并使该纺织纱线的毛刺倒伏。纱线蓄留卷筒(27)的上端部成为越靠近上端侧的部分其直径越小的圆曲面形状的曲面部(65),在曲面部(65)上配置有环状部件(66)。环状部件(66)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是外周和内周的半径的差比厚度大的薄板状的环状部件,其内周侧端部沿曲面部(65)弹性变形,由此,在其全周范围内与曲面部(65)面接触。从纱线蓄留卷筒(27)退绕的纺织纱线(Y)在通过曲面部(65)和环状部件(66)之间后被向卷绕部输送,由此,被曲面部(65)和环状部件(66)夹持。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公开(公告)号:CN103354798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80067066.7

    申请日:2011-12-14

    Inventor: 今村裕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B65H2701/31 D01H4/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蓄留装置。纱线蓄留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形成的纱线蓄留部(37)上卷绕并蓄留纱线,将纱线从纱线蓄留部(37)向沿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并设有张力付与部(38)。上述张力付与部(38)设置于纱线蓄留部(37)的退绕侧,与该纱线蓄留部(37)一体旋转,并对从该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张力付与部(38)构成为包括:由能够伸缩的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环(51);设置于上述橡胶环(51)的径向内侧并在其与橡胶环(51)之间夹入纱线的扩大缩小部(50)。而且,上述扩大缩小部(50)根据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而使直径扩大缩小。

    纱线卷绕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74656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080044102.3

    申请日:2010-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B65H67/081 B65H69/00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在纱线卷绕装置中,能够不中断地连续地卷绕纱线。通过纱线引导部件(73),将纱线(Y)向形成旋转蓄留卷筒(71)的左下端部的锥形部(71a)引导后,纱线(Y)通过旋转蓄留卷筒(71)的旋转而被卷绕在锥形部(71a)上,并且,沿锥形部(71a)的表面向右上方移动,由此,蓄留在旋转蓄留卷筒(71)上。另外,从旋转蓄留卷筒(71)退绕的纱线(Y)通过卷绕在旋转蓄留卷筒(71)上的橡胶制的环状部件(81)和旋转蓄留卷筒(71)的表面之间,并向卷绕部(6)移动。另外,通过吹下喷嘴(74)在纱线引导部件(73)中产生从旋转蓄留卷筒(71)侧向上纱线引导管(26)侧的空气流,并且,若使旋转蓄留卷筒(71)朝向与纱线卷绕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则旋转蓄留卷筒(7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被吸引,并向上纱线引导管(26)引出。

    纱线卷绕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0317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80034773.6

    申请日:2011-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67/081 B65H51/22 B65H69/00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使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而且能够使接纱时产生的浪费纱线的量减少。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自动络纱机具备纱管支承部(7)、卷绕部(8)、接纱装置(14)、纱线引导部、捕纱器(15)、捕纱器驱动部(47)。纱线引导部,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将卷装(30)侧的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14)引导。捕纱器(15)以朝向卷绕部(8)与接纱装置(14)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的方式配置,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捕捉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捕纱器驱动部(47)使捕纱器向该捕纱器所捕捉的纱线保持跨越接纱装置(14)的状态并被导入接纱装置(14)的方向移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