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通过发光定位的喉罩

    公开(公告)号:CN113952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111224365.9

    申请日:2021-10-21

    Inventor: 李文献 刘木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通过发光定位的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罩,通气罩内四周边缘处设有多个第一发光件,当通气罩置入人体后通气罩可通过第一发光件显示轮廓与位置;通气导管与通气罩连接;通气充气管与通气罩连接;垂直栅栏设于通气罩与通气导管连接处;导线设于通气导管或通气充气管内,第一发光件通过导线与控制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脉冲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可根据喉部厚度计算得到所需脉冲功率峰值与对应的占空比后控制脉冲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的脉冲驱动使第一发光件产生脉冲光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因此通过该可发光定位的喉罩可方便医疗人员快速、准确的对喉罩进行置入。

    一种可提高蒸炖压力的炒锅

    公开(公告)号:CN10845135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083091.8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蒸炖压力的炒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体(1)与锅盖(2)通过密封圈(3)进行密封,卡环凸起(32)卡在环形凸起(13)的下方并在热蒸汽的作用下形成第一密封部(35),所述环形凸起(13)的山脊结构下斜坡延伸出一平面(132),该平面(132)与卡环凸起(32)的顶部相配合,形成一个水平密封面,即所述第一密封部(35);连接环(31)被环形凸起(13)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在热蒸汽的作用下与环形凸起(13)两侧分别形成第二密封部(36)和第三密封部(37),压环(33)上部与锅盖(2)连接,压环(33)底部位于支撑平台(11)上并通过锅盖(2)重量作用下形成第四密封部(38)。

    仿古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2788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230408.2

    申请日:2008-10-14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李祥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古绞胎瓷包含有至少两种颜色,并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案。仿古绞胎瓷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料加工、成型、烧制等步骤,制成的绞胎瓷,具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案,重现了古代绞胎瓷的所有特征,本发明使用的是一种手工工艺手法,它以多种颜色的胎土相互绞合成型,或用两种颜色的胎泥绞出确定的纹理贴塑在阴模上,使器物的颜色和图案都确定。

    饮水机用空气净化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29624A

    公开(公告)日:1999-09-29

    申请号:CN98110727.3

    申请日:1998-03-25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一种包括杀菌液容器的饮水机用空气净化器,杀菌液容器上部设有进、出气滤气头,其特点是装入饮水机上部的圆托盘内的空气净化器还包括有与出气管另一端连接的空气隔离罩,其上表面与饮水机中空气进气阀下端连接,下端面离饮水机内下部的圆托盘底面高度(H3)始终小于使用饮用水时液面高度(H2),初始液面高度(H1)应大于空气隔离罩上部内表面至圆托盘底面高度(H4)。本发明对饮水机在使用过程中防止饮用水二次污染作出了有效的改进。

    桶装饮用水用空气净化器

    公开(公告)号:CN1191836A

    公开(公告)日:1998-09-02

    申请号:CN97106769.4

    申请日:1997-12-10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包括有进气管,装有杀菌液的滤气管,出气管依次串接的桶装饮用水用空气净化器,其特点是进气管一端伸入饮水机上部的圆托盘内,出气管一端插入饮水桶的底部,圆托盘下的存水腔的初始液面高度大于进气口的高度,使用饮用水时存水腔的液面高度小于进气口的高度,并始终大于圆托盘底面高度,在滤气管端部装有滤气头。杀菌液成分为过氧化氢,酒精。桶外空气流经空气净化器补充入饮用水桶后,空气即受到灭菌净化,为桶装饮用水减少二次污染创造有利条件。

    清洁消毒牙齿的制剂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700A

    公开(公告)日:1998-03-04

    申请号:CN97106558.6

    申请日:1997-08-14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消毒牙齿的制剂及制造方法,由水、杀菌剂、表面活性剂、硅油等原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水含量10%—90%,95%乙醇含量1—75%,35%过氧化氢含量0.5—27%,活性材料32%K12(液体或粉剂)含量0.2—20%,活性材料70%MES含量0.5—20%,活性材料70%BS-12含量0.5—20%,活性材料70%含量0.5—20%,硅油含量0.1%—15%,木糖醇含量0.1—20%,尿素含量0.1—10%,丁香油含量0.05—5%,冰片含量0.01—5%,薄荷脑含量0.001—5%,稳定剂含量0.01—2%,香精含量0.001—2%,色素含量0.00001—1%,其制造方法由上述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搅拌而成。

    文字修正用品的组合物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209C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02155075.1

    申请日:2002-12-18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涉及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文字修正用品的组合物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重量比为钛白粉含量10%-80%,硬脂酸含量10%-80%,松香含量1%-20%,松节油含量1%-20%组成。其制造方法是将上述比例的硬脂酸、松香原料放入容器内加热至全部溶化,边搅拌边加入上述比例的钛白粉原料,控制温度在90度至100度左右,然后用高速搅拌器搅拌20分钟至30分钟,直至粉剂完全分散,无结块状,此时停止加热,冷却至65-70度时,再加入上述比例的松节油,再搅拌至均质状后,将溶液注入所需形状的模具中,冷却后取出即已成形,再将成形物包装成产品。

    文字修正用品的组合物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4964A

    公开(公告)日:2001-07-25

    申请号:CN00127919.X

    申请日:2000-12-18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涉及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修改文字用品的组合物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重量比为石蜡含量30%—1%,巴西棕榈蜡含量1%—20%,精制羊毛脂含量30%—1%,甘油含量0.99%—10%,钛白粉含量35—55%,滑石粉含量9%—10%,香精含量0.01%—3%组成。其配制方法是将上述比例的原料放入容器内加热至全部溶化,控制温度在90度左右,然后用高速搅拌器搅拌20分钟至30分钟,直至粉剂完全分散,无结块状,将溶液注入所需形状的模具中,冷却后取出即已成形,再将成形物包装成产品。

    一种可提高蒸炖压力的炒锅

    公开(公告)号:CN10854225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197884.2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蒸炖压力的炒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体(1)与锅盖(2)通过密封圈(3)进行密封,卡环凸起(32)卡在环形凸起(13)的下方并在热蒸汽的作用下形成第一密封部(35),所述环形凸起(13)的山脊结构下斜坡延伸出一平面(132),该平面(132)与卡环凸起(32)的顶部相配合,形成一个水平密封面,即所述第一密封部(35);连接环(31)被环形凸起(13)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在热蒸汽的作用下与环形凸起(13)两侧分别形成第二密封部(36)和第三密封部(37),压环(33)上部与锅盖(2)连接,压环(33)底部位于支撑平台(11)上并通过锅盖(2)重量作用下形成第四密封部(38)。

    一种可提高蒸炖压力的炒锅

    公开(公告)号:CN108175267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810076234.2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李文献

    Inventor: 李文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蒸炖压力的炒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体(1)与锅盖(2)通过密封圈(3)进行密封,卡环凸起(32)卡在环形凸起(13)的下方并在热蒸汽的作用下形成第一密封部(35),所述环形凸起(13)为山脊结构,在所述环形凸起(13)的山脊结构上斜坡上形成凹凸结构(131);连接环(31)被环形凸起(13)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在热蒸汽的作用下与环形凸起(13)两侧分别形成第二密封部(36)和第三密封部(37),压环(33)上部与锅盖(2)连接,压环(33)底部位于支撑平台(11)上并通过锅盖(2)重量作用下形成第四密封部(38)。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