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9582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0568180.7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 H01M10/44 , H01M10/0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1 , B60L11/1816 , B60L11/1824 , B60L11/1861 , B60L11/1877 , H01M10/0525 , H01M10/425 , H01M10/482 , H01M2010/4271 , H01M2220/20 , H01M10/48 , H01M10/058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少的电量消除因树枝状晶体而产生的微短路的锂离子电池的管理方法及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树枝状晶体通过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混入的污染物析出而构成。锂离子电池的管理方法包括:测定高充电状态时的各单体的电压,并算出各单体的电压的偏差的高充电状态时算出测定步骤(S102);测定高充电状态时算出测定步骤的经过规定时间后的低充电状态时的各单体的电压,并算出各单体的电压的偏差的低充电状态时算出测定步骤(S104);通过对高充电状态时与低充电状态时的单体的电压的偏差进行比较来判断微短路的产生的微短路产生判断步骤(S109);以及根据微短路的产生来执行微短路消除操作的步骤(S111)。
-
公开(公告)号:CN11689612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48623.X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与二次电池连接并向所述二次电池供给电流的充电装置进行控制,该二次电池具有作为石墨与一氧化硅的混合物的负极,其中,在算出的所述二次电池的SOC即蓄电池充电率小于15%的情况下,将所述充电装置向所述二次电池供给的电流的大小控制为第一值,在算出的所述二次电池的SOC为15%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充电装置向所述二次电池供给的电流的大小控制为比所述第一值大的第二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14442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06427.4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3/2055
Abstract: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问题,提供一种X射线衍射测定装置,包括:直线状的第1狭缝(24a)、第2狭缝(24b)、第3狭缝(24c),在基于由位于入射光轴(30)与出射光轴(32a,32b,32c)的交叉位置(34)的被测定物(M)产生的X射线衍射,来测定被测定物的特性时,使X射线通过,并以相对于出射光轴的轴旋转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第1二维检测器(18a)、第2二维检测器(18b),在检测区域内检测狭缝的通过X射线;及,轮廓计算部(44),区分由二维检测器检测出的通过X射线,而分别计算出表示该通过X射线的强度的衍射轮廓;由此对于衍射角不同的多种材料,可以同时获得与它们的特性相关的测定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895821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0578655.0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4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 , H01M10/0525 , H01M1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少的电量消除因树枝状晶体而产生的微短路的消除微短路的方法,所述树枝状晶体通过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混入的污染物析出而构成。在消除微短路的方法中,所述微短路因树枝状晶体而产生,所述树枝状晶体通过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及负极活性物质合剂以外的异物金属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熔解、析出而生成,所述锂离子电池具有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夹有隔板且填充有电解液的结构,所述消除微短路的方法具有持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以使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维持为规定值的电池容量维持工序(S1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