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60719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580031849.4
申请日:2005-1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04 , C23C8/02 , C23C8/22 , F16D3/06 , F16D3/20 , F16D3/223 , F16D3/224 , F16D2250/00 , F16D2300/10 , Y10S464/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内齿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成为内部部件(1)的预成形体(8)的侧周壁上设置有成为滚珠滚动槽的槽部(4a~4f)。并且,在该预成形体(8)的一端面上形成有与面对贯通孔(2)的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相连并开口的凹部(6)。在施行渗碳处理时,进入形成在贯通孔(2)与支轴部件(14)之间的间隙(16)的渗碳气体与内齿(3)接触,之后经由凹部(6),通过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排出到预成形体(8)的外部。反之,与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接触的渗碳气体经由凹部(6)与内齿(3)接触,通过间隙(16)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023285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580031849.4
申请日:2005-1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04 , C23C8/02 , C23C8/22 , F16D3/06 , F16D3/20 , F16D3/223 , F16D3/224 , F16D2250/00 , F16D2300/10 , Y10S464/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内齿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成为内部部件(1)的预成形体(8)的侧周壁上设置有成为滚珠滚动槽的槽部(4a~4f)。并且,在该预成形体(8)的一端面上形成有与面对贯通孔(2)的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相连并开口的凹部(6)。在施行渗碳处理时,进入形成在贯通孔(2)与支轴部件(14)之间的间隙(16)的渗碳气体与内齿(3)接触,之后经由凹部(6),通过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排出到预成形体(8)的外部。反之,与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接触的渗碳气体经由凹部(6)与内齿(3)接触,通过间隙(16)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