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20383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880018182.8

    申请日:2008-05-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M)由两个以上的分离体(P1-P3)构成。与节流阀装置(4)连接的节流阀侧凸缘(22)和与设置进气口(5)的气缸盖(2)连接的盖侧凸缘(40)与两个以上的分离体(P1-P3)中的第一分离体(P1)一体形成。入口部(21)与第一分离体(P1)一体形成,并形成进气通路(10)的入口通路(11)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节流阀侧凸缘(22)。盖侧凸缘(40)具有与入口部(21)一体形成并沿与入口通路(11)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42)。用于将盖侧凸缘(40)连接到气缸盖(2)的一对螺栓(451,452)定位成彼此与入口通路(11)交叉。由于盖侧凸缘自身的刚性以及盖侧凸缘通过固定装置与气缸盖的连接,有效地减小了与节流阀侧凸缘连接的节流阀装置的振动。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20383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80018182.8

    申请日:2008-05-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M)由两个以上的分离体(P1-P3)构成。与节流阀装置(4)连接的节流阀侧凸缘(22)和与设置进气口(5)的气缸盖(2)连接的盖侧凸缘(40)与两个以上的分离体(P1-P3)中的第一分离体(P1)一体形成。入口部(21)与第一分离体(P1)一体形成,并形成进气通路(10)的入口通路(11)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节流阀侧凸缘(22)。盖侧凸缘(40)具有与入口部(21)一体形成并沿与入口通路(11)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42)。用于将盖侧凸缘(40)连接到气缸盖(2)的一对螺栓(451,452)定位成彼此与入口通路(11)交叉。由于盖侧凸缘自身的刚性以及盖侧凸缘通过固定装置与气缸盖的连接,有效地减小了与节流阀侧凸缘连接的节流阀装置的振动。

    进气歧管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11573C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1803108.0

    申请日:2001-09-04

    Abstract: 一种合成树脂制的进气歧管,具有缓冲罐和多个进气管,该多个进气管分别具有在缓冲罐的下部连结的向上方延伸的立管部且被并列配置,从侧面看,在缓冲罐及各立管部之间形成空间,为了能够一边回避大型化一边增大缓冲罐的容量,缓冲罐(20)形成为具有罐主体部(20a)和侧方鼓出部(20b),该罐主体部(20a)沿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延伸且面对这些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该侧方鼓出部(20b)沿罐主体部(20a)的排列方向(28)从中间部鼓出,并夹设在设置于排列方向(28)上的中间部的一对的立管部(29B、29C)之间,在所述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在各立管部(29A~29D)及罐主体部(20a)之间分别形成的一对空间(38)的内端被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闭塞。

    进气歧管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92927A

    公开(公告)日:2003-01-22

    申请号:CN01803108.0

    申请日:2001-09-04

    Abstract: 一种合成树脂制的进气歧管,具有缓冲罐和多个进气管,该多个进气管分别具有在缓冲罐的下部连结的向上方延伸的立管部且被并列配置,从侧面看,在缓冲罐及各立管部之间形成空间,为了能够一边回避大型化一边增大缓冲罐的容量,缓冲罐(20)形成为具有罐主体部(20a)和侧方鼓出部(20b),该罐主体部(20a)沿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延伸且面对这些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该侧方鼓出部(20b)沿罐主体部(20a)的排列方向(28)从中间部鼓出,并夹设在设置于排列方向(28)上的中间部的一对的立管部(29B、29C)之间,在前述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在各立管部(29A~29D)及罐主体部(20a)之间分别形成的一对空间(38)的内端被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闭塞。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