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08922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83739.X
申请日:2004-10-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 B62D21/157 , B62D25/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可以使来自车身前方的碰撞能量和来自车身侧方的碰撞能量的双方高效率地分散到车身上。该车身构造中,从车宽中心向左右两侧方以并列设置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纵梁(16)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3)的并列设置地板纵梁(16)和下纵梁(13),从左右地板纵梁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左右前侧车架,使地板纵梁的后端部(75)靠近并接合在下纵梁的长度中途,在比它们的接合部分靠前的位置且在接合部分的近旁,在下纵梁间架横梁,通过也使左右地板纵梁接合于该横梁上,将下纵梁与地板纵梁与横梁之间的接合部分(85)构成为俯视中大致三角形状的接合构造。
-
公开(公告)号:CN1608926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83740.2
申请日:2004-10-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 B62D25/2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可以高效率地将作用在地板通道的前上端和前下端上的碰撞能量传到车身后部。在该车身构造中,车身(10)将车宽中央的地板通道(15)及左右两侧方的下纵梁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地板通道的后方,在左右下纵梁间架横梁。使地板通道的上面(63)从前端部(62)向后方成为下坡地倾斜,将地板通道的后端部(61)接合到横梁上。另外,车身(10)将在车宽中央部由板材构成的地板通道(15)向车身前后延伸,在该地板通道的左右两侧方使由板材构成的地板纵梁(16)向车身的前后延伸,将与地板通道相连的地板从重叠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上。在地板通道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地板纵梁的前部侧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213509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015514.X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006 , B60L11/1881 , B60L2270/40 , Y02T9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行李室内,且具有与直流电源电连接的供电口的供电连接器;与燃料电池机动车(电动车辆)不同体地设置,且配置在行李室内的逆变器装置,其中,在行李室内设有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能够将逆变器装置设置在与供电口不重叠的位置上的逆变器设置空间,在逆变器装置上设有从侧面引出且在前端部具有与供电口连接的连接器部的连接线缆。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812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31707.0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能够确保左、右加固部的刚性,并且能够良好地承受住作用在左、右操舵室的减震器安装部上的负荷。车身后部结构(10)具有:设在左、右减震器安装部(21、22)上、形成为箱形的左、右加固部(17、18);架设在各加固部上的上横梁(24);从上横梁延伸至左、右后侧架(11、12)的左、右支脚构件(25、26);连结在左、右支脚构件上、并架设在左、右后侧架上的下横梁(27)。由上横梁、左、右支脚构件和下横梁构成环状的构架部(20)。
-
公开(公告)号:CN103213509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15514.X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006 , B60L11/1881 , B60L2270/40 , Y02T9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行李室内,且具有与直流电源电连接的供电口的供电连接器;与燃料电池机动车(电动车辆)不同体地设置,且配置在行李室内的逆变器装置,其中,在行李室内设有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能够将逆变器装置设置在与供电口不重叠的位置上的逆变器设置空间,在逆变器装置上设有从侧面引出且在前端部具有与供电口连接的连接器部的连接线缆。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812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10131707.0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能够确保左、右加固部的刚性,并且能够良好地承受住作用在左、右操舵室的减震器安装部上的负荷。车身后部结构(10)具有:设在左、右减震器安装部(21、22)上、形成为箱形的左、右加固部(17、18);架设在各加固部上的上横梁(24);从上横梁延伸至左、右后侧架(11、12)的左、右支脚构件(25、26);连结在左、右支脚构件上、并架设在左、右后侧架上的下横梁(27)。由上横梁、左、右支脚构件和下横梁构成环状的构架部(20)。
-
公开(公告)号:CN100344491C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410083740.2
申请日:2004-10-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 B62D25/2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可以高效率地将作用在地板通道的前上端和前下端上的碰撞能量传到车身后部。在该车身构造中,车身(10)将车宽中央的地板通道(15)及左右两侧方的下纵梁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地板通道的后方,在左右下纵梁间架横梁。使地板通道的上面(63)从前端部(62)向后方成为下坡地倾斜,将地板通道的后端部(61)接合到横梁上。另外,车身(10)将在车宽中央部由板材构成的地板通道(15)向车身前后延伸,在该地板通道的左右两侧方使由板材构成的地板纵梁(16)向车身的前后延伸,将与地板通道相连的地板从重叠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上。在地板通道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地板纵梁的前部侧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