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捕集阱制冷头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369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892608.4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集阱制冷头及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捕集阱制冷头及控制方法,包括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配件的升降机构,与升降结构配接的在驱动组件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的毛细血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毛细血管组件下方能够与毛细血管组件接触或分离的制冷组件。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保护冷凝头,在对毛细血管座加热的过程中使加热板与冷凝头分离,使冷凝头能够不被高温破坏性能;2、能够以更快更高的频率完成VOC检测,由于冷凝头能够与毛细血管座组件分离,降温更快,能够在设定的更快检测频率,检测毛细血管内部VOC数据。3、能够对毛细血管加热温度达到300度的加热温度,适应更高的加热要求。

    一种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83760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710032491.8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王浩 蔡继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方法:将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支架浸入到掺杂了或涂敷有荧光粉和光聚合引发剂的光敏树脂中,把工作电流通入到发光二极管管芯中,使得管芯发光,进而激发光敏树脂发生聚合将二极管芯片及其支架封装起来。本发明在制备发光二极管时所需时间非常短,且不需模具、不需高温,达到既提高效率又节约能源的效果,而且所用技术可以根据芯片的发光特性主动调解荧光粉的分布,能容易的实现荧光粉的特异性涂敷,以实现均匀性的白光发射或者光谱的特异性发射。

    一种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3698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032491.8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王浩 蔡继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方法:将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支架浸入到掺杂了或涂敷有荧光粉和光聚合引发剂的光敏树脂中,把工作电流通入到发光二极管管芯中,使得管芯发光,进而激发光敏树脂发生聚合将二极管芯片及其支架封装起来。本发明在制备发光二极管时所需时间非常短,且不需模具、不需高温,达到既提高效率又节约能源的效果,而且所用技术可以根据芯片的发光特性主动调解荧光粉的分布,能容易的实现荧光粉的特异性涂敷,以实现均匀性的白光发射或者光谱的特异性发射。

    一种二硫化钼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657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602005.6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等离子体领域,公开了一种二硫化钼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包括侧边抛磨光纤或棱镜、光源以及用于获取光纤或棱镜透射光谱的光谱仪。在侧抛光纤的抛磨区或棱镜表面上镀有贵金属膜,从而激发SPR效应,使得在透射光谱中形成共振吸收谷,而共振吸收谷的位置又受到外界折射率的调制,构成折射率传感器。本发明通过结合二硫化钼和SPR效应,将二硫化钼纳米片沉积在金属膜表面,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片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此传感器在折射率范围为1.333~1.360RIU内,可获得高达2793.5nm/RIU的折射率灵敏度,与未修饰二硫化钼的SPR传感器相比,灵敏度提高了30.67%。

    一种近场光学显微镜探针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3567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032492.2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王浩 蔡继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光学显微镜探针的制备方法:将光纤浸入到掺杂了量子点、荧光物质、光引发剂和染料的光敏树脂,导通光源到光纤中,激发光敏树脂包围着光纤的光源出射端,形成荧光掺杂的探针结构。本发明制备所得的显微镜探针具有高分辨率,能达到10nm以内,而且,成型的探针内部装饰了量子点,是一种全新的探针结构,可以进一步满足近场光学显微镜的要求。另外,本发明的探针前端的形状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光束束斑或者出射激光能量调节,探针制备的尺寸由激光能量和掺杂的量子点的浓度决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一种近场光学显微镜探针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356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10032492.2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王浩 蔡继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光学显微镜探针的制备方法:将光纤浸入到掺杂了量子点、荧光物质、光引发剂和染料的光敏树脂,导通光源到光纤中,激发光敏树脂包围着光纤的光源出射端,形成荧光掺杂的探针结构。本发明制备所得的显微镜探针具有高分辨率,能达到10nm以内,而且,成型的探针内部装饰了量子点,是一种全新的探针结构,可以进一步满足近场光学显微镜的要求。另外,本发明的探针前端的形状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光束束斑或者出射激光能量调节,探针制备的尺寸由激光能量和掺杂的量子点的浓度决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一种二硫化钼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209992393U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822201782.1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等离子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二硫化钼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包括侧边抛磨光纤或棱镜、光源以及用于获取光纤或棱镜透射光谱的光谱仪。在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区或棱镜表面上镀有贵金属膜,从而激发SPR效应,使得在透射光谱中形成共振吸收谷,而共振吸收谷的位置又受到外界折射率的调制,构成折射率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二硫化钼和SPR效应,将二硫化钼纳米片沉积在金属膜表面,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片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此传感器在折射率范围为1.333~1.360RIU内,可获得高达2793.5nm/RIU的折射率灵敏度,与未修饰二硫化钼的SPR传感器相比,灵敏度提高了30.67%。(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分体式捕集阱制冷头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56507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21959407.3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集阱制冷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捕集阱制冷头,包括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配件的升降机构,与升降结构配接的在驱动组件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的毛细血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毛细血管组件下方能够与毛细血管组件接触或分离的制冷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保护冷凝头,在对毛细血管座加热的过程中使加热板与冷凝头分离,使冷凝头能够不被高温破坏性能;2、能够以更快更高的频率完成VOC检测,由于冷凝头能够与毛细血管座组件分离,降温更快,能够在设定的更快检测频率,检测毛细血管内部VOC数据。3、能够对毛细血管加热温度达到300度的加热温度,适应更高的加热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