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1199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011068.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7 , G01N27/409 , G01N27/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 , G01N27/4062 , G01N27/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由来自分隔件的传热导致的端子金属件的弹性的降低,并且将传感器元件的电极极板和端子金属件可靠地电连接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气体传感器包括端子金属件、分隔件以及具有电极极板的传感器元件,其中,端子金属件包括引线连接部、主体部、自主体部的顶端侧突出的突出片部以及与突出片部的顶端相连结并与电极极板相连接的弹性部,将主体部以及突出片部中的、位于与弹性部相反的这一侧的位置的面分别作为主面及副面,并且主面中的与分隔件的贯穿孔相对的第1相对面的面积大于副面中的与贯穿孔相对的第2相对面的面积,且第2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分隔件的形成贯穿孔的内周面相接触,并且第1相对面与内周面隔开间隔。
-
公开(公告)号:CN104776864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410592036.3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D3/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一种传感器,抑制密封构件的热劣化和引线因内筒而损伤。具备传感器元件、主体配件、配置在分离器的后端侧且具有固定在外筒的内侧的筒状部及向径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的内筒、自身的朝前端面与内筒的伸出部抵接且与分离器分离并容纳在外筒内的密封构件(50)和引线(68),密封构件具有通气孔(50h)以及比通气孔靠径向外侧的引线孔(51h),引线插通在伸出部设置的外侧贯通孔(41h)及引线孔而被引出,在轴线方向上观察时,外侧贯通孔的内径(d1)大于引线的外径(d2),且外侧贯通孔的周缘(41p)比密封构件的朝前端面处的引线的外周缘(68p)在全周上位于径向外侧,在通气孔中插入有防水性的通气过滤器(52)。
-
公开(公告)号:CN10410163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10139385.X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
Abstract: 一种传感器,要解决如下问题:当施加于检测元件两个主表面的力过于不平衡时,检测元件发生倾斜,导致一部分电极端子部与端子构件之间的电接触不完全。其包括检测元件、分隔件及多个端子构件;形成在检测元件第1主表面的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就沿着轴线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与其他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错开的位置;形成在检测元件的第2主表面的第2电极端子部就沿着检测元件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与其他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与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错开的位置;与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电连接的特定的第1构架主体部相对于其他第1构架主体部,就沿着检测元件的厚度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远离检测元件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99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011886.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端子金属件可靠地保持于分隔件的内部并将传感器元件的电极极板和端子金属件稳定地电连接的气体传感器。该气体传感器包括:具有电极极板的传感器元件;端子金属件及具有用于保持端子金属件的贯穿孔的分隔件,端子金属件包括主体部及弹性部,该弹性部与主体部相连接而成为一体,并利用规定的接点与电极极板弹性地相连接,主体部包括顶端侧限制部以及后端侧限制部,在主体部产生向与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时,该顶端侧限制部及后端侧限制部自身抵接于贯穿孔的壁面来限制该移动,接点沿着轴线方向位于顶端侧限制部和后端侧限制部之间,并且顶端侧限制部和后端侧限制部借助形成为端子金属件的一部分的平板部位相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4777209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410646203.8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一种传感器,大幅降低从传感器元件向密封构件传递的热量,进一步抑制传感器中的密封构件的热劣化。具备传感器元件(10)、主体配件(2)、配置在分离器(75)的后端侧并且具有固定在外筒(90)的内侧的筒状部及向该径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40a)的内筒(40)、自身的朝前端面(50a)与内筒的伸出部抵接且容纳在外筒的后端侧的弹性的密封构件(50)、以及与传感器元件电连接且插通密封构件的引线孔(51h)而向外侧引出的引线(68),分离器与内筒在轴线方向上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776864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410592036.3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D3/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一种传感器,抑制密封构件的热劣化和引线因内筒而损伤。具备传感器元件、主体配件、配置在分离器的后端侧且具有固定在外筒的内侧的筒状部及向径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的内筒、自身的朝前端面与内筒的伸出部抵接且与分离器分离并容纳在外筒内的密封构件(50)和引线(68),密封构件具有通气孔(50h)以及比通气孔靠径向外侧的引线孔(51h),引线插通在伸出部设置的外侧贯通孔(41h)及引线孔而被引出,在轴线方向上观察时,外侧贯通孔的内径(d1)大于引线的外径(d2),且外侧贯通孔的周缘(41p)比密封构件的朝前端面处的引线的外周缘(68p)在全周上位于径向外侧,在通气孔中插入有防水性的通气过滤器(52)。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99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810011886.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端子金属件可靠地保持于分隔件的内部并将传感器元件的电极极板和端子金属件稳定地电连接的气体传感器。该气体传感器包括:具有电极极板的传感器元件;端子金属件及具有用于保持端子金属件的贯穿孔的分隔件,端子金属件包括主体部及弹性部,该弹性部与主体部相连接而成为一体,并利用规定的接点与电极极板弹性地相连接,主体部包括顶端侧限制部以及后端侧限制部,在主体部产生向与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时,该顶端侧限制部及后端侧限制部自身抵接于贯穿孔的壁面来限制该移动,接点沿着轴线方向位于顶端侧限制部和后端侧限制部之间,并且顶端侧限制部和后端侧限制部借助形成为端子金属件的一部分的平板部位相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0011068.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7 , G01N27/409 , G01N27/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由来自分隔件的传热导致的端子金属件的弹性的降低,并且将传感器元件的电极极板和端子金属件可靠地电连接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气体传感器包括端子金属件、分隔件以及具有电极极板的传感器元件,其中,端子金属件包括引线连接部、主体部、自主体部的顶端侧突出的突出片部以及与突出片部的顶端相连结并与电极极板相连接的弹性部,将主体部以及突出片部中的、位于与弹性部相反的这一侧的位置的面分别作为主面及副面,并且主面中的与分隔件的贯穿孔相对的第1相对面的面积大于副面中的与贯穿孔相对的第2相对面的面积,且第2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分隔件的形成贯穿孔的内周面相接触,并且第1相对面与内周面隔开间隔。
-
公开(公告)号:CN10477720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410646203.8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一种传感器,大幅降低从传感器元件向密封构件传递的热量,进一步抑制传感器中的密封构件的热劣化。具备传感器元件(10)、主体配件(2)、配置在分离器(75)的后端侧并且具有固定在外筒(90)的内侧的筒状部及向该径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40a)的内筒(40)、自身的朝前端面(50a)与内筒的伸出部抵接且容纳在外筒的后端侧的弹性的密封构件(50)、以及与传感器元件电连接且插通密封构件的引线孔(51h)而向外侧引出的引线(68),分离器与内筒在轴线方向上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101635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139385.X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IPC: G01N27/4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
Abstract: 一种传感器,要解决如下问题:当施加于检测元件两个主表面的力过于不平衡时,检测元件发生倾斜,导致一部分电极端子部与端子构件之间的电接触不完全。其包括检测元件、分隔件及多个端子构件。形成在检测元件第1主表面的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就沿着轴线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与其他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错开的位置。形成在检测元件的第2主表面的第2电极端子部就沿着检测元件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与其他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与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错开的位置。与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电连接的特定的第1构架主体部相对于其他第1构架主体部,就沿着检测元件的厚度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远离检测元件的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