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76864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410592036.3

    申请日:201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一种传感器,抑制密封构件的热劣化和引线因内筒而损伤。具备传感器元件、主体配件、配置在分离器的后端侧且具有固定在外筒的内侧的筒状部及向径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的内筒、自身的朝前端面与内筒的伸出部抵接且与分离器分离并容纳在外筒内的密封构件(50)和引线(68),密封构件具有通气孔(50h)以及比通气孔靠径向外侧的引线孔(51h),引线插通在伸出部设置的外侧贯通孔(41h)及引线孔而被引出,在轴线方向上观察时,外侧贯通孔的内径(d1)大于引线的外径(d2),且外侧贯通孔的周缘(41p)比密封构件的朝前端面处的引线的外周缘(68p)在全周上位于径向外侧,在通气孔中插入有防水性的通气过滤器(52)。

    传感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0163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10139385.X

    申请日:2014-0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

    Abstract: 一种传感器,要解决如下问题:当施加于检测元件两个主表面的力过于不平衡时,检测元件发生倾斜,导致一部分电极端子部与端子构件之间的电接触不完全。其包括检测元件、分隔件及多个端子构件;形成在检测元件第1主表面的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就沿着轴线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与其他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错开的位置;形成在检测元件的第2主表面的第2电极端子部就沿着检测元件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与其他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与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相互错开的位置;与特定的第1电极端子部电连接的特定的第1构架主体部相对于其他第1构架主体部,就沿着检测元件的厚度方向的位置而言,配置在远离检测元件的位置。

    气体传感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81213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213829.X

    申请日:2014-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传感器元件的比保护层靠后端侧处沾水、并且抑制检测性能降低、减少消耗电力的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元件,其具有多孔质的保护层;筒状的陶瓷保持件;以及主体壳体,其具有内孔,该内孔具备小径孔以及大径孔,该主体壳体通过使陶瓷保持件的朝前端面的一部分配合于朝后端面而包围陶瓷保持件;其中,在陶瓷保持件中形成有直径较大的凹孔,该凹孔自朝前端面朝向后端侧凹陷,并与插穿孔的前端连通,保护层的后端部以该后端部与该凹孔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缝隙的方式容纳在凹孔内,陶瓷保持件的将凹孔的内周面与凹孔的朝前端面相连的前端缘整体设于比小径孔的内表面靠向径向内侧的位置。

    气体传感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4670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380003954.1

    申请日:2013-0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7

    Abstract: 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即使板状传感器元件狭小化,该气体传感器也会使设置在密封构件的后端面的排出槽的宽度加宽而确保排出水或油。气体传感器(200)包括:传感器元件(10),其形成为板状且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电极板(11a-12b);绝缘构件(166);端子金属件(21a-22b),其被绝缘固件保持且被分别布置成面对电极板;引线(146),其被电连接到端子金属件的后端侧;密封构件(170),其被布置在绝缘构件的后端侧且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引线贯穿孔(170a)和贯通孔(170h);以及过滤器(174),其用于闭塞贯通孔。在引线贯穿孔之间的间隔距离G1、G2中的至少一个间隔距离比其他间隔距离长。排出槽(170g)形成于密封构件的后端面。排出槽以横穿形成比其他间隔距离长的间隔距离G2的引线贯穿孔之间的方式延伸。

    气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6859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480000975.9

    申请日:2004-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7

    Abstract: 减少用来使金属外壳和传感器的元件相互间保持气密的密封材料的使用量,提高密封性能并且制造更短更小的传感器。在气体传感器中,检测元件(15)定位于金属外壳(2)内,从而使外周面的电极层电连接于金属外壳,并且端子构件(31)被插入到元件(15)中以便与内周面的电极层电连接。为了保持位于金属外壳(2)和检测元件(15)之间的密封材料(21),通过具有凸缘(28)的陶瓷套管(25)将密封材料压向前端侧,密封材料(21)分别比金属外壳和检测元件的后部(2b,15c)定位更靠前。而且,套管前端(26)比检测元件的后部(15c)定位更靠前并且压缩密封材料(21)。密封材料(21)不需要如传统产品那样沿轴向方向(G)延伸至端子构件,并且这样能使密封材料量减少。

    气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3326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810081854.1

    申请日:2008-05-08

    Abstract: 一种气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气体传感器包括:传感元件,其沿气体传感器的轴向延伸,并且在其前端具有气体感测部,在其后端具有电极部;筒状金属壳,其在其中保持传感元件,并且使气体感测部和电极部分别从金属壳的前端和后端突出,该筒状金属壳具有凸缘部和位于凸缘部后侧的后端部;筒状保护盖,其具有装配到金属壳的后端部上以覆盖电极部的前端;以及焊接接头,保护盖的前端的整个圆周通过该焊接接头接合到金属壳。该焊接接头从保护盖的端面延伸到金属壳。

    气体传感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54729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610078108.8

    申请日:2006-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454 F01N11/007 G01N27/4062 G01N27/407

    Abstract: 一种气体传感器(100),其包括:筒状金属壳(110);气体探测元件(120);至少部分地位于金属壳(110)内部的筒状套筒(170)和贯通套筒并在其内容纳气体探测元件(120)的轴孔(170c);以及与气体探测元件(120)的后端部接合并与套筒(170)相离开的连接器(180),该连接器(180)包括多个与对应电极端子部(125-129)电连接的连接器端子部(182-186)。

    点火系统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2541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168801.2

    申请日:2017-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火系统。在该点火系统中,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以火花塞的放电为起因的噪声的放射的技术。点火系统具备:火花塞,安装于发动机缸盖;及电源部,具有电池和点火线圈,该电池具有接地端子,该点火线圈将电池的电压进行变压而向火花塞供给。火花塞具备:第一绝缘体,具有轴孔;内部电极,设置于轴孔,且具有与点火线圈连接的端子;及主体配件,配置在第一绝缘体的外周,具有接地电极,且固定于发动机缸盖。在该点火系统中,主体配件经由第二绝缘体而绝缘并固定于发动机缸盖,在主体配件上连接导电路,导电路与发动机缸盖之间被绝缘,导电路与接地端子电连接。

    气体传感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49020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410092682.3

    申请日:2014-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8

    Abstract: 一种气体传感器,能够抑制索环的热劣化且容易限制分离器在圆周方向的旋转。具有:传感器元件,具有电极取出部;筒状的分离器(70),具有凸缘部(70d),包围电极取出部并与主体配件分开;筒状的外筒(90),覆盖分离器并与主体配件连接,具有与分离器的朝向后端的面(70a)抵接而限制分离器向后端侧的移动的内侧凸部(90a);密封部件,配置于分离器的后端侧,与分离器分开且容纳于外筒的后端;环状的止动配件(80),与构成凸缘部的朝向前端的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抵接面(70b)抵接且固定于外筒,在分离器上形成有限制自身在圆周方向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70f),在止动配件上形成有与旋转限制部抵接的卡合部(80f)。

    火花塞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8434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43339.3

    申请日:2013-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13/20 H01T13/16 H01T13/32 H01T13/34 H01T13/36

    Abstract: 在主体金属外壳被小径化的火花塞中,不用增长伸长部地实现极其优异的耐污损性。火花塞(1)包括:绝缘电瓷(2);以及主体金属外壳(3),其具有螺纹直径为M12以下的螺纹部(15),并设于绝缘电瓷(2)的外周。绝缘电瓷(2)包括:卡定部(14),其隔着板密封件(22)卡定于主体金属外壳(3)的台阶部(21);以及伸长部(13),在其与主体金属外壳(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隙(33)。在将从板密封件(22)的顶端(22E)朝向顶端侧的距离设为L(mm)、将空隙(33)的大小设为A(mm)时,大小A为0.5mm以下的位置是从顶端(22E)向顶端侧2.0mm的位置及比该位置靠后端侧的位置。而且,在3.0≤L≤4.0的范围内,满足A≥L×0.2+0.2(m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