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5817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980014608.0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将锂离子掺杂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预掺杂方法。负极活性物质的预掺杂方法包括预掺杂工序和掺杂后改性工序。在预掺杂工序中,将锂离子掺杂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从而使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下降。在掺杂后改性工序中,于所述预掺杂工序之后,使能够和锂离子反应的反应性化合物与掺杂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锂离子进行反应,从而使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上升。在所述掺杂后改性工序的结束时刻,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为0.8V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7581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80014608.0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将锂离子掺杂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预掺杂方法。负极活性物质的预掺杂方法包括预掺杂工序和掺杂后改性工序。在预掺杂工序中,将锂离子掺杂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从而使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下降。在掺杂后改性工序中,于所述预掺杂工序之后,使能够和锂离子反应的反应性化合物与掺杂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锂离子进行反应,从而使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上升。在所述掺杂后改性工序的结束时刻,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为0.8V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74242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80014665.9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用含有锂离子的电解液将锂离子掺杂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预掺杂方法。所述电解液含有至少一种添加剂,所述至少一种添加剂具有比所述电解液中含有的溶剂的还原电位高的还原电位。
-
公开(公告)号:CN11118353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80048059.4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分抑制电气设备的初次充电时的气体的产生量,且可抑制充放电时的锂枝状晶体的产生的手段。在进行了通过在向具备正极及负极的电气设备中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预先掺杂锂离子时,向被掺杂负极活性物质掺杂所述锂离子,进行降低所述被掺杂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vs.Li+/Li)的预掺杂工序后,进行使所述锂离子从所述预掺杂工序中掺杂了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脱掺杂,由此,使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vs.Li+/Li)上升的脱掺杂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19549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980024900.0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8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10/052
Abstract: [课题]提供如下方案:使用包含Si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包含LiFSI的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即使为电池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抑制引起电池劣化的放热反应的发生。[解决方案]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含: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其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分隔件,其浸渗有电解液,在如下方面具有特征: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的Si材料,前述电解液含有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和除前述LiFSI以外的无机锂盐,前述电解液中的前述LiFSI的浓度(mol/L)相对于前述无机锂盐的浓度(mol/L)的比率(LiFSI/无机锂盐)为1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118353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880048059.4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分抑制电气设备的初次充电时的气体的产生量,且可抑制充放电时的锂枝状晶体的产生的手段。在进行了通过在向具备正极及负极的电气设备中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预先掺杂锂离子时,向被掺杂负极活性物质掺杂所述锂离子,进行降低所述被掺杂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vs.Li+/Li)的预掺杂工序后,进行使所述锂离子从所述预掺杂工序中掺杂了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脱掺杂,由此,使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锂金属的电位(vs.Li+/Li)上升的脱掺杂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8435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80084109.0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4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进一步抑制二次电池的短路的方案。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所述二次电池依次具有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负极集电体,并且作为负极的反应而利用了金属锂的沉积‑溶解反应,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具有多阶段的充电工序,所述多阶段的充电工序至少具有以下工序:第一充电工序,通过以第一电流密度I1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来使金属锂沉积在负极集电体的靠固体电解质层侧的表面,从而形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一部分的由该金属锂构成的沉积Li层;以及第二充电工序,在第一充电工序之后,以比第一电流密度I1大的第二电流密度I2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来使沉积Li层的厚度变厚,其中,第一充电工序包括进行至少1次的休止或至少1次的放电,在第一充电工序中,以使SOC不超过4.5%的方式以第一电流密度I1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1403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80070711.9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62 , H01M10/0585 , H01M50/202 , H01M50/211
Abstract: 一种蓄电池的加压构造,其从厚度方向对构造体进行加压,该构造体由包括由外装材(33)实施了封装的电极部(31)的蓄电池单元(3)构成、或者由层叠多个该蓄电池单元3而成的层叠体构成,该蓄电池的加压构造具备:一对端板(1U、1L),其配置到构造体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以及紧固螺栓(21)和螺母(22),其使一对端板(1U、1L)相互紧固,在介于端板(1U、1L)与构造体之间的位置的至少1处以上配置有弹性体(5),在介于弹性体5与构造体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刚体(4),在端板(1U、1L)、弹性体(5)、刚体(4)中的任一者还包括可抑制弹性体的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变形的变形抑制手段(例如凹部41)。
-
公开(公告)号:CN11569939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80101789.3
申请日:2020-06-12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 H01M50/105
Abstract: [课题]提供:在具备固体电解质层的二次电池中,能将固体电解质层中的离子电导率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且防止固体电解质层中的枝晶生长的方案。[解决方案]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是依次层叠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解质层和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而成的,前述固体电解质层中还包含具有20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的粘结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95495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80024900.0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8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10/052
Abstract: [课题]提供如下方案:使用包含Si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包含LiFSI的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即使为电池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抑制引起电池劣化的放热反应的发生。[解决方案]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含: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其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分隔件,其浸渗有电解液,在如下方面具有特征: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的Si材料,前述电解液含有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和除前述LiFSI以外的无机锂盐,前述电解液中的前述LiFSI的浓度(mol/L)相对于前述无机锂盐的浓度(mol/L)的比率(LiFSI/无机锂盐)为1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