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27448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1910028606.9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在该车辆座椅中可以设置用于拉拽外罩的足够长的软带,同时可以将用于容纳软带的空间置于更靠近前端的位置上。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平板框架;设置在所述平板框架的前端部并构造为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一位置前方的第二位置之间向前向后滑动的可移动框架;从平板框架的上侧向前延伸并构造为包围可移动框架的前端部的外罩;设置为从所述外罩的(在所述平板框架(3B)下面设置的)前端向后延伸并构造为向后拉拽所述外罩的前端的第一软带(26);以及,设置在与设置所述第一软带的位置侧向隔开的位置,而从所述外罩的前端向后延伸并构造为向后拉拽所述外罩的前端的第二软带(27)。所述第一软带和所述第二软带被侧向向内拉拽。
-
公开(公告)号:CN11002744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028606.9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在该车辆座椅中可以设置用于拉拽外罩的足够长的软带,同时可以将用于容纳软带的空间置于更靠近前端的位置上。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平板框架;设置在所述平板框架的前端部并构造为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一位置前方的第二位置之间向前向后滑动的可移动框架;从平板框架的上侧向前延伸并构造为包围可移动框架的前端部的外罩;设置为从所述外罩的(在所述平板框架(3B)下面设置的)前端向后延伸并构造为向后拉拽所述外罩的前端的第一软带(26);以及,设置在与设置所述第一软带的位置侧向隔开的位置,而从所述外罩的前端向后延伸并构造为向后拉拽所述外罩的前端的第二软带(27)。所述第一软带和所述第二软带被侧向向内拉拽。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134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580051490.0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N2/30
Abstract: 在通过配置于座椅衬垫(1)下方的旋转连杆(20)向接近座椅衬垫(1)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折叠的车用座椅(S)中,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具备缓冲垫(30)的下垂部(31)、覆盖下垂部(31)的表皮材料(35)。另外,在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中,在车用座椅(S)处于折叠状态时,旋转连杆(20)所抵接的抵接部分(32A、32B)具备洼部(33)及可挠性板(38),该洼部(33)设置于下垂部(31);该可挠性板(38)在覆盖洼部(33)的表皮材料(35)中,设置于沿下垂部(31)的前面并向下方延伸的外侧表皮材料(36)。可挠性板(38)在旋转连杆(20)从抵接部分(32A、32B)分离时使外侧表皮材料(36)的形状复原。
-
公开(公告)号:CN11005352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11600614.8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N2/30
Abstract: 在通过配置于座椅衬垫(1)下方的旋转连杆(20)向接近座椅衬垫(1)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折叠的车用座椅(S)中,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具备缓冲垫(30)的下垂部(31)、覆盖下垂部(31)的表皮材料(35)。另外,在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中,在车用座椅(S)处于折叠状态时,旋转连杆(20)所抵接的抵接部分(32A、32B)具备洼部(33)及可挠性板(38),该洼部(33)设置于下垂部(31);该可挠性板(38)在覆盖洼部(33)的表皮材料(35)中,设置于沿下垂部(31)的前面并向下方延伸的外侧表皮材料(36)。可挠性板(38)在旋转连杆(20)从抵接部分(32A、32B)分离时使外侧表皮材料(36)的形状复原。
-
公开(公告)号:CN11546095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80029646.0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座椅后表面形成容量大的袋而不会损害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美观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S在座椅背部1的后表面包括袋30。袋30具有:袋形成片材31,与位于座椅背部1的后表面的背面侧表皮材20a的外表面重合;以及袋缝合部34。袋缝合部34具有:左右的第一缝合部以及第二缝合部,为了在袋形成片材31的上端部形成袋的开口部30a,而形成于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夹着开口部30a的位置;左右的第三缝合部,形成袋30a的左右的外缘部;以及第四缝合部,形成袋30a的下缘部。左右的第二缝合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比左右的第三缝合部更靠内侧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05352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811600614.8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N2/30
Abstract: 在通过配置于座椅衬垫(1)下方的旋转连杆(20)向接近座椅衬垫(1)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折叠的车用座椅(S)中,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具备缓冲垫(30)的下垂部(31)、覆盖下垂部(31)的表皮材料(35)。另外,在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中,在车用座椅(S)处于折叠状态时,旋转连杆(20)所抵接的抵接部分(32A、32B)具备洼部(33)及可挠性板(38),该洼部(33)设置于下垂部(31);该可挠性板(38)在覆盖洼部(33)的表皮材料(35)中,设置于沿下垂部(31)的前面并向下方延伸的外侧表皮材料(36)。可挠性板(38)在旋转连杆(20)从抵接部分(32A、32B)分离时使外侧表皮材料(36)的形状复原。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13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1490.0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N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3065 , B60N2/3011 , B60N2/3072 , B60N2/309
Abstract: 在通过配置于座椅衬垫(1)下方的旋转连杆(20)向接近座椅衬垫(1)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折叠的车用座椅(S)中,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具备缓冲垫(30)的下垂部(31)、覆盖下垂部(31)的表皮材料(35)。另外,在座椅衬垫(1)的前端部中,在车用座椅(S)处于折叠状态时,旋转连杆(20)所抵接的抵接部分(32A、32B)具备洼部(33)及可挠性板(38),该洼部(33)设置于下垂部(31);该可挠性板(38)在覆盖洼部(33)的表皮材料(35)中,设置于沿下垂部(31)的前面并向下方延伸的外侧表皮材料(36)。可挠性板(38)在旋转连杆(20)从抵接部分(32A、32B)分离时使外侧表皮材料(36)的形状复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