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轻质混凝土生态浮岛

    公开(公告)号:CN102126793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058859.4

    申请日:2011-03-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杨鼎宜 王金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轻质混凝土生态浮岛。设有轻质混凝土床体、水面漂浮调节器、纤维仿生草,水面漂浮调节器设置在床体的上部,纤维仿生草设置在床体的底部,床体采用混凝土锚和弹性索固定在水中,床体与床体之间采用弹性材料连接,所述床体内部设有封闭的空腔和上下贯通的空洞,空腔内置轻质填充料,空洞的底部设有钢丝网,空洞内填充无机轻质材料和栽培的植物;所述的水面漂浮调节器由PVC管材或PE管材制成;所述的纤维仿生草由网状或片状或纤维状的土工布制成;所述的无机轻质材料为陶粒或蛭石。本发明可有效避免常用有机物载体的老化及二次污染现象;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有助于水体的生物修复;解决了浮岛在水中受水位升降影响难以固定的问题;还可以起到美化水面、消波及保护堤岸的作用。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22966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122393.6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设有一组或两组公交停靠区;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所述地面机动车道具有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通过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邻近的候车亭。本发明采用高架式空间分层可以分隔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设置环形高架道路,乘客可以在环形道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公交乘坐的选择,同时行人可以在环形道路进行通行,既保证了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分流,也保证了车辆与行人通行安全。

    复合轻质混凝土生态浮岛

    公开(公告)号:CN102126793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58859.4

    申请日:2011-03-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杨鼎宜 王金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轻质混凝土生态浮岛。设有轻质混凝土床体、水面漂浮调节器、纤维仿生草,水面漂浮调节器设置在床体的上部,纤维仿生草设置在床体的底部,床体采用混凝土锚和弹性索固定在水中,床体与床体之间采用弹性材料连接,所述床体内部设有封闭的空腔和上下贯通的空洞,空腔内置轻质填充料,空洞的底部设有钢丝网,空洞内填充无机轻质材料和栽培的植物;所述的水面漂浮调节器由PVC管材或PE管材制成;所述的纤维仿生草由网状或片状或纤维状的土工布制成;所述的无机轻质材料为陶粒或蛭石。本发明可有效避免常用有机物载体的老化及二次污染现象;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有助于水体的生物修复;解决了浮岛在水中受水位升降影响难以固定的问题;还可以起到美化水面、消波及保护堤岸的作用。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86174U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20212713.2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设有一组或两组公交停靠区;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所述地面机动车道具有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通过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邻近的候车亭。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架式空间分层可以分隔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设置环形高架道路,乘客可以在环形道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公交乘坐的选择,同时行人可以在环形道路进行通行,既保证了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分流,也保证了车辆与行人通行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固定构件

    公开(公告)号:CN207484837U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21505752.9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固定构件,包括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构件单元,所述构件单元包括支架主体结构和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结构呈M型,其中部为V型或U型的凹槽限位部,两侧为底端向外倾斜的支撑部,所述凹槽限位部底端的高度要高于左右两侧支撑部的底端高度;对应左右两侧的支撑部,所述底座结构设有左右两个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呈杆状,横向设置,与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连接,且两第一支脚相互平行,但方向相反,分别位于支架主体结构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固定构件可阻止钢筋产生锈蚀,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起到保护作用,且设计新颖,结构稳固,简易合理,易于生产制造且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