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63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021307.X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冷却水循环技术领域,系统结构新颖,使用原理清晰,实验工况多样化,本发明解决了实际风冷蒸发复合型塔变工况、变结构运行性能测定的困难,通过控制进风参数、调整送风量与送风口位置、调节进水区域、调节喷淋水量及更换光管换热器、填料及翅片管换热器的相对位置,可实现不同运行参数与结构特性对复合型性能影响的试验,实现了一套测试系统多工况、多参数、多结构的模拟试验。

    一种干湿分离多进风复合型闭式冷却塔及其运行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7603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70566.4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干湿分离多进风复合型闭式冷却塔及其运行调节方法,属于循环水冷却技术领域,塔体由放置于塔体腔内的分隔板分隔成左腔室与右腔室,左腔室自上而下布置有风阀、翅片管换热器,右腔室自上而下布置有吸水器、喷淋排管、光管换热器、填料及集水槽,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分别安装于左腔室与右腔室顶部,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分别置于左腔室左侧壁面、左腔室底部、右腔室右侧壁面。本发明将干式风冷与蒸发式冷却分离设置,并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及冷却散热负荷的变化,通过控制不同进风口及不同风机的开启状态,来实现多种进风工况下的干式风冷与蒸发式冷却的灵活转关与组合,以达到最大程度地节能节水效果。

    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空气-土壤复合源热泵及其运行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36125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97954.7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空气-土壤复合源热泵及其运行调节方法,属于热泵空调利用技术领域,由压缩机、水冷式冷凝器、空冷式冷凝器、节流阀、地埋式换热器、太阳能-空气式蒸发器、保温水箱、制冷剂循环管道构成。太阳能-空气式蒸发器由空冷式换热器集成于太阳能集热板背面构成,且集热面板为超疏水自清洁面板;地埋式换热器为防腐金属换热器,形式可以多样;复合源热泵根据气候情况可以采用多种运行模式、系统调节灵活。本发明解决了北方寒冷地区现有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单独供暖存在的缺陷,通过多种热源的互补调节,可以在保证地下土壤热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及地热能来提高系统运行能效,节约运行费用。

    冷却塔‑地埋管耦合土壤散热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7220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23248.0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杨卫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8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塔‑地埋管耦合土壤散热实验系统,包括保温水箱(1)、板式换热器(2)、冷却塔(3)及地埋管换热器(4);地埋管换热器(4)的进水口(41)、出水口(42)分别与保温水箱(1)的出水口(12)、进水口(11)相通,所述冷却塔(3)的进水口(31)、出水口(32)分别与板式换热器(2)的第二出水口(23)、第二进水口(24)相通;板式换热器(2)的第一进水口(21)与保温水箱(1)的进水口(11)相通,第一出水口(22)与地埋管换热器(4)的出水口(42)相通。本发明的实验系统,可获得不同冷却塔‑地埋管耦合土壤方式下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地埋管与冷却塔散热特性。

    一种相变储能套管式地热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05616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1292145.8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相变储能套管式地热换热器,属于地源热泵空调技术领域,由中心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一环形通道、第二环形通道、顶部盖板、底部盖板、夏季和冬季工况相变材料、进水管及出水管构成。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以中心管为圆心,沿半径增大方向分别置于中心管的外侧。夏季工况与冬季工况相变材料分别封装于中心管及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围成的环状封闭空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地热换热器运行中土壤温度波动大、热影响区域远、进出水管热短路大的缺陷,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吸热与放热,可以在削弱进出水管热短路、缓解土壤温度热影响程度、减小热干扰半径、缩短埋管面积的同时,增大地热换热器的换热量,从而提高其换热效率。

    一种冷却塔辅助地埋管分区散热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937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25905.4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塔辅助地埋管分区散热冷却系统,属于地源热泵空调技术领域;包括热源装置和地埋管换热装置,热源装置的出口和地埋管换热装置的进口通过热源输入管道链连接,地埋管换热装置的出口与热源装置的入口通过热源输出管道连接;热源输入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一阀门;热源输出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一温度检测器;地埋管换热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外层地埋管装置、中层地埋管装置和内层地埋管装置,外层地埋管装置的进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中层地埋管装置的进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内层地埋管装置的进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本发明解决了中心土壤温度急剧升高、不能恢复的问题。

    一种能量桩热-流-力耦合特性实验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8356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011413717.0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能量桩热‑流‑力耦合特性实验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及能源地下结构技术领域,由实验箱体、模型能量桩、恒温进口边界模拟系统、渗流模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构成;本发明解决了实际能量桩运行中热‑流‑力耦合特性难以揭示的缺陷,通过设置渗流水模拟系统及热力特性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无渗流时干砂土工况下能量桩的热‑力耦合特性、有渗流时湿饱和砂土工况下能量桩的热‑流‑力耦合特性及有无渗流作用下桩土界面作用特性的实验测试,实现了一套实验系统多工况的模拟实验。

    一种梅花形相变地热能量桩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5299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71035.7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梅花形相变地热能量桩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及能源结构领域,能量桩由钢筋混凝土桩体与内置桩体中的梅花形相变地热换热器构成,钢筋混凝土桩体由钢筋笼与浇灌混凝土组成;梅花形相变地热换热器由相变内管、外管、底部接头及顶部接头组成;相变内管由内套管、外套管及复合相变材料组成;复合相变材料封装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本发明解决了传统U型管能量桩体温度变化大及桩体位移明显的缺陷,通过梅花形相变地热换热器中相变材料的吸热与放热,可以在消减进出水管热干扰、降低能量桩体温度变化幅度、缓解能量桩热应变及其导致的桩体位移的同时,增大地热换热器的输出能力,提高其换热性能。

    一种相变储能套管式地热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0561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292145.8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相变储能套管式地热换热器,属于地源热泵空调技术领域,由中心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一环形通道、第二环形通道、顶部盖板、底部盖板、夏季和冬季工况相变材料、进水管及出水管构成。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以中心管为圆心,沿半径增大方向分别置于中心管的外侧。夏季工况与冬季工况相变材料分别封装于中心管及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围成的环状封闭空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地热换热器运行中土壤温度波动大、热影响区域远、进出水管热短路大的缺陷,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吸热与放热,可以在削弱进出水管热短路、缓解土壤温度热影响程度、减小热干扰半径、缩短埋管面积的同时,增大地热换热器的换热量,从而提高其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