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141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79265.0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C02F3/02 , C02F1/28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生物滞留设施填料对道路降雨径流的净化效果研究方法,涉及生物滞留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的确定,并且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S2、材料的实验,将每个材料的加入原料溶剂,形成使用试剂进行实验;S3、材料去除杂质的效果体现,通过实验得出最后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对不同的填料进行实验取证,得到煤渣对TP的吸附效果较好,沸石对TN和氨氮的吸附效果较好,火山岩、蛭石和煤渣对COD的吸附效果较好,添加特殊填料有利于改善生物滞留池对SS、TP、氨氮、TN和COD的去除效果;SS是最不容易被冲洗出来的污染物,对填料内部空隙和孔隙的堵塞风险较高,长期积累会导致系统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定期采取措施进行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47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66991.9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滞留池中六种植物的氮磷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方法,准备实验所需要使用到的材料,包括翠芦莉、美人蕉、黄菖蒲、再力花、鸢尾和雨久花6种常见的生物滞留池植物,植物的生物量分别为:翠芦莉0.040g/cm2、美人蕉0.050g/cm2、黄菖蒲0.047g/cm2、再力花0.038g/cm2、鸢尾0.041g/cm2和雨久花0.043g/cm2。本发明所述的生物滞留池中六种植物的氮磷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方法,研究了植物对雨水中氮磷营养物的吸收动力学,表征了植物48h水力停留时间内对营养物的吸收能力,比较了6种植物对硝态氮(NO3‑‑N)、氨氮以及溶解性总磷(TSP)这3种离子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验证了6种植物对氮磷污染物的吸收喜好,为目标污染物的高效吸收与特征植物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6429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43205.3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评价方法,邀请多专家对每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表现的“发生概率”和“产生后果”进行打分评估;计算各位专家对每类风险表现的风险评估值;平均计算,获得每类风险表现的最终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类别、风险因素和风险表现对应转化为一、二、三级指标,然后根据G1法,计算综合管廊各级运维风险指标的权重,设计综合管廊运维风险的综合评估模型;从指标权重的角度分析,结合风险值考虑,对应的采取加强措施。本发明对管廊运维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于专家打分,在管廊运维成熟、运维数据丰富时,可以考虑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运维风险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735889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760477.3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F13/22 , G09F13/16 , G09F2013/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标识系统,其结合综合管廊本体、专项管线情况设置,通过标识系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引导,使使用者识别设施、有预见性地活动、顺利快捷抵达目的地,促进正常作业、通行安全。其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的形式向使用者传递信息,作为综合管廊管理的设施;其包括指南标识、识别标识、引导标识、警示标识;指南标识设置在综合管廊主要出入口处;识别标识设置在对象周边的合理位置;引导标识设置在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逃生口、防火门、管廊互通交叉口、管廊上下层楼梯口、管廊沿线适当位置处;警示标识设置在易发生危险的区域、易导致进入管廊的人员产生错觉而放松警惕的区域,以及同一位置连续发生同类事故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7806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1910179683.4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新风型地埋管溶液除湿系统,其除湿量大,热泵耗能小,且无需再生新风,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其包括除湿器、再生器、储液箱,所述除湿器具体为采用除湿溶液进行除湿的除湿器,所述除湿器的第一回风口连通室内腔体,所述除湿器的上部第一排风口连通室内腔体,所述再生器的第二回风口连通室内腔体,所述再生器的上部第二排风口连接排风管路的入口,所述排风管路的内腔的至少一段长度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引入端通过水管外接输入水泵,所述换热盘管的引出端通过水管外接地埋换热盘管,所述地埋换热盘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输入水泵的输入端,所述地埋换热盘管埋装于地底。
-
公开(公告)号:CN112227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02853.8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初期雨水智能收集分流雨水口及分流方法,属于初期雨水控制技术领域。初期雨水智能收集分流雨水口,位于道路平面上的平篦雨水口布置在雨水竖井上,平篦雨水口位于路牙一侧,雨水竖井与市政污水管相连通;位于雨水竖井的一侧还有设有独立的雨水竖井一,路牙面向平篦雨水口的一侧设有侧向雨水口,侧向雨水口上设有可开启与闭合的挡板,侧向雨水口与下方的独立的雨水竖井一相通,雨水竖井与雨水竖井一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雨水竖井一上还设有雨水管或回用水管。本发明可运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功能区时,针对初期雨水界定标准不同,能独立灵活设定该地区的初期雨水界定地面径流量和降雨历时,实现具化到每个模块的精细化分流。
-
公开(公告)号:CN10978064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79683.4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新风型地埋管溶液除湿系统,其除湿量大,热泵耗能小,且无需再生新风,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其包括除湿器、再生器、储液箱,所述除湿器具体为采用除湿溶液进行除湿的除湿器,所述除湿器的第一回风口连通室内腔体,所述除湿器的上部第一排风口连通室内腔体,所述再生器的第二回风口连通室内腔体,所述再生器的上部第二排风口连接排风管路的入口,所述排风管路的内腔的至少一段长度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引入端通过水管外接输入水泵,所述换热盘管的引出端通过水管外接地埋换热盘管,所述地埋换热盘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输入水泵的输入端,所述地埋换热盘管埋装于地底。
-
公开(公告)号:CN117574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20071.X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智能建筑工程的智慧消防设计仿真模拟评估系统,本发明涉及消防设计模拟评估系统领域,包括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搭建单元,所述搭建单元电连接诶有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电连接有分析单元、楼层读取模块和参照物读取模块,所述分析单元电连接有搭建确认模块、取水模拟单元和周遭环境搭建单元,所述周遭环境搭建单元、取水模拟单元和搭建确认模块电连接有模拟单元,所述模拟单元电连接有评估指数分析单元,所述评估指数分析单元电连接有整改模块。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智能建筑工程的智慧消防设计仿真模拟评估系统,此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真实情况进行建筑模型的搭建,以此可以提高模拟的真实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91023.3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城市中心区建设工程设防水位计算研究方法,涉及设防水位计算领域,包括具体方法:S1、收集研究地区的资料,收集整理两个水文测站的历年实测瞬时最高水位;S2、防洪计算方法,收集两个水文测站防洪的数据;S3、防涝计算方法,收集两个水文测站防涝的数据;S4、设防水位选取方法,选用建设工程的设计标准作为防洪水位和防涝水位的计算标准;S5、防洪水位计算。本发明采用P‑Ⅲ型频率适线以及雨型分配,从而将枫桥和苏州两站历年的降雨量进行数据对比,从而得出相应标准的24ha暴雨过程,而枫桥和苏州两站的降雨特性满足代表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原则,从而在进行设防的时候选取的位置较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774732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237929.6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其将多舱室与1或2舱相连接的综合管廊空间相通,管线可实现绕行、分合,人员通行顺畅。其包括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包括至少M个主线管廊舱室、N个支线管廊舱室,其中2≤M≤4,N的取值为1或2,M、N均为自然数,地下管廊包括上层结构、下层结构,所述主线管廊舱室和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不同高度的层结构布置,M个主线管廊舱室并排平行布置,N个支线管廊舱室并排平行布置,主线管廊和支线管廊在空间位置上设置有交叉口,交叉口包括交叉口上层、交叉口下层,当M个主线管廊舱室位于下层结构时,所述交叉口下层对应被划分为M个相互隔离的区域,N个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上层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