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5357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95941.0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实时监测预警功能的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基坑本体、支护结构、电阻预警系统和形状记忆合金丝,支护结构固定在基坑本体的侧部,且与侧部岩土体固定连接,基坑本体的下方为底部岩土体,电阻预警系统由电阻监测仪和报警器电连接组成,多个形状记忆合金丝中一部分均匀分布在侧部岩土体内、另一部分均匀分布在底部岩土体内;多个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两端均通过导线与电阻监测仪连接,每个形状记忆合金丝上均缠绕多个金属环体,且各个金属环体之间的间距相同,每个金属环体分别被一个混凝土块包裹。本发明能对基坑结构实时监测及成本较低,一旦任意位置发生问题能及时准确定位,便于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更大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5484261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1029578.0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一种扩大型形状记忆合金锚杆以及其锚固施工工艺,其锚杆支护结构包括杆体和岩土体,在所述杆体的端部具有承台结构,环形形状记忆合金构件套设在杆体的端部,通过承台将二者组合连接构成一体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岩土体内设有预钻孔,形状记忆合金锚杆插设在预钻孔内,完全发生形状记忆回复的形状记忆合金构件构成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再通过构筑物、紧固器、托板以及台座锁定;关键的施工工艺为制备环形形状记忆合金构件,继而形成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圆柱型合金锚杆锚固体系和扩大型合金锚杆体系,最终获得扩大型合金锚杆锚固结构。本发明能够提高锚杆结构的锚固力(抗拔力)、耐久性和适用范围,达到对岩土体支护的目的,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4816381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53088.5
申请日:2015-04-02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埋置型形状记忆合金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具体步骤是:先将若干根形状记忆合金筋沿着混凝土的长度方向嵌入布置在模板内,并使其两端分别穿过并伸出模板;再将混凝土浇注在模板内,与形状记忆合金筋成为一体;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以上后,利用电热法对形状记忆合金筋进行分批或逐根加热,待形状记忆合金筋逐渐升高到指定的温度后,形状记忆合金筋发生单程形状记忆效应,使其长度具有缩小至初始记忆合金筋形状的趋势,进而使混凝土产生一定的约束反力,从而产生预应力。本发明提高了预应力结构的抗裂度、刚度、耐久性和适用范围,达到了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目的,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386762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10613180.6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绳索式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隔震减震支座,属于建筑结构和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抗震缸筒(1)、横向抗震滑道(2)、连接杆(3)、竖向抗震缸筒(4)、竖向抗震活塞(5)、普通偏置弹簧(6)、横向抗震合金丝绳(7)、竖向抗震合金丝绳(9)和固定立柱(13)。本发明在具有竖向方向的自复位能力的同时,具备了横向方向的自复位能力,且两者合理的结合,提高支座多向隔震减震的消能稳定性的同时,做到了多向的隔震减震;同时,发明用途广泛,既可以单独作为抗拉压阻尼器使用,又可以单独作为抗剪阻尼器使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51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23648.6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合金支架的打磨设备,属于打磨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用于加工合金支架的打磨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连接有桌板,桌板上设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连接一对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底部一侧连接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上连接转动杆,转动杆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有齿条,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从而解决现有的只是采用简单的夹持板并不便于对需要进行打磨的合金支架进行夹持,易对合金支架的表面造成损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06022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510153504.1
申请日:2015-04-02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曲线型形状记忆合金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具体步骤是:先将若干根曲线形状的形状记忆合金筋沿着混凝土的长度方向嵌入布置在模板内,并使其两端分别穿过并伸出模板;再将混凝土浇注在模板内,与形状记忆合金筋成为一体;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以上后,利用电热法对形状记忆合金筋进行分批或逐根加热,待形状记忆合金筋逐渐升高到指定的温度后,形状记忆合金筋发生单程形状记忆效应,使其长度具有缩小至初始记忆合金筋形状的趋势,进而使混凝土产生一定的约束反力,从而产生预应力。本发明提高了预应力结构的抗裂度、刚度、耐久性和适用范围,达到了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目的,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5484261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1029578.0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76 , E02D2300/0026 , E21D21/00 , E21D21/0006 , E21D21/008
Abstract: 一种扩大型形状记忆合金锚杆以及其锚固施工工艺,其锚杆支护结构包括杆体和岩土体,在所述杆体的端部具有承台结构,环形形状记忆合金构件套设在杆体的端部,通过承台将二者组合连接构成一体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岩土体内设有预钻孔,形状记忆合金锚杆插设在预钻孔内,完全发生形状记忆回复的形状记忆合金构件构成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再通过构筑物、紧固器、托板以及台座锁定;关键的施工工艺为制备环形形状记忆合金构件,继而形成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圆柱型合金锚杆锚固体系和扩大型合金锚杆体系,最终获得扩大型合金锚杆锚固结构。本发明能够提高锚杆结构的锚固力(抗拔力)、耐久性和适用范围,达到对岩土体支护的目的,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5464112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1029366.2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一种紧固式形状记忆合金锚杆以及其锚固施工工艺,其锚杆支护结构包括杆体和岩土体,在所述杆体的端部具有承台结构,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套设在杆体的端部,通过承台将二者组合连接构成一体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岩土体内设有预钻孔,形状记忆合金锚杆插设在预钻孔内,完全发生形状记忆回复的形状记忆合金构件构成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再通过构筑物、紧固器、托板以及台座锁定;关键的施工工艺为制备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继而形成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圆柱型合金锚杆锚固体系和锯齿形合金锚杆体系,最终获得锯齿形合金锚杆锚固结构。本发明能够提高锚杆结构的锚固力(抗拔力)、耐久性和适用范围,达到对岩土体支护的目的,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653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095948.2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实时监测的堤防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堤防本体、合金监测层Ⅰ、合金监测层Ⅱ和监测系统,合金监测层和合金监测层Ⅱ均为多个,多个合金监测层Ⅰ和多个合金监测层Ⅱ相互平行设置在堤防本体内,且各个合金监测层Ⅰ和各个合金监测层Ⅱ在堤防本体竖直方向上交替设置;所述合金监测层Ⅰ由多个形状记忆合金丝Ⅰ沿堤防本体横截面方向间隔相同距离并排组成,多个形状记忆合金丝Ⅰ的两端均与监测系统电连接,所述监测系统为电阻监测仪;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对堤防实时监测,一旦任意位置发生问题能及时精确得出该位置,便于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更大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9229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67044.8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隔振减振支座,包括板弹簧组、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板弹簧组由记忆金属制成;工作时,当上面板或下面板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会使其之间的相对竖向间距发生变化,一方面使得记忆合金板弹簧组被压缩变形而能量吸收或者恢复原状而能量释放,这样依靠记忆合金板弹簧组特有的结构和材料特点就达到了隔振减振的目的,另一方面记忆合金绳索也同时随着记忆合金板弹簧组的交替变形而进行拉伸或回缩变形,依靠记忆合金绳索的结构与材料的功能提供了较大的滞回耗能以及回复力。本发明可以有效抵抗竖向的震动,阻尼效果好,耗能能力强,长期工作时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可以再振后自动恢复,无需额外配置复位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