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1024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814555.X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IPC: G05B13/04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线性模型学习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关于目标电力系统的第一线性模型;预设第一神经网络,第一神经网络的输入为目标电力系统第一状态变量获取到的输入变量,输出为第一状态变量对时间的导数;根据第一神经网络以及目标电力系统当前时刻第一状态变量,求出第一神经网络输出针对输入向量的偏导数,对第一线性模型进行拟合,得到第二线性模型。该电力系统线性模型学习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尤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时,改善了线性微分方程系数拟合效果差的问题,进而大幅提升了电力系统线性化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6594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48027.3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在滤波过程的控制参数识别方法及系统。获取指定光伏并网逆变器当前采样周期内的关键运行数据,获取光伏板输入电压、并网输出电压、并网输出电流和功率因数并构建数学模型;实时监测指定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变化情况以获取输出波形干扰分数并根据输出波形干扰分数判断是否执行滤波操作;根据待识别控制参数对控制器进行线性化处理获取线性化观测矩阵,并对观测矩阵进行优化状态估计。本发明通过获取的关键运行数据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实现了状态优化估计值的更精准获取。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0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49923.8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3 , F03D17/00 , G06F18/214 , G06F18/2433 , G06F18/15 , G06F18/213 , H04L47/25 , H04L43/08 , H04L4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同步性能监测的风机电站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涉及风机电子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根据数据传输同步基础稳定性分析结果、数据传输时间延时参数分析结果和数据同步算法性能参数分析结果综合分析风机电站现场监测数据的同步性能,设立数据传输时间同步性能异常等级,根据数据传输时间同步性能异常等级调整风机电站数据传输方案。本发明通过综合分析风机电站现场监测数据的同步性能并调整风机电站数据传输方案,达到了提高风机电站监测数据同步性能有效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提高风机电站监测数据同步性能有效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847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84086.1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69/16 , H04L67/12 , G06F30/1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数据的传输方法、传输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仿真测试平台RT‑LAB获取数字仿真系统RTDS的步长,得到第一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T‑LAB计算第一步长与第二步长的比值,对第一步长与第二步长的比值进行取整计算,获取取整计算的结果,将取整计算的结果作为预设系数;仿真测试平台RT‑LAB计算预设系数与第二步长的乘积,得到第三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T‑LAB按照第三步长对传输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之后的传输数据发送至数字仿真系统RTDS。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通信速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数据传输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70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189913.8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计算分析技术领域包括采集数据计算节点导纳矩阵,并进行LDU分解;将计算电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衰减时间常数分解;通过通用并行计算构架将分解任务按序映射到图形处理器中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返回至主机得到计算结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快速横向不对称故障电网短路衰减计算方法利用LDU分解和并行计算技术,将计算任务分解并映射到图形处理器进行并行计算,相比传统的串行计算方法,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大大加快计算速度,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和吞吐量,本发明在计算效率、可扩展性和吞吐量方面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811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08759.8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新能源厂站的出力预测数据以及固定区域内电网的负荷预测数据;根据新能源厂站的出力预测数据以及固定区域内电网的负荷预测数据计算储能系统充放电乘数因子,并获取储能系统充放电数据,且生成储能系统实时充放电曲线表达式;当储能系统实时充放电曲线为正,则此时控制储能系统以第一功率进行充电;当储能系统实时充放电曲线为负,则此时控制储能系统以第二功率进行放电。本发明能够根据新能源的出力和电网负荷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提高储能系统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过度充电或放电的情况,从而对储能系统的寿命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22000.X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网故障极限切除时间的并行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电力系统机电暂态稳定仿真的极限切除时间计算技术领域。通过使用并行多进程技术,利用进程之间的通信机制和定时监听的时间分片原理,对电力系统站点极限切除时间的计算进行加速,对具有多个可用的逻辑处理器情况,最坏可在几次并行计算后给出结果,提高了计算效率,可对电力系统中某站点的极限切除时间进行快速、并行计算,解决了现有极限切除时间的计算方法耗时过长,尤其采用单线程串行计算时,无法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882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172174.5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考虑电网结构参数的电力系统节点惯量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结构参数,设电力系统包括m个发电机,n个节点;基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结构参数,生成电力系统n×n阶节点导纳矩阵Y'nn;将电网负荷等值接地导纳以及发电机暂态电纳部分补充至所述节点导纳矩阵Y'nn中,从而完成所述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正,得到修正后的节点导纳矩阵Ynn;基于修正后的节点导纳矩阵Ynn,生成增广导纳矩阵;将节点功率变化以同步功率系数形式与同步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建立联系,利用惯量计算模型与所述增广导纳矩阵计算电力系统各个节点惯量值。本发明可以在节点层面揭示扰动后系统惯量水平与惯量分布特性,且在使用时仅需知道系统线路参数,无需安装PMU,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869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70299.5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F17/16 , G06Q50/06 , G06F17/18 , G06Q10/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排放流的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力系统运行数据与系统参数,计算电力系统直流潮流;根据所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计算电力系统中负荷节点的碳势;建立碳排放责任分析模型;建立考虑碳势的电价模型;建立可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模型;基于以所述碳势为信号的需求响应方法,建立电力系统低碳运行模型;根据所述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求解最优机组出力和负荷,从而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度。本发明通过碳排放流理论构建了碳排放责任分摊模型,解决了目前传统碳排放分析方法过于粗放的问题,明确了各方承担的碳排放责任。
-
公开(公告)号:CN1161515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22721.1
申请日:2023-01-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碳电力系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碳排放流的互联电网的碳排放责任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互联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模型;S2、建立互联电力系统潮流解耦算法;S3、根据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计算联络线支路碳流率向量;S4、根据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计算联络线支路网损碳流率;S5、建立网损碳流率双向分摊模型;S6、建立互联电力系统碳排放责任分摊模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碳排放流的互联电力系统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得到互联电力系统碳排放责任分摊模型,从而清晰了碳排放责任的界定,电力输送产生的碳排放合理的分配,使得减轻了电力丰裕的地区较大的减排压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