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生人工林修枝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052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09218.7

    申请日:2023-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速生人工林修枝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速生人工林修枝机器人包括攀爬单元、锯切单元、连接块和控制器;所述的锯切单元通过连接块与攀爬单元活动连接;所述的攀爬单元和锯切单元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连接块上并列设有两对弧形长孔;所述的攀爬单元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的弧形长孔与螺纹连接孔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固定。本发明攀爬单元上的螺纹连接孔可与连接块上不同的弧形长孔进行连接,从而可以调整锯切单元与攀爬单元的连接角度,进而使得攀爬单元在夹持待修枝树干时,锯切单元上的导板能够紧贴树干,且可与树干圆周相切,使得修枝后树干不留侧枝茬桩,切口平滑,达到良好修枝效果。

    一种有效获取大花序桉无菌幼化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849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417733.0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获取大花序桉无菌幼化芽的方法,包括优树选择、水培促萌、外植体采集及处理、诱导培养和幼化培养工序,选择大花序桉优树,在优树中上部选取直径3‑4cm,完全木质化且带潜伏芽的枝条,带回培养室进行水培,待潜伏芽萌发并生长至3‑4cm时,剪取茎段作为外植体并进行消毒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将获得的大花序桉初始芽接种到幼化培养基上进行幼化培养,最后获得生长健壮、活力旺盛的大花序桉无菌幼化芽。本发明的外植体获取率高,获得的无菌幼化芽生长健壮、活力旺盛,为后续的继代培养、生根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满足大花序桉的规模化生产。

    一种有效获取大花序桉无菌幼化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849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417733.0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获取大花序桉无菌幼化芽的方法,包括优树选择、水培促萌、外植体采集及处理、诱导培养和幼化培养工序,选择大花序桉优树,在优树中上部选取直径3-4cm,完全木质化且带潜伏芽的枝条,带回培养室进行水培,待潜伏芽萌发并生长至3-4cm时,剪取茎段作为外植体并进行消毒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将获得的大花序桉初始芽接种到幼化培养基上进行幼化培养,最后获得生长健壮、活力旺盛的大花序桉无菌幼化芽。本发明的外植体获取率高,获得的无菌幼化芽生长健壮、活力旺盛,为后续的继代培养、生根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满足大花序桉的规模化生产。

    一种油茶育苗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272762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92339.4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Y02W30/43 Y02W3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育苗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油茶育苗轻基质主要由杂木屑、凋落物、沼渣、黄心土混合均匀制成,其原料组分和重量份数是:杂木屑15~24份、凋落物45~65份、沼渣3~6份、鸡粪8~10份、微生物菌剂0.007~0.015份、尿素1~2份、过磷酸钙3~5份、黄心土12~18份。本油茶育苗轻基质配方简单、合理、营养全面、质量稳定,原料充足,既能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了油茶育苗成本,还拓展了林区剩余物及废弃有机物质的利用途径,充分利用了优质高效的天然有机肥。油茶育苗存活率98~100%,苗高平均增量达6.80~7.07cm,地径平均增量达0.18~0.21mm;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种利用沼渣栽培姬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8868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268024.0

    申请日:2013-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沼渣栽培姬菇的方法,它包括栽培料的制备、接种、发菌、出菇和分潮采收。栽培料的制备包括配料、装袋和灭菌,而栽培料的重量组分为干沼渣10~30份,桑枝屑60~80份,玉米粉8份,生石灰1份,石膏粉1份;将灭菌后的栽培料冷却降温后接种;将接种后的栽培料袋培育30~35天;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并经过5~7天的后熟期后转入出菇;待姬菇最大菌盖直径生长至3厘米时采收一潮菇;在一潮菇采收后适当补充肥水。本发明方法扩大了沼渣的利用面,延长了产业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姬菇生产原料来源。

    一种榆黄蘑栽培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48869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268252.8

    申请日:201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榆黄蘑栽培方法,它包括沼渣的处理、栽培料的制备、接种、发菌、出菇和分潮采收。沼渣的处理是将充分发酵腐熟、正常产气3个月以上,无粪臭味的沼渣堆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沥水分,使其含水量为70-80%;栽培料的制备包括配料、装袋和灭菌,而栽培料的重量组分为沼渣30-50份,桑枝屑40-60份,玉米粉、石灰和石膏粉各占8份、1份和1份;将灭菌后的栽培料冷却降温后接种;将接种后的栽培料培育25-30天;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转入出菇;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已平展并没有内卷之前时采收一潮菇;在一潮菇采收后适当补肥水。本发明方法利用沼渣栽培榆黄蘑具有取材广泛、方便、技术简单、省工省时省料、成本低、品质好、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