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5824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72266.8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的HIV‑1毒株,基因组中编码逆转录酶是蛋白质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的蛋白质;基因组中编码逆转录酶的基因是DNA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的DNA分子。本发明将野生型HIV病毒的基因组中编码逆转录酶自N末端第181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酪氨酸的密码子突变为半胱氨酸的密码子、第188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酪氨酸的密码子突变为半胱氨酸的密码子得到的重组病毒。本发明构建的毒株对奈拉伟平具有良好的耐药性,该毒株对奈拉伟平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0.06127μM,具有传代稳定性,可应用于抗艾滋病药物的筛选,对于抗HIV药物的筛选具有重大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05808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88211.9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41/48 , C12M45/02 , C12M45/04 , C12N5/0653 , C12N250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VF细胞自动分离装置,包括台架,台架上安装有加液组件、主体罐、过滤装置、动力装置,加液组件与主体罐导管连接,主体罐分两路导管连接动力装置,一路导管直接连接动力装置后连接收集器,另一路导管经过滤装置后连接动力装置再连接废液缸。该装置能够保证在全程封闭、无菌条件下全自动地收集SVF细胞。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简单,分离过程可控,大大节省了分离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保证了脂肪干细胞活性,分离率高。据此,发明人还建立了相应使用方法,应用该自动分离装置及其方法,可实现SVF细胞大规模分离提取的管理和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99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17594.3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IPC: G01N33/569 ,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6988 ,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B条带灰度值的HIV-1新发感染的检测方法,对HIV-1感染者的血浆/血清HIV-1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将结果扫描成图像,导入灰度值分析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并将数据进行转换;利用矩形方框选取目标区域,使用定义框在目的条带附近定义背景区域,同时选中一组目的条带和其相应的背景区域,依次完成所有目的条带与其相应背景区域的关联,软件进行背景扣除后的条带灰度值均值为条带灰度值;利用自身的血清对照条带灰度值作为自身内对照,计算出每个样本的每个条带相对灰度值。本发明只需利用少量的病人血浆/血清样本即可检测,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较易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8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34888.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氧化应激调节作用的活性肽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la‑Val‑Pro‑Ile‑Cys‑Ala‑Val‑Pro。所述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包括采集珍珠贝,获得提取物,收集上清液,选择、筛选以及合成多肽。本发明具有氧化应激调节作用的活性肽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减轻H2O2对肤成纤维细胞的损伤;能够促进皮肤伤口愈合。所述具有氧化应激调节作用的活性肽在减轻细胞氧化应激药物或器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0556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54019.3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IPC: A61K31/7048 , A61P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车前苷在制备防治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TZM‑bl‑HIV‑1IIIB、MT‑2‑HIV‑1IIIB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IV‑1BaL三种细胞病毒感染模型验证高车前苷的抗HIV活性,并通过实验检测药物的作用靶点,探究高车前苷的抗HIV‑1作用机理,通过研究表明高车前苷在TZM‑bl‑HIV‑1IIIB、MT‑2‑HIV‑1IIIB和PBMCs‑HIV‑1Bal模型中,均能在无细胞毒性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降低HIV‑1病毒水平。因此本发明发现高车前苷可能是潜在的抗HIV‑1的多靶点抑制剂,可用于预防或治疗HIV感染,成为具有潜力的抗HIV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617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23211.2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电纺PCL/SF/OCP/E7(PSOE)纳米纤维仿生骨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中所述纳米纤维仿生骨膜由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丝素(SilkFibroin,S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肽(氨基序列为EPLQLKM,E7)以及磷酸八钙反应制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蚕茧脱胶获得丝素,干燥后溶解、透析、离心提纯丝素,冻干获得丝素晶体;接着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PCL、SF、OCP混合电纺,获得PSO纳米纤维膜;然后通过化学键接枝E7肽到纳米纤维膜的PCL上,获得PSOE纳米纤维仿生骨膜。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PSOE纳米纤维仿生骨膜具有活性,生物相容性好、能原位招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模拟骨膜微环境、而且其材料性能可控、成本低、来源广,因此有潜力用于骨缺损修复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270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23787.7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IPC: A61K31/351 , A61P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K‑41A衍生的聚醚类化合物K‑41B、K‑41Bm在制备抗HIV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TZM‑bl‑HIV‑1IIIB、MT‑2‑HIV‑1IIIB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IV‑1BaL三种细胞病毒感染模型验证所述聚醚类化合物的抗HIV活性。本发明首次采用三种细胞感染系统在不同嗜性的HIV‑1病毒株中开展海洋天然产物K‑41A衍生的聚醚类化合物K‑41B、K‑41Bm的抗HIV‑1活性研究,并结合多项实验揭示二者潜在的抗HIV作用机理,具有原始创新性,而且本发明发现K‑41B和K‑41Bm可能是潜在的抗HIV‑1的多靶点抑制剂,同时有效抑制HIV‑1IIIB和HIV‑1BaL病毒的复制,具有广谱抗HIV‑1活性可用于预防或治疗HIV感染,成为具有潜力的抗HIV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92658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963492.2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IPC: A61K36/37 , A61P31/18 , A23L33/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扶芳藤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获得了其中15%乙醇提取部位。利用该提取物,发明人采用两种病毒感染系统进行验证其抗HIV活性,结果在TZM‑b1‑HIV‑IIIB系统和MT2‑HIV‑IIIB系统均表现出较好的抗HIV活性,且最高浓度相对细胞活力均大于90%,对HIV‑1的复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其可在较大浓度范围对病毒感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不对细胞造成较大毒性,因此该提取物为扶芳藤抗HIV中药有效部位。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广西壮瑶民族民间常用药扶芳藤的丰富资源,为今后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基础,可应用于抗HIV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9524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1371660.5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公开K-41B、K-41A具有抗HIV-1活性。发明人采用三种病毒感染细胞系统验证其抗HIV活性,结果表明:在TZM-b1细胞、MT2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K-41B、K-41A均表现出较好的抗HIV活性,对HIV-1的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K-41B和K-41A对HIV-1逆转录酶和整合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抗HIV-1的双靶点抑制剂。因此,聚醚类抗生素K-41B、K-41A可用于治疗或预防艾滋病毒,成为具有潜力的抗HIV药物。综上,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南海海洋活性物的丰富资源,为今后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基础,可应用于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926588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963492.2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IPC: A61K36/37 , A61P31/18 , A23L33/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扶芳藤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获得了其中15%乙醇提取部位。利用该提取物,发明人采用两种病毒感染系统进行验证其抗HIV活性,结果在TZM-b1-HIV-IIIB系统和MT2-HIV-IIIB系统均表现出较好的抗HIV活性,且最高浓度相对细胞活力均大于90%,对HIV-1的复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其可在较大浓度范围对病毒感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不对细胞造成较大毒性,因此该提取物为扶芳藤抗HIV中药有效部位。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广西壮瑶民族民间常用药扶芳藤的丰富资源,为今后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基础,可应用于抗HIV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