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63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962133.0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小雯 , 黄诗洪 , 刘斌清 , 李晶 , 任登辉 , 李宗文 , 戴春宇 , 胡伟杰 , 何廷全 , 任少博 , 阳个小 , 王乾 , 熊奎元 , 王浩 , 刘彦 , 张江飞 , 高若何 , 潘海宾 , 衣路野
IPC: G06F18/2433 , G01N21/35 , G01N21/3563 , G06F18/22 , G06F18/15 , G06F18/2131 , G16C20/20 , G16C20/70 , G16C20/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降维算法的基质沥青间一致性快速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数据降维分析方法,对沥青样品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进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并对光谱数据进行了基线校正、标准化、归一化、异常数据扣除等预处理,然后使用数据降维处理技术结合基于数据降维的分类算法。该方法无需进行繁琐、耗时的实验操作,可以实现现场快速识别沥青品牌和实时监控沥青供应一致性,从而管控沥青质量。该方法是可实现可靠、快捷的沥青间一致性识别及质量管控,亦具有相当的可扩展性,还可用于检测评价基质沥青的老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891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60443.8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单宁酸的改性大修渣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废物绿色资源化再利用领域。通过单宁酸的自聚反应在大修渣粉末表面形成单宁酸聚合物包覆层,然后通过化学接枝法将具有疏水功能的官能团接枝于包覆层表面形成疏水保护层,得到的产品即为基于单宁酸的复合改性大修渣;其中,所述具有疏水功能的官能团的物质为十八烷基胺或六甲基二硅烷胺。本工艺通过工艺特点降低了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极大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同时,解决了现有大修渣及其他长期稳定性较差的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后所得产品长期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复合膜层达到了保护污染物不泄露以及表面改性的目的,为危险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95199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87338.2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nventor: 李晶
IPC: C08L95/00 , C08K5/544 , C08K5/5425 , C08K5/5419 , C08K5/548 , C08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波场中硅烷偶联剂作为橡胶沥青稳定剂的方法。方法是在微波中把硅烷偶联剂加入到橡胶沥青中,通过微波作用促进硅烷偶联剂和橡胶沥青之间的交联反应,使得橡胶沥青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1)这种微波强化方法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且能耗低。(2)用本发明的方法使橡胶沥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与现有的稳定剂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使橡胶沥青的稳定性能提高了30%~80%。(3)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少,硅烷偶联剂和橡胶沥青的质量百分比大约为0.01%~2%。
-
公开(公告)号:CN10419842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65982.1
申请日:2014-09-12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nventor: 李晶
IPC: G01N21/3563 ,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红外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联合分析鉴别沥青的方法,其过程是:1)用红外色谱分别测定标样、待测样的红外光谱图;2)用凝胶渗透色谱分别测定标样、待测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差异;采用谱图配比法和重复性限法评价所测得的待测样和标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差异,得出沥青指纹识别结果。本发明得到的沥青指纹特征明显,有非常高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比对标样与待检样品的沥青指纹红外色谱数据和凝胶渗透色谱数据,可以实现各种沥青如石油沥青、煤沥青、天然沥青(岩沥青、湖沥青)的种类鉴别和产品鉴定,SBS改性沥青含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77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647670.8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氨基化石墨烯改性聚丙烯腈活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聚丙烯腈纤维改性技术领域,是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反应在聚丙烯腈纤维表面粘附聚多巴胺涂层,再将氨基化石墨烯接枝于经多巴胺修饰过的聚丙烯腈纤维表面得到,标记为NH2-GNPs/D-PAN。解决了纤维表面惰性、不易被改性的问题,将处理后的纤维用于改性沥青,能有效改善纤维改性沥青存在的粘弹性能差、抵抗形变能力弱等缺点,得到的改性沥青的粘弹性、抗形变能力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117714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402716.4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石墨烯的复合沥青改性剂,由改性石墨烯和SBS改性剂制成;改性石墨烯由氧化石墨烯微片溶液中加入苯乙烯单体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得到的混合溶液超声震荡,然后向其中加入过硫酸钾在油浴中反应;再加入水合肼,同时升温至100℃,反应4-6h;冷却后,使用微孔滤膜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石墨烯的复合沥青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改性剂制备得到的改性沥青,其高低温性能、塑性明显提升,抗车辙性能、弹性性能大幅提高,能有效改善SBS改性沥青存在的耐久性不高、高温性能不高的缺点;与未改性石墨烯微片相比,改性石墨烯微片在沥青中的分散性及稳定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43276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20531.4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C08J3/28 , C08L95/00 , C08L101/00 , C08L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28 , C08L21/00 , C08L95/00 , C08L101/00 , C08L2205/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种外力场下耦合作用对橡塑合金高分子改性的方法,在多种外力场下耦合作用下,提高橡塑合金与沥青之间的相容性,提高改性沥青的性能。方法如下:将制备的橡塑合金加入到改性沥青中搅拌后,将加入橡塑合金的改性沥青放入到超声清洗器中处理,处理后的改性沥青放入到微波反应器中,辐射。这种改性方法制备的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比普通橡塑合金直接改性沥青的常规指标都要好,橡塑合金在沥青中相容性好,多种外力场耦合作用促进了橡塑合金和改性沥青的交联。本发明基于新型多种外力场下耦合作用对橡塑合金高分子改性的方法可以在交通工程和道路工程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951993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87338.2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nventor: 李晶
IPC: C08L95/00 , C08K5/544 , C08K5/5425 , C08K5/5419 , C08K5/548 , C08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波场中硅烷偶联剂作为橡胶沥青稳定剂的方法。方法是在微波中把硅烷偶联剂加入到橡胶沥青中,通过微波作用促进硅烷偶联剂和橡胶沥青之间的交联反应,使得橡胶沥青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1)这种微波强化方法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且能耗低。(2)用本发明的方法使橡胶沥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与现有的稳定剂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使橡胶沥青的稳定性能提高了30%~80%。(3)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少,硅烷偶联剂和橡胶沥青的质量百分比大约为0.01%~2%。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6141.5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D06M11/50 , D06M13/513 , C08L95/00 , C08L53/02 , C08L33/20 , D06M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仿生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复合改性沥青;属于改性沥青制备技术领域,该仿生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芬顿反应和KH‑550的竞争作用,在聚丙烯腈纤维表面原位生成FeOOH须状鱼鳞仿生结构,制备得到改性纤维。即本发明创新地利用Fenton反应对聚丙烯腈纤维进行改性,并将其制备得到的仿生改性纤维掺入沥青中,为复合体系沥青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3076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25766.5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C07H17/07 , C07H1/08 , A61P3/10 , A61K31/7048 , A23L33/105 , A61K8/6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花茶中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α‑糖苷酶抑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金花茶花为原材料分离的黄酮糖苷化合物的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工业化生产可行性,为金花茶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本发明的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因此,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