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0589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0966862.2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作业管理预警方法、系统和介质,其中预警方法包括配置智能定位设备、采集施工人员信息、登记管理机械信息、配设电子标签和组建电子标签管理系统、搭建施工作业许可维护系统、构建预警监控平台并进行监测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投入较低成本,且易于应用实施安装;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科学管理保证管理方法落地的同时不断规范化现场作业管理;实现了对每次关键机械施工作业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了关键机械施工作业管理制度的落地,规范了施工单位作业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建设单位监管。
-
公开(公告)号:CN11070589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66862.2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作业管理预警方法、系统和介质,其中预警方法包括配置智能定位设备、采集施工人员信息、登记管理机械信息、配设电子标签和组建电子标签管理系统、搭建施工作业许可维护系统、构建预警监控平台并进行监测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投入较低成本,且易于应用实施安装;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科学管理保证管理方法落地的同时不断规范化现场作业管理;实现了对每次关键机械施工作业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了关键机械施工作业管理制度的落地,规范了施工单位作业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建设单位监管。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60777.3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河 , 江海涛 , 张玲霞 , 赵月 , 陆娟 , 姜宝臣 , 严东 , 唐上明 , 王晖 , 黄辉 , 张志良 , 林志元 , 叶建兴 , 钟长平 , 徐建国 , 李阶智 , 肖瑞传 , 陈树茂 , 范雨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法地铁车站站厅光导照明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车站站厅层高、车站公共区长度和进深计算室空间比RCR;S2、根据室空间比RCR、顶棚反射比、墙面反射比得到导光管采光系统利用系数;S3、根据室外计算照度、导光管有效采光面积及效率计算得到设计输出光通量;S4、通过计算所得的设计输出光通量、维护系数、利用系数、站厅公共区长度和进深及工作面水平照度要求计算所需导光管采光系统数量,并对车站的光导照明进行相应的设置,本发明结合结合机械法地铁车站形式,解决了地铁车站站厅公共区照明的高能耗问题,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567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360778.8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河 , 陆娟 , 黄辉 , 赵月 , 江海涛 , 张玲霞 , 姜宝臣 , 严东 , 唐上明 , 王晖 , 张志良 , 林志元 , 叶建兴 , 钟长平 , 徐建国 , 李阶智 , 肖瑞传 , 陈树茂 , 范雨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法地铁车站环控分布式配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机械法车站通风设置情况;S2、根据机械法车站的通风设备布置情况布置现场智能控制箱柜的位置;S3、依据通风工况的不同,对各个现场智能控制箱柜进行二次控制回路设计,采用智能仪表及近场通信用于后期信息采集和远程监控;S4、各个现场智能控制箱柜根据使用工况的不同,将现场信息汇集至控制中心统一控制;本发明通过采用分布式配电,分布式控制的方式,既保证了通风工况的控制功能效果,又减少了对土建房间的要求,降低了工程实施难度和施工风险,节约了工程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0488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64487.6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楷 , 胡焕仪 , 唐上明 , 刘志强 , 林金海 , 姜宝臣 , 严东 , 王晖 , 黄辉 , 张志良 , 林志元 , 叶建兴 , 钟长平 , 徐建国 , 李阶智 , 肖瑞传 , 陈树茂 , 范雨
IPC: F24F3/14 , F24F5/00 , F24F1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法地铁公共区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采用新风处理系统来控制室内湿度,对于公共区温度,采用带冷辐射板的天花控制温度;本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冷源采用高温冷源,提高了系统的能效,实现节能;无冷凝水的潮湿表面,送风空气品质高,确保室内人员舒适健康;真正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独立调节,精确控制室内参数,提高人体舒适性;同时减少了常规通风方案对盾构断面的尺寸要求,降低了工程实施难度和施工风险,节约了工程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4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64492.7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楷 , 刘志强 , 张志良 , 李丹 , 唐上明 , 林金海 , 姜宝臣 , 严东 , 王晖 , 黄辉 , 林志元 , 叶建兴 , 钟长平 , 徐建国 , 李阶智 , 肖瑞传 , 陈树茂 , 范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送风系统包括敷设于原轨底风道区域的送风管、送风软管、设置于站台侧壁的送风静压箱以及设置于车站顶部天花区域的回排风兼排烟管,送风静压箱上设有送风口,回排风兼排烟管的底部设有回排风兼排烟口;侧壁送风方法为:送风管通过送风软管向上连接至送风静压箱,通过送风口对站台进行送风;通过回排风兼排烟管上的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风;当火灾工况时,可采用车站送风系统兼作补风系统,由送风口进行补风,采用回排风兼排烟管通过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烟。本发明解决了站台自然补风可能不足且扰动蓄烟层的问题,而且根据机械法断面特性合理利用了空间,使得整个断面区域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0488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64494.6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楷 , 李丹 , 唐上明 , 李静文 , 胡焕仪 , 刘志强 , 姜宝臣 , 严东 , 王晖 , 黄辉 , 张志良 , 林志元 , 叶建兴 , 钟长平 , 徐建国 , 李阶智 , 肖瑞传 , 陈树茂 , 范雨
IPC: F24F3/044 , F24F7/08 , F24F11/34 , F24F11/74 , F24F13/068
Abstract: 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井、排风井及多个射流风机,新风井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一端相连通,排风井通过管道与两组排烟风机的一端并联连通,两组排烟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排风兼排烟风口和回风口相连通,射流风机设置在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上侧并采用点阵式布局,射流风机用于进行纵向诱导通风;空调系统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站台板内的空调送风管相连通;站台板上设置的多个贴附送风口装置通过管道与空调送风管相连通。本发明优化了站台层的空调、排烟的气流组织,取消了站台层公共区的回风管,提高了站台净空,极大减少了站台盾构半径及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360739.8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孟杨 , 杨杨 , 龙桂荧 , 徐展宏 , 马启锋 , 姜宝臣 , 严东 , 唐上明 , 王晖 , 黄辉 , 张志良 , 林志元 , 叶建兴 , 钟长平 , 徐建国 , 李阶智 , 肖瑞传 , 陈树茂 , 范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法盾构分离岛式地铁车站排水系统,其中包括左线盾构隧道主体、右线盾构隧道主体、站台盾构隧道主体、左线局部集水井、右线局部集水井、废水泵房以及废水池;本发明根据盾构形式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盾构既有空间,合理规划和收集结构渗水、消防废水、冲洗水等车站排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不单独增加废水泵房,利用既有条件创新思维,废水出路合理,废水管道敷设方式便于施工安装及日常维护维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63687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370212.4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洞门的顶管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基坑中预留第一始发空间和第二始发空间,步骤二,在第二始发空间建立第一支撑件,并在第一始发空间的内壁和第一支撑件的一侧安装第一密封构件,以形成第一围护结构,步骤三,穿过第一围护结构,往第一主体结构内进行顶管施工,步骤四,顶管施工完毕后,拆除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一支撑件,步骤五,在第一始发空间建立第二支撑件,并在第二始发空间的内壁和第二支撑件的一侧安装第二密封构件,以形成第二围护结构,步骤六,穿过第二围护结构,往第二主体结构内进行顶管施工。本发明能在两个洞门的间距较小的情况下满足洞门施工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13904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95231.9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顶管管节的制作过程中,在各个顶管管节的管壁上预留若干贯通顶管管节两端的预应力孔洞,且各个顶管管节的预应力孔洞的位置一一对应;S2、利用制作得到的顶管管节,采用顶管施工的方式完成隧道的施工;S3、分别用预应力锚索穿过各个顶管管节中位置对应的预应力孔洞,各根预应力锚索的两端分别露出先施工的隧道的两端;S4、在隧道的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锚索;S5、采用预应力先张拉法,最终将预应力锚索张拉到预应力设计控制值;S6、最后往预应力孔洞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以抵抗后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尤其适用于左右隧道间距很小的顶管工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