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计数系统及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85811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159759.4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藻类计数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测水样以及水样元数据;将待测水样转移至一体化全封闭外壳的智能染色容器中,通过精密计量泵进行进样体积控制处理,得到样品原始体积数据;根据水样元数据以及样品原始体积数据通过染料配置模块进行染色动力学稳定分析,得到最佳染色稳定化时间参数。本发明通过全自动化、智能化的藻类计数过程,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引入的误差,提高了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通过高分辨率图像采集、藻细胞图像分类和智能识别模型训练等技术,扩大了计数样本量,获得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藻类计数结果,提高了藻类计数的准确性、高效性和智能性。

    一种移动罩滤池组合式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1572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38623.6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罩滤池组合式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移动罩滤池组合式水处理装置包括:移动罩,移动罩包括多个伞面;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沿第一连接杆的轴向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伞面的内侧面铰接;滑动杆,每个伞面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滑动杆;第一超声发生机构,每根滑动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超声发生机构,多个第一超声发生机构沿滑动杆的轴向方向依次分布;第二超声发生机构,第二超声发生机构位于伞面的内侧,且用于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本发明有利于简化反冲洗设备的结构,降低使用成本。

    一种取样装置
    4.
    发明公开
    一种取样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60748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32206.0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所述取样筒具有取样室,所述取样室的顶端为敞口;外套管件,包括套管和密封柱,所述套管的顶端设有套管把手,底端连接有所述密封柱,所述密封柱能够从所述敞口插入所述取样室,并封堵所述敞口,所述套管和所述密封柱设有沿所述套管轴向的管道;中心杆,所述中心杆活动穿插在所述管道内,所述中心杆的顶端设有中心杆把手,底端能够穿过所述管道伸入所述取样室,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取样室内。利用本申请的取样装置对滤料、粉料、水样、砂土、石油等一些流动性较强的物质的进行取样时,能实现快速和准确的取样,并且装置能够多次长期使用,且便于携带。

    一种印钞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36538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917762.7

    申请日:2016-10-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C02F1/78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钞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A2/O反应池、沉淀池、臭氧接触反应池和曝气生物滤池。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A2/O反应池处理;2)沉淀池处理;3)臭氧接触反应池处理;4)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本发明的印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处理效果好,装置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运行和维护费用低,该装置中的A2/O反应池、沉淀池、臭氧接触反应池和曝气生物滤池可以分别针对印钞废水中的不同污染物进行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指标,甚至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标准。

    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2368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44645.3

    申请日:2016-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气浮‑沉淀池,气浮‑沉淀池通过隔墙形成配水区和接触区,接触区的底部设有进水配水穿孔花墙,配水区内设有将配水区分隔为顶部配水区和底部配水区的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接触区内设有溶气释放器,隔墙上设有气浮进水孔、沉淀进水孔、闸板,气浮‑沉淀池设有相独立的气浮出水总渠和沉淀出水总渠,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上方设有沉淀集水槽,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下方设有若干气浮穿孔集水管。本发明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确保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的良好运行,出水水质得到保障。

    一种排渣装置及其排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83909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10279828.5

    申请日:2014-06-20

    Inventor: 孙志民 徐晓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渣装置及其排渣方法,该排渣装置包括设于水池顶部的滚筒件和与滚筒件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滚筒件内部中空形成一排渣腔,在滚筒件的一端开有排渣口,滚筒件具有排渣口的一端伸出水池并与排渣阀连接,在滚筒件外表面开有供浮渣溢流排入排渣腔内的溢流槽口。排渣时,滚筒件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至预定位置,使得污水池中的浮渣可经过溢流槽口溢流排入至排渣腔,再经排渣口出。本发明排渣装置及其排渣方法摒弃传统采用刮渣板刮除水面上的浮渣的方式,采用溢流水力排渣的方式对水面上的浮渣进行处理,相对于现有的刮渣装置,本发明排渣装置结构设计简单紧凑,机械部件少,故障率极低,安装维护方便。

    一种基于图像在线识别的浮渣脱气智能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8413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52490.8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在线识别的浮渣脱气智能装置及工艺,包括浮渣收集模块、浮渣脱气模块、浮渣沉淀模块和污泥处理模块,所述浮渣收集模块位于气浮‑沉淀池末端,所述浮渣脱气模块与浮渣收集模块通过排渣管相连,位于气浮‑沉淀池下方,所述浮渣脱气模块通过管道与浮渣沉淀模块相连,所述浮渣沉淀模块通过管道与污泥处理模块相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在线识别的浮渣脱气智能装置及工艺,用于对浮渣进行脱气处理,去除浮渣中的气体并使它混入下层液体,最终随液体一同被排出,解决浮渣因为含有大量气泡,难以沉降、难以排除的难题,避免浮渣处理系统出现结垢现象,避免有害气体产生,避免污泥泵受气泡侵蚀。

    藻类计数系统及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81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59759.4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藻类计数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测水样以及水样元数据;将待测水样转移至一体化全封闭外壳的智能染色容器中,通过精密计量泵进行进样体积控制处理,得到样品原始体积数据;根据水样元数据以及样品原始体积数据通过染料配置模块进行染色动力学稳定分析,得到最佳染色稳定化时间参数。本发明通过全自动化、智能化的藻类计数过程,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引入的误差,提高了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通过高分辨率图像采集、藻细胞图像分类和智能识别模型训练等技术,扩大了计数样本量,获得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藻类计数结果,提高了藻类计数的准确性、高效性和智能性。

    一种直接处理微污染河水的供水装置及供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1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40284.0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处理微污染河水的供水装置及供水方法,包括载体生物膜过滤系统、为载体生物膜过滤系统供气的曝气系统、加药消毒系统;载体生物膜过滤系统的底部设置有原水进水口,载体生物膜过滤系统的膜过滤出水端通过出水管连接有滤后水箱,滤后水箱连接有总水管,加药消毒系统连接在总水管上,消毒后的水源由总水管进行供水。优点包括:载体生物膜过滤系统将载体生物处理技术与浸没式超滤膜技术结合,占地面积小,发挥载体生物工艺对氨氮及有机物的降解处理作用,发挥超滤膜和微生物的截留作用,加药消毒能够保障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省却絮凝、沉淀工艺,弥补单一超滤处理工艺对微污染原水无法处理的缺陷,其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