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1901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291729.3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包括第一车体、动力源及多个第一驱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组包括支撑件、传动组件及多个主动轮,支撑件可转动设于第一车体上,主动轮沿多边形的边角位置依次设于支撑件上,主动轮的外边缘伸出支撑件,主动轮包括可同步转动的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设于支撑件的两侧,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于支撑件上的第一齿轮及多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围绕第一齿轮设置并与第一齿轮传动配合,第二齿轮与第一滚轮同步转动,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上述机器人,具有多边形的行星轮组结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设于支撑件的两侧,在移动时更稳定,承载力更强,可更好的进行维修或救援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319012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1291729.3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包括第一车体、动力源及多个第一驱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组包括支撑件、传动组件及多个主动轮,支撑件可转动设于第一车体上,主动轮沿多边形的边角位置依次设于支撑件上,主动轮的外边缘伸出支撑件,主动轮包括可同步转动的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设于支撑件的两侧,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于支撑件上的第一齿轮及多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围绕第一齿轮设置并与第一齿轮传动配合,第二齿轮与第一滚轮同步转动,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上述机器人,具有多边形的行星轮组结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设于支撑件的两侧,在移动时更稳定,承载力更强,可更好的进行维修或救援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27544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295045.0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枝机器人,包括攀爬机构及设置于攀爬机构上的修剪机构,攀爬机构包括骨架、用于夹持攀爬物的第一夹持组件及用于夹持攀爬物的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均设置于骨架上,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可改变,修剪机构用于修剪待修剪物。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可交替夹持树干,以使剪枝机器人攀爬至导线附近,修剪机构靠近导线附近的树枝。修剪机构对导线附近的树枝进行修剪,以消除安全隐患。剪枝机器人可降低高度较低的树枝的影响,以对导线附近的树枝进行修剪。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23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1910033961.5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黎伟 , 李文馨 , 袁伟灿 , 颜天佑 , 叶其革 , 秦锋明 , 张彬 , 周维 , 唐兴佳 , 杨伟航 , 邓志宁 , 李彦雄 , 洪选华 , 杨健锐 , 刘巍巍 , 袁杰 , 李春 , 任广鹏 , 文丽 , 刘莉华 , 臧昱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安装支架及其安装方法。电缆安装支架包括调节件及支撑件,调节件包括调节端及与调节端相对设置的固定端,调节端为圆柱形结构;支撑件的一端开设有转孔,转孔的尺寸与调节端的尺寸相匹配,调节端能够穿设于转孔内。使用时,固定端安装于电力隧道的内壁上,根据电力隧道内的情况,判断电缆在电力隧道内的敷设轨迹。根据电缆在电力隧道内的敷设轨迹,调节支撑件相对于调节端转动,以使支撑件的支撑面与敷设轨迹相一致。电缆设置于支撑面上,进而使得电缆按照敷设轨迹设置。通过上述电缆安装支架能够有效提高电缆敷设的适应性,适用电力隧道内的直线段、斜坡段等不同情况下电缆的敷设。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11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78738.6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1/01 , H01R4/18 , H01R4/183 , H01R4/20 , H01R4/70 , H01R11/09 , H01R43/00 , H02G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驳接组件及电缆驳接方法。上述的电缆驳接方法包括:在第一电缆上套入第一套件;在第二电缆上依次套入第二套件和柔性接驳件,其中所述柔性接驳件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的柔性套筒部;分别对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进行开线处理,使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和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均裸露预定长度;通过软铜线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和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连接并压接;由于柔性套筒部和软铜线组件均为非刚性结构,方便调整接头箱在接头附井里的安装位置,也避免了传统的电缆驳接方法需调整新、旧电缆的角度方能驳接的问题,解决了同轴电缆驳接的便捷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2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33961.5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黎伟 , 李文馨 , 袁伟灿 , 颜天佑 , 叶其革 , 秦锋明 , 张彬 , 周维 , 唐兴佳 , 杨伟航 , 邓志宁 , 李彦雄 , 洪选华 , 杨健锐 , 刘巍巍 , 袁杰 , 李春 , 任广鹏 , 文丽 , 刘莉华 , 臧昱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安装支架及其安装方法。电缆安装支架包括调节件及支撑件,调节件包括调节端及与调节端相对设置的固定端,调节端为圆柱形结构;支撑件的一端开设有转孔,转孔的尺寸与调节端的尺寸相匹配,调节端能够穿设于转孔内。使用时,固定端安装于电力隧道的内壁上,根据电力隧道内的情况,判断电缆在电力隧道内的敷设轨迹。根据电缆在电力隧道内的敷设轨迹,调节支撑件相对于调节端转动,以使支撑件的支撑面与敷设轨迹相一致。电缆设置于支撑面上,进而使得电缆按照敷设轨迹设置。通过上述电缆安装支架能够有效提高电缆敷设的适应性,适用电力隧道内的直线段、斜坡段等不同情况下电缆的敷设。
-
公开(公告)号:CN10935342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295073.2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IPC: B62D57/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攀爬机器人及其避让结构,避让结构包括骨架、第一安装座、用于夹持攀爬物的第一夹持组件、用于绕攀爬物转动的第二安装座及用于夹持攀爬物的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安装座设置于骨架上,第一夹持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第二安装座可转动地设置于骨架上,第二夹持组件设置于第二安装座上。在攀爬机器人中,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可改变。该攀爬机器人及其避让结构能够避让障碍物,以使电力巡检顺畅。
-
公开(公告)号:CN209251152U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21799058.7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枝机器人,包括攀爬机构及设置于攀爬机构上的修剪机构,攀爬机构包括骨架、用于夹持攀爬物的第一夹持组件及用于夹持攀爬物的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均设置于骨架上,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可改变,修剪机构用于修剪待修剪物。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可交替夹持树干,以使剪枝机器人攀爬至导线附近,修剪机构靠近导线附近的树枝。修剪机构对导线附近的树枝进行修剪,以消除安全隐患。剪枝机器人可降低高度较低的树枝的影响,以对导线附近的树枝进行修剪。(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522092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1248027.2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驳接组件。上述的电缆驳接组件包括第一套件、第二套件、软铜线组件以及柔性接驳件;第一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一电缆上;第二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二电缆上;所述软铜线组件包括多股软铜线和两个压接管,两个所述压接管分别与所述多股软铜线的两端连接;所述柔性接驳件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柔性套筒部,所述柔性套筒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柔性套筒部具有伸缩性;由于柔性套筒部和软铜线组件均为非刚性结构,方便调整接头箱在接头附井里的安装位置,也避免了传统的电缆驳接方法需调整新、旧电缆的角度方能驳接的问题,解决了同轴电缆驳接的便捷性较差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207122U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20825879.7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西安双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06
Abstract: 一种极性测试仪,包括信号源装置及测试装置;第一中央处理器分别电连接信号源产生电路、输出信号切换电路及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信号源装置包括信号源产生电路、输出信号切换电路、第一中央处理器、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及输出端子组件;测试装置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第二中央处理器、触控屏、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及输入端子组件;第二中央处理器分别电连接信号处理电路、触控屏及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与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电连接;上述极性测试仪,对人员测试要求较低,测量过程简单,能够减少传统人为配合产生的测量误差,从而检测准确率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