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3682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1094293.6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从苦木科植物东革阿里中分离得到的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经研究发现,苦木苦味素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抑制活性,可应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同时,该类化合物具有内吸性,能够在植物中输导,抑菌效果更优越于在植物表面施用的杀菌剂,可用于制备内吸性杀真菌剂,不仅使用更加方便,而且防效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3682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94293.6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从苦木科植物东革阿里中分离得到的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经研究发现,苦木苦味素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抑制活性,可应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同时,该类化合物具有内吸性,能够在植物中输导,抑菌效果更优越于在植物表面施用的杀菌剂,可用于制备内吸性杀真菌剂,不仅使用更加方便,而且防效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943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373450.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香蕉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茶叶在香蕉生长发育及枯萎病防治中的应用,具体公开了茶叶和/或茶叶提取物在预防或治疗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茶叶和/或茶叶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在PDA平板上茶叶提取物显著抑制香蕉枯萎病菌Foc TR4菌落生长;将茶叶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到土壤中,种植香蕉植株幼苗(包括已感染香蕉枯萎病菌或未感染病菌),提示添加茶叶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枯萎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引起香蕉植株高度和重量显著增加。
-
-
公开(公告)号:CN104982285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337602.0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吸芽的香蕉幼苗快速繁殖方法,本方法通过留取吸芽球茎基部,再用刀环剥去除覆盖在生长点上方的叶鞘;之后于球茎刀口表面刻划刀痕,埋于干净基质中培养得到丛生芽,进一步培养得到香蕉幼苗。本发明的方法,使用一个香蕉吸芽就可以繁殖出30‑50株蕉苗,大大减少吸芽的需求量;从取芽到出苗,生产过程历时3‑4个月,比组培快繁法缩短4‑5个月,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无菌操作,对技术及设备要求低,特别适用于中小型农场。同时避免了组培继代数高而易变异的缺点,也适用于香蕉资源保存评价,可较好补充现有香蕉快繁方法的不足,促使香蕉种苗产业健康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209409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591216.1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突变基因的分离检测方法,用生物素标记野生型DNA片段,将生物素标记的野生型DNA片段与待检测的DNA片段混合,进行变性和复性;此时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因为没有相同迁移率的生物素标记野生型DNA片段与之杂交而无法形成异源双链DNA分子;而不含有突变位点DNA片段与相应的生物素标记野生型DNA片段杂交,形成异源双链DNA分子,从而带有生物素标记;再采用链霉亲和素磁珠吸附,将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吸附回收,实现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的分离。本发明方法相对于现有方法更加简便而灵敏,可以准确识别检测突变位点,可靠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1878726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10039331.5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Abstract: 一种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香蕉与韭菜混种的方式进行种植,以韭菜的根系分泌物或残体腐烂物来抑制香蕉枯萎病菌。本发明的以韭菜为核心的香蕉枯萎病防治技术体系栽培技术包括轮作和间作两种类型,本发明的优点是无论粉大蕉,还是香牙蕉,发病率均很低,甚至不发病,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62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41957.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香蕉枯萎病菌AST2基因在调控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将该基因FocAST2进行敲除;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获得了敲除体。结果发现FocAST2基因敲除导致菌丝出现卷曲等生长畸形、显著影响菌株产孢量、α‑酮戊二酸(α‑KG)含量降低、H2O2含量升高、致病力下降;说明敲除FocAST2基因后影响了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降低了其致病力。本发明有助于深入阐明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为开发有效杀菌剂提供了靶标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71060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37434.6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阿苯达唑在香蕉枯萎病上新靶点及其在抗香蕉枯萎病菌中的应用,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香蕉枯萎病菌的药物作用靶点,所述靶点包括β‑微管蛋白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本发明利用药物亲和反应靶点稳定技术DARTS,结合药物处理菌体的差异基因KEGG分析以及利用敲除子敏感性实验获得阿苯达唑在香蕉枯萎病上靶点,提示β‑微管蛋白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可作为药用靶点用于香蕉枯萎病菌的防治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797784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710005160.9
申请日:2017-01-0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火龙果反季节成花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幼树定植后,每年7月、10月和翌年3月单株施入生物有机肥4‐5kg,3年生以上的成龄树于营养生长期,每月每株施用第一复合肥40‐50g;花果期每月每株施用第二复合肥50‐60g;9月下旬‐10月下旬于20:00‐22:00时进行补光,补光持续时间为2小时;11月份于20:00时开始补光,补光持续3小时以上;12月从19:00时开始补光,持续时间为5小时以上。本发明分季节进行灌溉、整形修剪,秋、冬季采取不同补光处理来实现火龙果花期延长至12月下旬,鲜果可在12月下旬至来年3月上市,此时正值鲜果淡季,价格可达盛产期的3‐5倍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