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9862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60021.8
申请日:2018-02-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500kV输电线路绝缘清洗剂带电清洗作业安全监测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环境湿度;对绝缘操作杆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对绝缘操作杆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对绝缘操作杆进行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清洗过程对绝缘子串泄漏电流实时在线监控并遵守严格的安全制度。该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500kV输电线路绝缘清洗剂带电清洗作业环境、使用工具、清洗过程安全性的方法,提出了对清洗过程中500kV输电线路绝缘子串泄漏电流的监测方法,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992458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176022.7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武汉大学
IPC: H02B13/0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B13/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满足道路挂牌运输要求的110kV/2000A移动高压组合电器车,主要用于变电站间隔检修时转接负荷、作为运行中的高压开关的备用。它主要包括110kV/2000AHGIS高压开关、外置式复合外套高压氧化锌避雷器以及SF6快速充放气装置。区别于常规共箱和分相HGIS的三相展开时的尺寸宽度不能满足我国公路运输限宽的运输要求,本发明通过HGIS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可满足道路挂牌运输限重限高限宽的技术要求,同时增设了快速充放气装置,满足了110kV/2000A移动高压组合电器车运输前快速泄压集气和就位后快速加压充气的运行方式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1427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626560.8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线绝缘子电极间的绝缘块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其中,绝缘块组件包括:绝缘子本体、上电极、下电极与绝缘组件;上电极与所述下电极间隔设置于绝缘子本体上;下电极为板状,且设置有螺杆槽;上电极为棍状,且设置有扁平槽;绝缘组件包括:绝缘体、扁平片与螺杆;绝缘体第一端通过螺杆与螺杆槽连接,第二端通过扁平片与扁平槽连接;绝缘体内部的氧化铝的重量比为30%‑40%。本申请通过在绝缘体两端适应上电极与下电极不同的形状构造采用不同的连接结构,使得绝缘组件更稳定的连接上电极与下电极;同时,绝缘体内部氧化铝的含量为30%‑40%,可以提高绝缘体的热稳定性、耐电弧性能以及机械强度,提高绝缘体与上电极、下电极连接的稳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1427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639402.6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线绝缘子电极固定环结构,包括:绝缘子主体与固定环;所述绝缘子主体包括:铁帽与铁帽电极;所述固定环包括:内环与外环;所述内环套设于所述铁帽上,且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上,且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铁帽电极安装于所述外环上。通过设置固定环,使得在铁帽电极受外力而偏转波动时,内环与外环的凸起和凹槽相互啮合,对铁帽电极产生偏转阻力,从而减少铁帽电极的偏转波动,且不需对绝缘子主体的结构进行更改,也不会增加间隙调整的不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间隙固定方式需增加制造工艺,且安装后间隙调整不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72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844406.8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钢帽、钢脚、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钢帽和钢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子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钢脚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电极的第二端向外延伸;所述上电极包括上电极抱箍和多个上电极引脚;所述上电极抱箍可拆卸套接于所述钢帽上;多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呈中心放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电极抱箍上;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电极抱箍的外周壁连接;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二端向外延伸与所述下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地线绝缘子存在上下电极之间容易发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5749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79044.1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放电间隙的绝缘子,包括钢帽、陶瓷件、钢脚、上电极、下电极和绝缘件;所述钢帽设置于所述陶瓷件的顶部;所述上电极与所述钢帽连接;所述钢脚设置于所述陶瓷件的底部;所述下电极与所述钢脚连接,且所述下电极与所述上电极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所述绝缘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电极滑动连接,所述绝缘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电极可拆卸连接。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于调节放电间隙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9594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64481.6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绝缘子清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成像和实时测距的绝缘子清洗系统及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待清洗的支柱绝缘子的型号、电压等级在数据库中选择对应的型号、电压等级;S2.从数据库中调出对应的绝缘子三维立体模型并与实际支柱绝缘子相对应;S3.根据绝缘子三维立体模型提供对应的清洗参数;S4.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支柱绝缘子表面图像,并通过测距模块进行实时测距聚焦;S5.根据清洗参数在激光机构上进行设置,使激光能量射出并进行清洗;S6.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支柱绝缘子的表面图像并查看其上的污秽是否已清洗完毕,若是则结束清洗,否则执行步骤S2。本发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清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1786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510631555.0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nventor: 李铭钧 , 范亚洲 , 欧郁强 , 甘团杰 , 闻建中 , 汤振鹏 , 曾伟灵 , 陈剑平 , 徐平 , 利国华 , 刘天绍 , 陈志峰 , 马承志 , 黄耀升 , 王永华 , 吴垂明 , 陈劲 , 许巧云 , 刘小金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基于雷击故障绝缘恢复特征的输电线路巡线策略方法,根据故障时刻发生的监测信息,分析绝缘子闪络损伤情况和绝缘特性恢复情况,最后给出巡线策略,主要实现步骤如下:首先,获取故障发生时监测信息;其次,根据获得的监测信息,分析其特征,确定故障位置和类型;然后确定每次故障绝缘损伤程度和绝缘恢复性能;最后基于绝缘子损伤程度和绝缘恢复性能,给出巡线策略。本发明专利首次提出基于雷击绝缘恢复特性给出相应巡线策略,这样最大程度减少停电时间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也保证了巡线人员的安全和提高了巡线效率;本发明专利实施过程清晰明了,已投入工程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88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0832493.5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线绝缘子故障预警装置及其预警方法,包括差分电流检测模块和跨接检测模块;差分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三个电流互感器、三个滤波器和两个电容器;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套设于地线上,且分别位于地线线夹的两侧;第一输出线圈与滤波器Dp1串联,第三输出线圈与滤波器Dp2串联,且两个输出线圈的同名端并联后与电容器Cp连接组成第一整流电路;第二输出线圈和第四输出线圈的同名端串联,并与滤波器Ds、电容器Cs串联连接组成第二整流电路;跨接检测模块包括跨接线和两个包线夹;两个包线夹均套设于地线上,第三电流互感器通过跨接线连接两个包线夹。解决了对地线绝缘子的巡检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5749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679036.7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绝缘子本体包括钢帽、陶瓷件和钢脚;所述钢帽设置于陶瓷件的顶部,所述钢帽设有安装板;所述上电极和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螺栓上套设有限位套件;所述限位套件抵接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电极之间;所述钢脚设置于所述陶瓷件的底部;所述下电极与所述钢脚连接,且所述下电极与所述上电极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人员安装习惯和操作误差的差异无法保证整条线路的放电间隙一致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