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960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990376.0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H02J3/00 , G06F16/901 , G06F16/9035 , G06F16/9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网业务规划辅助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网架结构与负荷数据的转供决策平台,源数据系统,所述源数据系统用于储存负荷预测所需要使用原始数据和辅助预测所需要使用的参数;负荷预测系统,所述负荷预测系统用于根据源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和参数对预设时间段内用电负荷进行预测;负荷可视化系统,所述负荷可视化系统用于将负荷预测系统得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所述源数据系统、所述负荷预测系统和所述负荷可视化系统依次连接。该基于网架结构与负荷数据的转供决策平台,通过负荷可视化系统将负荷预测系统得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解决了人工对电网网架规划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2874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09563.2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包括:获取规划方案中的配电网的线路数据、发电机数据和成本数据,线路数据中包括线路和变压器的短路电流阈值;基于线路数据和发电机数据建立配电网的阻抗矩阵方程;基于线路数据、发电机数据、成本数据和阻抗矩阵方程建立满足短路电流阈值限制的配电网的动态扩展规划模型;对动态扩展规划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求解获得配电网的优化分裂导线数、新增的发电机和母线的最佳额定电压。可为配电网的扩展规划提供理论数据依据,避免由于配电网扩展过程中增加新线路、新发电机带来的母线短路电流增加而带来的故障,避免升级和中断成本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39886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54916.6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多源遥感信息和多个预设规划线路,其中,所述多源遥感信息包括全色遥感图和多光谱图像;将所述全色遥感图和多光谱图像输入至预先训练的线路规划模型,得到目标区域的目标遥感图;将多个所述预设规划线路分别映射至所述目标遥感图,得到包含预设规划线路的目标遥感图,并在所述包含预设规划线路的目标遥感图中对各预设规划线路进行筛选,以确定目标规划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目标遥感图中筛选规划线路,避免了进行现场勘探,提高了线路规划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64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338785.2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H02J3/18 , G06F30/20 , H02J3/4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速投切电容器与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联合配置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各候选变电站配置快速投切电容器和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费用,构建第一目标函数,以及基于多个给定变电站对应的最大的低电压持续时间,构建第二目标函数;采用目标优化算法,对由第一目标函数、第二目标函数以及目标约束条件构成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目标配置方案,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以提高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性为目标、兼顾经济性和有效性,同时配置STATCOM和快速投切电容器的方案的问题,为提高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提供一种高效的规划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97831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55639.0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B60L5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充电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目标车辆的目标路径以及目标路径信息,目标路径为目标车辆规划的从当前位置行驶至目标位置的路径,目标路径信息包括环境温度和行驶速度,根据环境温度、行驶速度以及预设的能耗系数计算总能耗,其中,能耗系数包括速度能耗系数和温度能耗系数,根据目标车辆的当前电量百分比、预设的电量百分比-电量曲线确定目标车辆的可用电量,在可用电量小于总能耗时触发充电预警,根据目标路径的实际情况来计算总能耗,避免无差别地按照厂家给定的单位距离内的能耗来计算总能耗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车辆充电预警信息的准确性,给用户驾车外出带来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1431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28418.3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调度端防误操作系统,包括OCS系统、数据库和操作票管理控制台,所述OCS系统通过实时数据总线与所述数据库通讯连接,所述OCS系统通过实时数据总线与所述操作票管理控制台连接;所述操作票管理控制台通过利用所述OCS系统原有画面功能完成对调度员的调度命令票的图形出票以及出票校验过程。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将调度员的调度命令票编制与设备控制指令编制两者合一,同时支持调度端程序化下令和程序化操作两种模式,操作项既能直控设备,亦可转为网络发令下达指令,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调度操作无需人工介入和干预,自动将设备操作至预期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485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6354.8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园区未来年的碳排放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园区的能源结构将目标园区划分为多个碳排放场景;获取各碳排放场景下的各历史碳排放数据,根据各历史碳排放数据生成种群增长模型;根据种群增长模型确定温室气体碳排放活动水平,以及目标园区的未来年的碳排放因子;根据温室气体碳排放活动水平,以及未来年的碳排放因子确定目标园区的各碳排放场景下的未来年的碳排放总值。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解决了现阶段不能对电力能量流末端的园区等较小区域碳排放进行精细化分析的问题,可以对电力能量流末端的园区等较小区域进行未来年的碳排放的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837652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93257.X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事故信息分析发布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事故信息;分析所述事故信息,形成事故报送数据;基于所述事故报送数据编辑事故报送短信,对所述事故报送短信进行发布。系统包括:保信平台,用于采集事故信息;事故分析发布平台,用于获取事故信息,以及分析所述事故信息,形成事故报送数据;通信平台,用于基于所述事故报送数据编辑事故报送短信,对所述事故报送短信进行发布。本发明能够在发生事故时自动进行事故分析,并实现事故报送短信的自动发布,极大程度地简化了事故信息的分析发布流程,有效地提高了事故信息的发布效率,为事故的及时处理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95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59661.0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nventor: 罗松林 , 张鑫 , 李敬光 , 杨德玲 , 陈佳辉 , 曾远方 , 张世斌 , 黄广华 , 曾福至 , 郝乾啸 , 黄忠辉 , 袁伟荣 , 陈景豪 , 陈镇棠 , 袁浩文 , 林紫俊 , 周一峰 , 黎志山 , 黄昌庭 , 段孟雍 , 黄伟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及策略方法,包括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分别与集中决策层、分部控制层和设备层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集中决策层与分布控制层通过导线双向电连接,所述分部控制层与设备层通过导线双向电连接,所述集中决策层、分部控制层和设备层均与信息交互总线通过导线双向电连接,所述信息交互总线与智能配电站通过导线双向电连接。充分协调辖区内源储荷等分布式资源,应对运行不确定性,从而建成自动化、智能化的主动配电网,对于输电网,通过优化调度,降低电网运行成本,降低大停电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提高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278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444986.1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电压等级变电站供电能力智能分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实现变电站供电能力的智能自动分析,不仅省时省力,整体效率得以提高,而且不再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错误减少,甚至避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得到切实保障,加之其高实时性的特点使得供电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捕捉到电网状态的变化并作出有效响应,从而有利于适应现代电网管理对于高效性与精确性的高标准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