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60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81550.1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GCT器件的在线状态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和柔直换流阀。IGCT器件的在线状态监测装置包括导通压降监测模块、断态电流监测模块、开通和关断延时时间监测模块、电压变化率监测模块、电流变化率监测模块、关断电压尖峰监测模块、电气量采集模块和控制板;电气量采集模块与IGCT器件连接,导通压降监测模块、断态电流监测模块、开通和关断延时时间监测模块、电压变化率监测模块、电流变化率监测模块、关断电压尖峰监测模块分别与电气量采集模块和控制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IGCT器件状态的在线监测,提升IGCT器件的健康状态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提升IGCT器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88459.X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直通短路保护功能的IGCT功率模块和柔直换流阀。具备直通短路保护功能的IGCT功率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器、第一IGCT、第二IGCT、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旁路开关、阳极电抗器、箝位电容、箝位电阻、箝位二极管以及直通保护电路;直通保护电路连接在阳极电抗器和箝位二极管之间;或者,直通保护电路连接在箝位二极管和第一IGCT之间;或者,直通保护电路连接在直流电容器和箝位电容之间;或者,直通保护电路连接在箝位电容和第二IGCT之间;直通保护电路用于实时监测回路电流,及时发现直通短路故障,并进行故障保护处理。本发明通过增加直通保护电路能够实现在直通短路故障下对IGCT功率模块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7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25316.0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GCT功率模块的防爆测试电路,该防爆测试电路中电容模块的第一极板与第一功率测试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模块的第二极板与第二功率测试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功率测试单元和第二功率测试单元串联。第一功率测试单元包括导电垫块和绝缘垫块,或者第二功率测试单元包括导电垫块和绝缘垫块。如此,通过绝缘垫块和导电垫块来模拟第一功率测试单元和第二功率测试单元之间的直通短路故障,并通过直通电路故障时电容模块的电压信息和电流信息进行验证,如此,通过防爆测试模块便可实现直通短路故障测试,无需组成完整的换流阀或者阀段,实验条件简单,测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25083.4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电路的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功能器件的参数信息,根据参数信息,确定功能器件的监测信息,并在监测信息大于预设信息时,发出故障信息,根据故障信息进行报警。如此,通过实时监控柔性直流输电电路中功能器件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功能器件的故障信息,并对故障信息进行报警,避免功能器件的故障扩大化,保证了柔性直流输电电路的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8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04886.7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GCT功率模块的动作损耗的计算方法及装置,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双脉冲信号;根据双脉冲信号,控制IGCT功率模块进行开通和关断,实时采集IGCT功率模块多个位置的电流和/或电压,计算单次开关动作的能量损耗,负载电流与单次开关动作的能量损耗构成第一坐标;调节双脉冲信号,返回执行根据双脉冲信号,控制IGCT功率模块进行开通和关断的步骤,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第一坐标;根据预设数量的第一坐标,负载电流与单次开关动作的能量损耗的第一关系;再根据桥臂电流和平均开关动作频率,计算IGCT功率模块的实际动作损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计算IGCT功率模块的实际动作损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57749.0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GCT功率模块。包括:撬棒电路、限流电路、直流电容器和桥臂电路;直流电容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直流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IGCT功率模块直流侧正端,第二端与限流电路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路的第二端连接IGCT功率模块的直流侧负端;撬棒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撬棒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容器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限流电路的第二端;桥臂电路与直流电容器以及限流电路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撬棒电路并联在IGCT功率模块的直流电容器C的两端以及直流电容器和限流电路连接,能够实现IGCT功率模块针对极端工况在较低电压下主动触发保护回路,提升IGCT功率模块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54395.4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功率模块箝位电路动作损耗测量方法及装置。其测量方法通过获取箝位电路中箝位二极管、箝位电阻和箝位电容在不同负载电流下流过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根据箝位电阻的阻值和箝位电阻两端的电压计算箝位电阻的损耗能量,根据箝位电容的内阻和箝位电容中流过的电流计算箝位电容的损耗能量,根据箝位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箝位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计算箝位二极管的损耗能量;根据箝位电阻的损耗能量、箝位电容的损耗能量以及箝位二极管的损耗能量得到箝位电路的动作损耗能量。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箝位电路动作损耗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677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12957.1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电路和换流器。该功率模块电路包括:功率模块,功率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和IGCT单元,IGCT单元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IGCT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直流电容连接IGCT单元的第二端,IGCT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功率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开关,第一开关连接在IGCT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连接功率模块且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主控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功率模块故障时,控制第一开关导通。本发明中,功率模块故障时,主控模块可实现第一级旁路开关触发,还能通过IGCT过压击穿触发,使功率模块形成直通回路,确保故障功率模块可靠地从设备中切除,显著提高设备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4010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7017.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IPC: H02M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多个级联的换流器子模块;换流器子模块包括IGCT功率模块和IGBT功率模块;IGCT功率模块包括直流电容、第一全控型开关模块、第二全控型开关模块、缓冲电路和放电电阻;直流电容分别与放电电阻和缓冲电路并联连接;缓冲电路与串联连接的第一全控型开关模块和第二全控型开关并连接;第二全控型开关模块与IGCT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并联;第一全控型开关模块和第二全控型开关模块均包括IGCT器件及与其反并联的二极管。通过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中将IGBT功率模块和IGCT功率模块混用,提高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1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72965.9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充电桩系统,包括:光伏蓄电模块包括光伏电池板、光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用于光伏发电,并蓄电形成备用资源;监控摄像头包括环境摄像头和温感摄像头,用于获取充电桩雨棚的场景图像和温感信息,并发送至网络控制板,场景图像包括车辆信息、车牌信息和预置范围环境信息,温感信息包括环境温度信息;网络控制板,用于控制备用资源与配电网的电网资源之间的投切,将场景图像和温感信息上传至云端平台进行图像识别、烟雾识别和温度分析,得到监控结果。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基于电气联系的监控机制,且由配电网直接供电压力较大,导致充电系统缺乏信息统筹能力,且无法满足新能源用电需求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