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电芯的电池PACK结构及其装配与维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4158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14009.0

    申请日:2022-07-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更换电芯的电池PACK结构及其装配与维护方法,包括一级PACK电池组,用与固定安装圆柱电芯;二级PACK电池组,用于连接一级PACK电池组,并电池组回路连接提供结构支持;三级PACK电池组,用于依据实际需求整合二级PACK电池组,本发明采用多级PACK电池组集成方式,以多孔圆柱形电芯支架作为基础组件装配圆柱电芯,通过自攻螺丝及铝合金支架即可完成集成连接,这使得模具的开发与设计难度大大降低,模具制作时间也相应缩短,模具成本相应降低,注塑成品合格率大幅提高,电池组装难度降低,可靠性提高,整体结构灵活性增大,可扩展性增强,如果有单个电芯损坏,也可轻易拆解,再更换新电芯组成新的模组。大大降低了以往不能拆解整体报废的成本问题。

    基于气密检测装置的电池包气密性监控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71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8151.X

    申请日:2024-06-20

    IPC分类号: G01M3/26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气密检测装置的电池包气密性监控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电池包的气密压力状态参数;对气密压力状态参数进行密封压转处理,得到气密压电差分量;根据气密压电差分量向电池气密预警器发送电池包气密预警启闭信号,以确定待测电池包的密封状态。在对气密压力状态参数采集后,对待测电池包的当前气密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确定,之后将气密压力状态参数与标准的压力状态参数进行比对,便于确定待测电池包当前的气密性状态与标准气密性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根据上述差异值,通过电池气密预警器的预警工作模式的调整,便于对待测电池包的气密性情况进行预警监测,有效地提高了对电池包气密性检测的效率以及精准性。

    电芯装配用紧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7937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40845.4

    申请日:2024-01-31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芯装配用紧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上述的电芯装配用紧固装置包括定位组件、BMS管理系统及夹层组件,各支架形成有安装孔,各夹层组件包括弹性套筒、间隔套筒及压电材料套筒,各弹性套筒用于套设于电芯的一端,各间隔套筒套设于对应的弹性套筒,各压电材料套筒套设于对应的间隔套筒,且各压电材料套筒的外壁卡接于对应的安装孔的内壁;各弹性套筒的内壁设有压电片,各压电片与BMS管理系统电连接,各压电材料套筒与BMS管理系统电连接。本公开通过夹层组件与BMS管理系统的搭配,能将电芯相对于支架出现的装配间隙进行适应性调整,避免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情况,确保定位组件对于电芯的牢固装配,保障电池的使用性能。

    电芯固定机构以及电池模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650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13366.6

    申请日:2023-03-07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固定机构,第一凸台组件形成有第一散热间隙、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第二凸台组件形成有第二散热间隙、第一插接通道和第二插接通道,第二基座靠近第二凸台组件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电芯安装槽;每一第一电芯安装槽及相应的第二电芯安装槽共同用于安装固定电芯单体的两端;第一散热间隙和第二散热间隙连通形成散热通道,第一插接孔与第一插接通道连通,第二插接孔与第二插接通道连通;固定组件形成有安装间隙,固定组件依次穿设于第一插接孔及第一插接通道,固定组件还依次穿设于第二插接孔及第二插接通道,固定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上述的电芯固定机构能够提高对电芯的散热效果。

    一种自适应冷却可变型电芯支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836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24535.9

    申请日:2022-03-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冷却可变型电芯支架,包括:电芯支架,采用负泊松比结构设计,电芯支架包括支撑结构以及胞元结构,胞元结构以环状叠层方式设于支撑结构外侧,胞元结构外侧采用第一结构壁,且位于第一结构壁内侧设有第二结构壁,第一结构壁所采用的材料热膨胀系数远大于第二结构壁所采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本发明通过两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成的胞元结构,使得电芯支架具有负泊松比效应,可根据电池内不同位置的电芯温度实现电芯支架结构的自适应变形,从而改变电芯内的冷却风道,使得风道的散热效能优先向电芯热点区域集中,从而降低电芯的热点区域温度。在充分的自适应结构变化后,使得电池内的电芯温度分布趋于均匀。

    用于电池包热失控的散热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37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11223.9

    申请日:2024-01-25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包热失控的散热装置。上述的用于电池包热失控的散热装置包括电池包、散热组件及泄压阀,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液循环箱、冷却液分流仓、冷却液集流仓及多个散热导流带,每一排的各电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散热导流带抵接,泄压阀设于外壳的侧壁;其中,各电芯设有薄弱部,各散热导流带朝向邻近的同一排的电芯的一侧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喷淋头,各喷淋头设有破口区,各破口区朝向邻近的电芯的薄弱部设置。利用喷淋头对热失控的电芯的薄弱部喷淋冷却液,以及时控制热失控的电芯,有效缓解电池包内部热失控问题的蔓延;并且通过泄压阀对高温高压气体进行泄压操作,避免因高压气体积聚而发生爆炸的问题。

    一种电池模组固定及增强散热装置作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01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46028.1

    申请日:2022-07-19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固定及增强散热装置及其作用方法,包括一电池组,电池组包括电池包以及外壳,电池包设于外壳内,且电池包与外壳间设有散热板;一膨胀块,膨胀块设于电池包与散热板间,连接电池包与散热板,膨胀块由楔形块组、预紧螺栓、预紧螺母、弹簧垫、弹簧片及连接轴构成,本发明以膨胀块连接电池包及散热板,配合预紧螺栓、预紧螺母、弹簧片及楔形块组,通过转动连接轴带动弹簧片及预紧螺栓,使预紧螺母向预紧螺栓头部运动,带动横向的楔形块靠近,从而挤压纵向的楔形块向外扩张,最终使散热板紧贴外壳内壁,同时将电池包固定于外壳内并提供稳定的侧向约束力,在充分固定电池包的同时大大优化了散热板与外壳的接触效果,增强散热功能。

    电池模组以及锂电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143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78373.5

    申请日:2023-08-03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及锂电池。上述的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汇流组件;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单体;每一汇流组件包括一个汇流件以及至少一个对外连接件,每一汇流导电区与至少两个电芯单体对应电连接,且每一汇流导电区还与一对外连接件对应电连接,对外连接件与对应汇流导电区内的各电芯单体的距离相等。对外连接件与对应汇流导电区内各电芯单体的距离相等,使得对外连接件位于汇流导电区的几何中心,从而使得汇流导电区内各电芯单体的输出电流路径相等,进而使得汇流导电区内各电芯单体的电流以均匀路径流至对外连接件上,避免了汇流件的热量分布均匀,有效地降低了热失控几率。

    电芯挤压形变受损检测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6532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78702.X

    申请日:2023-04-27

    IPC分类号: G01B11/16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挤压形变受损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变形电芯的形变检测截面图像;根据所述形变检测截面图像获取边缘形变参数;将所述边缘形变参数与预设形变参数进行形偏处理,得到边缘形变偏离量;根据所述边缘形变偏离量向电芯评估系统发送保损信号,以输出所述变形电芯的截面受损状态。通过采集变形电芯的截面,以得到电芯的边缘形变参数,之后将边缘形变参数与预设形变参数进行比较,以确定变形电芯的边缘形变差异程度,从而便于确定变形电芯的边缘挤压受损差异情况,最后根据边缘形变偏离量所体现的受损差异程度,确定变形电芯的当前截面对应的挤压受损程度,便于监测电芯的变形失效情况。

    电池模组及动力汽车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93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47927.8

    申请日:2023-10-17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汽车。上述的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及电池包组件,壳体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开口及容纳腔;电池包组件位于容纳腔内,电池包组件的一侧设有导热垫,电池包组件背离导热垫的一侧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位于电池包组件高度的五分之一处以上,限位件与容纳腔的一侧内壁过盈配合,以使导热垫抵接于容纳腔的另一侧内壁。电池包组件进入容纳腔后,通过横向移动电池包组件,使导热垫逐渐与容纳腔的内壁抵接,然后将电池包组件完全容纳在容纳腔内,此时限位件与容纳腔的一侧内壁过盈配合,从而使导热垫紧密抵接于容纳腔的另一侧内壁,避免导热垫与对应的容纳腔的一侧内壁之间产生间隙,增强了电池包组件的整体散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