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75533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480031964.7
申请日:2004-08-17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IPC: H02K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61 , H02K5/225 , Y10T29/49204
Abstract: 本发明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目的是,实现馈电端子与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之间的连接的高可靠性与长时间的稳定馈电(长寿命);它设有旋转轴上安装砝码的产生振动机构,收容该产生振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以及从上述外壳中突出、具有弹力而相接于装载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源侧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以达到电连接、对上述振动发生机构提供电力的一对馈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向与上述馈电端子的上述馈电焊盘相接的方向上,可动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各个支点以及作用点,分别沿着包含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的、与上述砝码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而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78910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680005440.X
申请日:2006-02-23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7/28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驱动设有无传感器的无刷电动机的振动电动机,其目的在于提高振动电动机起动时的敏感性;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通过依次改变通电模式每隔60度就不同的六个阶段来进行电动机起动时向线圈的通电,在某阶段中,在预先设定的时问内检测出转子部位置时向下一阶段过渡,在上述时间内未检测出转子部位置时也向下一阶段过渡,且在上述阶段改变了规定次数时,变更预先设定的上述时间,使之变短。
-
公开(公告)号:CN100576693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580025064.6
申请日:2005-08-04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61 , B06B1/16 , H05K3/301 , H05K3/341 , H05K2201/1009 , H05K2201/10325 , H05K2201/106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回流焊接中,不需要对振动电动机主体侧进行任何设计变更,而是通过设计变更焊接的电动机架侧的一部分形状,能够将振动电动机稳定地放置于装载的电路板上;进而,充分确保焊接接合面积从而能够牢固地进行焊接固定,从而防止焊接处从电路板剥离的表面安装型振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电动机架的支脚部与电路板的固定焊盘相接,并且,在支脚部的向偏心砝码侧设有沿输出轴的轴向延伸的支持板;所述支持板的一端部在所述电路板上配置于所述输出轴的相对偏心砝码的重心位置的前端侧、且相对所述偏心砝码的前端部的后端侧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支持板并未配置于所述偏心砝码和所述电路板的邻近距离为最小的位置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450648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480042024.8
申请日:2004-12-21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5/00 , H02K5/225 , H02K7/061 , H02K2211/03 , H05K3/3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对振动电动机主体进行任何设计变更,也能够防止焊接处从电路衬底剥落情况的表面安装型振动电动机;一边设置第一相接部(52)、(52)、第二相接部(53)、(53),使电动机架(30)中的夹持安装了弹性架(8)的振动电动机主体(2)的电动机夹持部(31)与电动机架(30)中的沿着电路衬底(3)而配置的电动机支持部(32)、(32)的连结部分,在振动电动机主体(2)的内部侧前端呈带凸状,一边弯曲成具有弹性的弧状而形成电动机架(30);通过该电动机架(30),降低施加在表面安装型振动电动机(1)与电路衬底(3)的焊接处上的力,另外使固定强度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222984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80023398.4
申请日:2006-06-29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Inventor: 青柳智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致动器,无需使用悬架等,即使以简单结构小型化也能得到身体足以感知的振动。通过夹着磁铁配置的杯状轭铁所形成的磁隙来限制可动件的振幅,使可动件不与固定件内壁冲撞地振动,由此使在可动件和固定件之间作用的磁力起到悬架的作用,解决由于设置悬架而导致振幅减小的问题,并且通过将可动件的上下空间的空气用作阻尼器的空气阻尼器构造,能够得到较宽的带域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189789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680010050.1
申请日:2006-04-07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高无传感器驱动的无刷电动机起动时的敏感性;起动程序,通过每隔2ms依次使对各电动机线圈的通电模式不同的六个阶段(阶段0~5)发生过渡而向振动电动机进行通电,从而起动振动电动机;通过该阶段的过渡,形成各电动机线圈的电动机驱动电路侧的电位(U相、V相、W相)在三个阶段部分成为H电平,在接下来的两个阶段部分成为L电平,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部分成为L电平和H电平之间的中间电位(Z电平)的电压波形,并且,在各电动机线圈之间,对于三相中的第二相,形成从三相中的第一相偏移两个阶段部分的电压波形,对于三相中的第三相,形成进一步偏移两个阶段部分的电压波形。
-
公开(公告)号:CN1890859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480036091.9
申请日:2004-09-15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IPC: H02K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61 , H02K1/17 , H02K5/145 , H02K5/167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因跌落受到冲击等原因向推力方向轴承施加的力、能够防止轴承从电动机外壳的嵌合部脱落的事故,在不降低小型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特性的前提下削减零部件数量,谋求小径小型化的小型电动机;在磁铁收容部(32)的端部侧上,形成了成为断层差的磁铁止动面(32b),在磁铁止动面(32b)与小径部侧的开口端部之间的电动机外壳的内径中,设有比磁铁收容部(32)更为小径开口而形成的轴承收容部(33),在轴承收容部(33)上安装有轴承(6),轴承(6)不与磁铁(5)的靠近小径部侧的开口端部一侧的端面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05738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580038475.9
申请日:2005-12-15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6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持内转子磁铁的磁平衡的同时,使内转子磁铁与外周的励磁线圈之间的磁通有效地作用的转子部构造,和考虑到了用于获得振动力的有效偏心砝码配置位置的振动电动机;作为内转子型振动电动机,其转子部的磁铁形状是,将非有效磁通范围部分两端均等地切除后的剖面呈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磁铁、且相对于旋转中心轴保持转子平衡,其中非有效磁通范围部分位于与径向各向异性磁铁的磁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另一方面,作为转子部的不平衡重,将填置于上述磁铁均等切除后的空间的一方的、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重量惯性体,另行作为偏心砝码而设置于转子部从而使其偏心。
-
公开(公告)号:CN1989678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580025064.6
申请日:2005-08-04
Applicant: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61 , B06B1/16 , H05K3/301 , H05K3/341 , H05K2201/1009 , H05K2201/10325 , H05K2201/106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回流焊接中,不需要对振动电动机主体侧进行任何设计变更,而是通过设计变更焊接的电动机架侧的一部分形状,能够将振动电动机稳定地放置于装载的电路板上;进而,充分确保焊接接合面积从而能够牢固地进行焊接固定,从而防止焊接处从电路板剥离的表面安装型振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电动机架的支脚部与电路板面的固定焊盘相接,并且,在其一部上设有在输出轴的轴向上延伸的支持板;上述支持板的一端部在上述电路板上配置于上述输出轴的相对砝码重心位置的前端侧、且相对上述砝码前端部的后端侧的范围内,并且,上述支持板并未配置于上述砝码和上述电路板的邻近距离为最小的位置上。
-
公开(公告)号:CN1968762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580017978.8
申请日:2005-06-01
Applicant: JFE精密株式会社 ,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发生装置。根据该装置,能够获得振子和马达的转轴之间的高接合强度,且制造时的可操作性和生产效率良好,成本低。为了解决该课题,本装置具有以下结构:突出设置于振子主体(3)上的1对轴承用突出部之间形成有沟槽部,在将转轴(1)插入到该沟槽部内的状态下,使用加工面在振子宽度方向上构成凹曲面状的铆接工具,朝振子主体方向挤压所述两个轴承用突出部,通过朝沟槽部内侧方向铆接两个轴承用突出部而约束转轴,从而将振子固定在转轴(1)上,并且,由所述轴承用突出部构成的各个铆接部(6a、6b)中,至少其顶部及位于该顶部外侧的上部外表面在振子宽度方向上形成凸曲面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