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32461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77727.9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7D2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5?甲氧基?6?卤代吲哚的制备方法,以对甲氧基间氟苯胺和水合氯醛、盐酸羟胺为原料,通过收率很高的Sandmeyer异亚硝基乙酰替苯胺合成法制备得5?甲氧基?6?卤代靛红,通过硼氢化钠、三氟化硼乙醚体系还原制备得5?甲氧基?6?卤代吲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步骤少,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工艺操作简便,适合批量制备5?甲氧基?6?卤代吲哚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36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10174.5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6F30/18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7/1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场景分析的可燃气体探测器优化布置方法,包括:S1建立罐区模型,当地气象模型,进行CFD流体动力学计算,获得区域的条件风场模型,再根据事故发生类型,建立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泄漏场景,并计算各场景空间上的可燃气体浓度;S2根据不同场景下的可燃气体浓度,建立基于有效场景的空间分布密度网格,在网格节点布置探测器;S3基于贪心算法,在已部署的探测器中选择有效的探测器,使场景覆盖率满足1ooN和2ooN。本发明使用了grasshopper的参数化分析方法,能够快速部署探测器,并根据场景覆盖数的计算结果,动态调整探测器的覆盖密度,以满足计算场景覆盖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827106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203020.9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油气吸附用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将煤基炭化料加入由硝酸铵和碳酸钾组成的复合添加剂溶液中;在微沸温度下浸渍后使其吸附在炭化料孔隙内,干燥后得到干料;再通过活化得到富含中孔的煤基活性炭。本发明采用专门配制的复合添加剂溶液浸渍炭化料,并在水蒸气存在下进行活化。得到的活性炭,其比表面积达到1199m2/g,总孔容达到0.6695ml/g,丁烷工作容量达到10.87g/100ml,能够很好的满足油气吸附的要求。本发明成本低,配制技术简单,容易操作;在加热浸渍过程中添加剂结构稳定,不易挥发,易于循环利用,所以操作过程安全稳定,对环境友好,实现废水零排放,可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0193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18538.X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7D215/14 , C07D21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喹啉或异喹啉类化合物的乙酰化方法。本发明采用了无溶剂条件下,以(异)喹啉甲酸乙酯化合物为底物,以乙酸乙酯为反应试剂,在室温条件下以金属钠作为缩合剂,克莱森酯缩合产物不经分离,直接以稀硫酸水解、后处理纯化得相应的乙酰化产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适合产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04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78982.7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8G6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锅法制备聚(3‑己基噻吩)‑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相对于Suzuki偶联反应,无需进行P3HT端基硼酸酯转化以及与PSt的对接反应,反应操作步骤简化;通过带有PSt基团的配位聚合物催化剂进行Kumada催化缩聚反应,本质上催化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就是嵌段共聚物的形成过程,各嵌段对接率高;通过控制配位聚合物催化剂与2,5‑二溴‑3‑己基噻吩的投料比,可以控制单个活性中心拥有的单体量,实现对P3HT嵌段部分的聚合度控制,确保P3HT嵌段部分分子量可控;由于原料PSt可以通过ATRP反应制得,其分子量亦可控,因此本发明方法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各嵌段聚合物分子量的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998809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437174.7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7D2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N‑叔丁氧羰基‑3‑羟甲基哌啶的合成方法,包括合成3‑哌啶甲酸乙酯(化合物Ⅱ)、合成(R)‑3‑哌啶甲酸乙酯‑L酒石酸盐(化合物Ⅲ)、合成(R)‑N‑Boc‑3‑哌啶甲酸乙酯(化合物Ⅳ)和合成(R)‑N‑叔丁氧羰基‑3‑羟甲基哌啶(化合物V)四个步骤,即以3‑哌啶甲酸(化合物Ⅰ)为原料,通过氯酰化及乙醇酯化生成化合物Ⅱ,然后通过成盐反应生成化合物Ⅲ,再加入Boc酸酐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Ⅳ,最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得到化合物V。本发明方法的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操作步骤简单,且重现性较好,实用性强,适合(R)‑N‑叔丁氧羰基‑3‑羟甲基哌啶的工业化批量生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