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04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97797.9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钯掺杂双氢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铜泡沫(CF)电极上构建了Pd修饰的核壳结构Cu(OH)2@NiFe(OH)x纳米管,显著提高了Pd纳米颗粒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对多巴胺(DA)的定量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对精神障碍和神经性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4928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757213.9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33/531 , G01N33/68 , G01N33/543 ,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48 , B82Y40/00 , C01B32/05 , B22F9/24 , B22F1/05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碳材料、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富氮互穿双晶多孔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Au NPs/ITPC为基底材料,以PtCuRu NF作为电化学信号放大平台构建的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表现出快速、敏感和耐用的性能,具有宽广的动态线性范围和超低的检测限,能够高效检测cTnI。此外,传感器还展示了出色的重现性、高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真实血清样本检测,显示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检测和预后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91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75824.2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416 , G01N33/68 , B82Y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一维多级孔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具有高导电性的负载金颗粒的多级孔结构氮掺杂碳纳米管(Au NPs/N‑CNTs)为基底材料,以介孔钯氮纳米立方体(meso‑PdN NCs)作为电化学信号放大平台,实现了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抗原的定量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550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63688.4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信号扩增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钴‑共价有机框架耦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电化学‑化学‑化学(ECC)氧化还原循环扩增策略的基础上,实现了大量的Co3O4 NPs被分散在共价有机框架(COF)独特的纳米结构中,形成Co3O4‑COF复合物,赋予了该复合材料超高的稳定性、良好的分散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COF因其有序的纳米结构和丰富的孔隙为生物分子提供了良好的传感平台。Co3O4的独特组成为ECC氧化还原循环中的HQ氧化提供了更多的Co3+,进一步放大了检测信号,有效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实现了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检测,该方法下构建的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在实际检测中表现优异,为低丰度目标监测的超灵敏传感系统的制造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1650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98922.2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1/78 , G01N33/68 , G01N33/543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PdSn双功能纳米酶的双模式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用于灵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别制备作为二抗信标的钯锡合金/碳化钼复合材料(PdSn/Mo2C‑C)和作为基底材料的金纳米颗粒/氢键有机框架复合材料(Au NPs/HOFs),基于此构建夹心型传感器,使用双模式(电化学法和比色法)对实际血清样本中cTnI抗原浓度进行定量检测,实现了视觉上可解释、超灵敏的双模态分析,表现出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等优点,为检测cTnI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94339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00501.9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钴铁合金/氮共掺杂碳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用酞菁铁/核壳MOFs复合物作为前驱体,通过“自下而上”自模板组装策略大规模制备具有多级孔结构的钴铁合金/氮共掺杂碳催化剂。在形貌均一的ZIF‑8纳米晶表面通过可控湿化学方法原位界面生长ZIF‑67制备“核壳”MOFs材料。基于调控核壳MOF结构基础之上,在核壳MOFs表面通过非共价弱相互作用(π‑π电子给受体作用、氢键等)引入金属有机大环分子酞菁铁,诱导后续碳化过程形成钴铁‑氮‑碳高氧电催化活性位点;催化剂良好的多孔形貌和杂化组成使其在碱性条件下展现出与商业贵金属催化剂相当的氧还原催化效果及较高的半波电位、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671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28678.5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镍泡沫(NF)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本发明通过界面工程在镍泡沫(NF)电极上构建Pd修饰了NiFe MOF纳米片阵列,能够高效地促进多巴胺(DA)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对DA的高灵敏检测,具有低检测限、宽线性范围、稳定性和选择性优异等优点,对精神障碍和神经性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759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72409.1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一维钴/氮共掺杂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用酞菁钴/聚多巴胺纳米管复合物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大规模制备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一维钴‑氮共掺杂碳催化剂。多孔聚多巴胺纳米管作为理想的结合基底,其表面无需进行进一步功能化处理即可通过丰富的非共价相互作用(π‑π电子给受体作用和配位作用)与酞菁钴分子进行结合,起到了预分散活性位点的效果。催化剂良好的一维多孔形貌和杂化组成使其在碱性条件下展现出与商业贵金属催化剂相当的氧还原催化效果及较高的半波电位、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