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66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53574.3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台针翅式结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板状盖板和板状底板,底板上加工有圆台针翅,盖板包括工质入口、入口分流段、歧管导流板、出口汇流段、工质出口;圆台针翅设置在底板中部,从底板向上延伸方向;歧管导流板设置在盖板中部,其位置与底板圆台针翅位置对应,底板和盖板结合安装后,歧管导流板安装在圆台针翅上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结构的歧管蒸发器,歧管蒸发器采用圆台针翅结构,通过歧管蒸结构与圆台针翅结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166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53567.3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储液器毛细泵驱动的环路热管,所述环路热管包括毛细泵、冷凝器、蒸发器、风扇、散热电磁阀和加热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在的冷凝器管路与毛细泵形成一个环路管路,冷凝器管路上设置散热电磁阀,蒸发器所在的蒸发器管路上设置加热电磁阀,蒸发器管路和冷凝器管路并联,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热连接,风扇用于冷凝器散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储液器毛细泵驱动的的环路热管,能同时满足对热源的散加热需求,提高热源的散热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99306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267306.8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李华杰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骨状微通道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中设置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包括鱼骨状微通道肋片,相邻的鱼骨状微通道肋片之间形成鱼骨状微通道;所述肋片分为向流体流动方向一侧倾斜的两排,两排的中间是液相通道,所述两排沿着液相通道对称分布。本发明在蒸发器底板设置有容纳鱼骨状微通道肋片的空腔,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提升了可毛细芯的数量和面积,提升了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309508.4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 , 李华杰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盖板和底板,底板包括导流板、储液槽、气液出口、侧斜坡、微槽道、进液口及斜坡V型槽,储液槽设置在底板中部,储液槽两侧设置微槽道,在微槽道上部导流板,储液槽一侧与蒸发器入口连接,在入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出口,出口连接流出通道,所述流出通道包括设置在微槽道上部的外侧并且与微槽道连通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设置在底板的出口一端并沿着出口一端端部延伸,第二部分两侧的端部与第一部分连通,第二部分的中部与出口连通。本发明设计了新式结构蒸发器,其内部的歧管排布结构和微型通道设计,延长了工质流动时间和换热面积,提高了传热效率,通过添加分歧管板结构和储液凹槽,实现了优化流体流动路径、减少流动阻力的作用,能够降低泵功率消耗,并保证工质均匀分配,高效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309518.8
申请日:2022-03-28
Inventor: 韩昊宸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 , 李华杰 , 郭春生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环路热管系统及其方法,包括预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泵和回热器,预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储液器通过管路连接回热器,储液器和回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泵,回热器通过管路与预热器连接。本发明对目前的环路热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式的余热回收型泵驱两相环路热管,其以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为基础,满足服务器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并能够对废热进行回收利用,具有散热量大、PUE值低、灵活度高、可余热回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309518.8
申请日:2022-03-28
Inventor: 韩昊宸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 , 李华杰 , 郭春生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环路热管系统及其方法,包括预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泵和回热器,预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储液器通过管路连接回热器,储液器和回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泵,回热器通过管路与预热器连接。本发明对目前的环路热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式的余热回收型泵驱两相环路热管,其以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为基础,满足服务器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并能够对废热进行回收利用,具有散热量大、PUE值低、灵活度高、可余热回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309508.4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 , 李华杰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盖板和底板,底板包括导流板、储液槽、气液出口、侧斜坡、微槽道、进液口及斜坡V型槽,储液槽设置在底板中部,储液槽两侧设置微槽道,在微槽道上部导流板,储液槽一侧与蒸发器入口连接,在入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出口,出口连接流出通道,所述流出通道包括设置在微槽道上部的外侧并且与微槽道连通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设置在底板的出口一端并沿着出口一端端部延伸,第二部分两侧的端部与第一部分连通,第二部分的中部与出口连通。本发明设计了新式结构蒸发器,其内部的歧管排布结构和微型通道设计,延长了工质流动时间和换热面积,提高了传热效率,通过添加分歧管板结构和储液凹槽,实现了优化流体流动路径、减少流动阻力的作用,能够降低泵功率消耗,并保证工质均匀分配,高效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86866.X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杨沛东 , 于永升 , 周晓雨 , 姜鲲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刘百川 , 黑吉芳 , 李宝瑞 , 张元坤 , 李文涵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蕊 , 李华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热电制冷器的环路热管,包括热电制冷器(TEC)、导热铜片、蒸发器和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制冷面与储液器的上表面热连接,导热铜片下表面的一部分与蒸发器的上表面热连接,导热铜片下表面的另一部分与在热电制冷器的上表面热连接。本发明将热电制冷器应用于环路热管中,体积小、质量小、无任何运动部件、可靠性高、无污染制冷迅速且控温精度高,有效形成了蒸发器与储液器的温差,确保了环路热管正常启动与稳定运行,在热功率波动时也可维持温度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2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86847.7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李晓坤 , 杨沛东 , 郭春生 , 杨珺博 , 于永升 , 周晓雨 , 姜鲲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刘百川 , 黑吉芳 , 李宝瑞 , 张元坤 , 李文涵 , 刘淼 , 候蕊蕊 , 李华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蒸发端结构的环路热管,所述环路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气体管线和液体管线,所述液体在蒸发端吸热蒸发,通过气体管线进入冷凝端进行冷凝放热,放热后的液体通过液体管线进入蒸发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四个腔室,分别是气体缓冲室、毛细芯室、副毛细芯室和储液器,气体缓冲室、毛细芯室、副毛细芯室构成蒸发器;副毛细芯室的副毛细芯包裹在储液室四周构成,副毛细芯孔径小于毛细芯孔径,副毛细芯与主毛细芯一侧的孔相配合,使回流液体工质可直接进入毛细芯前端进行蒸发。本发明在热管的储液室内加入副毛细芯并插入毛细芯内部,使回路的轴向毛细力加强,并可有效减少毛细芯内部液体管线的大气泡,降低反向漏热,保证热管的稳定正向运行,并使热管的毛细抽吸速度提高到0.6g/s。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309582.6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杨珺博 , 刘淼 , 李华杰 , 候蕊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系统储液器,储液器包括大储液罐与小储液罐,小储液罐的顶部与大储液罐的顶部通过顶部管路连通,小储液罐的底部与大储液罐的底部通过底部管路连通,所述顶部管路和底部管路分别设置电磁阀。本发明设计了新式结构储液器,其创新采用分离式结构。大储液负责存储工质,其对于MPTL回路内的流体液面波动具有缓冲作用;小储液罐负责控制压强,相对于传统的单个储液装置,分离式储液装置的控制部分由大变小,提高了系统传感灵敏度和控制的精确度。小储液罐内添加了换热螺旋管,相比于传统的储液装置通过PTC制冷片制冷的方式,螺旋管被动冷却法可以降低制冷电能能耗,并还能对进入下一循环的流体进行预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