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过程中冻结壁与井筒间耦合作用规律研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42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04697.9

    申请日:2024-07-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冻融过程中冻结壁与井筒间耦合作用规律的装置及方法,属于井筒建设研究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承压筒,承压筒底部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的扩槽,扩槽内设置有可拆卸的下法兰,承压筒上端设置有可拆卸的上法兰,通孔内插设有承压机构,承压机构与上法兰、下法兰和承压筒之间共同形成填土腔,上法兰上侧设置有加载机构,加载机构用于对承压机构向下加载作用力,承压机构中设置有监测设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研究装置可开展研究不同材质井筒与不同固结状态和不同含水率的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可初步估算井筒的承载作用力大小,为研究不同材质井筒在土层冻融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研究硬岩机械破碎岩屑颗粒级配影响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4658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88776.4

    申请日:2021-11-02

    IPC分类号: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研究硬岩机械破碎岩屑颗粒级配影响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工作台开设有倒锥形槽,工作台上方设有刀座,刀座与工作台之间通过亚克力板形成封闭空间,刀座与工作台转动连接,倒锥形槽表面铺设有岩层,刀座上设有多个滚刀,滚刀底端与岩层接触,滚刀刀座固定连接,还包括多根进气管和主排渣管,进气管穿过刀座延伸至滚刀的上方,进气管一端连接有气源,主排渣管与刀座转动连接且设在倒锥形槽的正中间,主排渣管由多层套管组合而成,主排渣管的截面为八边形;通过进气管和排渣管的压力差引起气流,从而携带岩渣,装置各机构可涉及到岩屑块度与级配,气体流量与流速,滚刀布置与转速等多方面因素的调节。

    研究硬岩机械破碎岩屑颗粒级配影响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465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111288776.4

    申请日:2021-11-02

    IPC分类号: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研究硬岩机械破碎岩屑颗粒级配影响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工作台开设有倒锥形槽,工作台上方设有刀座,刀座与工作台之间通过亚克力板形成封闭空间,刀座与工作台转动连接,倒锥形槽表面铺设有岩层,刀座上设有多个滚刀,滚刀底端与岩层接触,滚刀刀座固定连接,还包括多根进气管和主排渣管,进气管穿过刀座延伸至滚刀的上方,进气管一端连接有气源,主排渣管与刀座转动连接且设在倒锥形槽的正中间,主排渣管由多层套管组合而成,主排渣管的截面为八边形;通过进气管和排渣管的压力差引起气流,从而携带岩渣,装置各机构可涉及到岩屑块度与级配,气体流量与流速,滚刀布置与转速等多方面因素的调节。

    一种可进行X射线实时扫描的真三轴破岩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4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58543.9

    申请日:2024-05-08

    IPC分类号: G01N3/12 G01N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进行X射线实时扫描的真三轴破岩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侵入刀具运动系统;岩样加载系统,包括底座底板与底座顶板,底座底板安装于具有X射线扫描功能的工业CT试验设备的载物台上,底座底板、底座顶板与连接结构形成框架部分,岩石试样安装在框架部分内部,岩石试样的六个面分别与加载板接触,顶部为顶部加载板,顶部加载板上部为镶齿工作仓,侵入刀具动力系统为所述镶齿提供轴向动力。结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模拟岩石在真实地下环境中的三向主应力状态,允许在具有X射线扫描功能的工业CT试验设备内进行真三轴破岩试验,为实时观察岩石在破岩过程中的内部结构变化提供了可能,确保在进行破岩试验的同时能够进行X射线实时扫描。

    一种隧道衬砌预埋注浆管路系统及其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0050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50457.X

    申请日:2021-09-08

    IPC分类号: E21D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衬砌预埋注浆管路系统及其注浆方法,涉及隧道封水技术领域,预埋注浆管路主要包括:沿隧道轴向设置的轴向主管路以及沿围岩与衬砌接触面环向布置的环向主管路,轴向主管路圆周阵列分布有多组,环向主管路沿轴向阵列分布有多组,轴向主管路与环向主管路之间连通,还包括轴向主管路与以及管路之间连接用的连接阀,轴向主管路和环向主管路均采用有蜂窝穿孔的波纹管,衬砌支护内侧面设有注浆接头与轴向主管路或者环向主管路连通,本发明能够全方位的将浆液渗透到隧道衬砌与围岩的间隙,以及破碎围岩内,且可实现长效与反复注浆,以提高可靠性。

    测定不同表土层状态与井筒间摩擦力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72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54003.5

    申请日:2024-06-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不同表土层状态与井筒间摩擦力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承压筒,承压筒底部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的扩槽,扩槽内设置有可拆卸的下法兰,承压筒上端设置有可拆卸的上法兰,通孔内插设有承压机构,承压机构与上法兰、下法兰和承压筒之间共同形成有填土腔,上法兰上侧设置有加载机构,加载机构用于对承压机构向下加载作用力,上法兰和下法兰中均设置有与填土腔连通的渗水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试验装置可开展研究不同材质井筒与不同固结状态和不同含水率的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并测得靠近土层一侧的井壁应变变化,可初步估算井筒的承载作用力大小,为研究不同材质井筒在不同土层状态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一种煤炭深部矿井围岩巷道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7749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56724.5

    申请日:2024-08-22

    IPC分类号: E21D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巷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炭深部矿井围岩巷道支护结构,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横板的内壁开设有转槽,所述横板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横板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横板的内壁设置有侧壁支撑组件,所述侧壁支撑组件是避免侧壁的土壤和碎石发生松动倒塌的作用。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进行移动,第一连接杆带动连杆在第二连接杆的限位下通过顶起第三连接杆和固定块从而带动顶部支护板起到升降的效果,顶部支护板对矿井围岩巷道的顶部进行支撑的效果。

    一种研究孔隙介质水压对其力学特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732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0850992.7

    申请日:2021-07-27

    IPC分类号: G01N15/08 G01N23/0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孔隙介质水压对其力学特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岩土力学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孔隙压力控制机构、径向边界条件控制机构、轴向加载控制机构,以及配套的监测模块,反力底座、轴压压头、承压筒和驱动步进电机,构成轴向加载控制机构,将透水石放置在承压筒内的橡胶液压囊内,试样设置在透水石之间,轴压压头位于橡胶液压囊的上方,通过改变橡胶液压囊的体积以及透水石内水压值,测试孔隙压力下的力学特性的变化,配合CT仪器,可实时监测孔隙介质的孔隙特征变化情况,为孔隙介质受孔隙压力下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的确定提供试验手段,可以获得非透明的多孔隙岩土介质在原位加载条件下,受孔隙水压变化而发生的响应(56)对比文件US 2021055234 A1,2021.02.25解环宇.不同围压下含水层岩石微观孔隙分析及渗透性响应.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21,(第 第07期期),B021-225.

    一种煤炭深部矿井围岩巷道控制的锚固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7284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49761.6

    申请日:2024-08-01

    IPC分类号: E21D21/00 E21D20/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锚固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炭深部矿井围岩巷道控制的锚固支护结构,包括锚杆,所述锚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锚杆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第一调节轴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片,所述连接片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轴,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滑轴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冲头。通过挤压块推动滑动轴滑动,连接片推动滑轴滑动,滑轴带动第二弹簧滑动,滑轴推动冲头插入松软的土层中,从而可以达到增加锚杆横向的锚固力,减少局部应力集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