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系统无功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6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458548.5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系统无功补偿方法,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由并网电流及电网电压计算并联补偿极限电抗;S2:由并网侧电压和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并联补偿无功量及补偿电流;S3:由实际电网电抗及并联补偿极限电抗计算串联补偿无功量。本发明通过计算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根据实际电网电抗与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压、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不同电网情况下新能源系统的并联和串联无功补偿量,可以避免传统无功配置中因无功补偿失效而导致的系统振荡不稳定等问题,值得被推广使用。

    一种基于T-S模糊的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大信号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907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917830.5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S模糊的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大信号建模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并网同步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传统的非线性模型静态工作点转移到原点,并根据状态变量求解其雅可比矩阵,根据雅可比矩阵当中的非线性项选择前置变量并确定其论域,并在论域当中选择前置变量的线性化点,其次将选择好的线性化点代入到雅可比矩阵当中,得到与线性化点数量相对应的雅可比矩阵,通过当今完备的线性理论,如Matlab软件中LMI工具箱确定所得雅可比矩阵的公共正定矩阵P,通过这种确定公共正定矩阵P的方法对前置变量的论域进行优化,直至最终得到最大的论域,进而重新选取线性化点,确定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以及仿射项,最终得到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大信号T‑S模糊模型。

    一种基于逆变器控制的电网阻抗实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563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10441330.9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变器控制的电网阻抗实时测量方法,属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逆变器内部控制中,由电流参考指令计算获得逆变器并网电流、并网功率因数角绝对值,并由锁相环输出计算逆变器并网电压的矢量模值;S2:根据并网系统逆变侧矢量关系,由逆变器并网电压、电流矢量模值及并网功率因数角绝对值计算实时电网阻抗值。本发明在逆变器原有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不需要额外的电压电流采样,完全依靠逆变器已有控制信号实现系统等效电网阻抗的实时测量;并且不增加设备,不影响逆变器原有的控制方式,实现上简单有效,便于将测量结果直接应用于逆变器内部的控制优化,值得被推广使用。

    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系统无功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58548.5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系统无功补偿方法,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由并网电流及电网电压计算并联补偿极限电抗;S2:由并网侧电压和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并联补偿无功量及补偿电流;S3:由实际电网电抗及并联补偿极限电抗计算串联补偿无功量。本发明通过计算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根据实际电网电抗与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压、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不同电网情况下新能源系统的并联和串联无功补偿量,可以避免传统无功配置中因无功补偿失效而导致的系统振荡不稳定等问题,值得被推广使用。

    一种并网同步控制系统非线性并联分布式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65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01245.3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网同步控制系统非线性并联分布式补偿方法,属于并网同步控制技术领域,首先建立系统大信号模型,求出其雅可比矩阵,选择线性化点,确定其状态空间Ai,隶属度函数ωi,建立系统的开环T‑S模糊模型;再在开环T‑S模糊模型中对应于每一个状态空间Ai加入与其对应的状态反馈Fix,并确定其输入列向量B,使得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系统状态空间Ai‑BFi具有负的特征值,x为系统状态列向量;确定模糊规则以及系统的闭环T‑S模糊模型。本发明通过对非线性的并网同步控制系统进行非线性控制,使得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在任意的相角工作点都能够稳定,提高了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应对电网故障的能力,并且使传统锁相环能够具备更快的锁相速度。

    一种针对串联补偿的并网逆变器高稳定性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50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21812.7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串联补偿的并网逆变器高稳定性同步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采集的电网侧电压通过帕克变换获得电压uq,并计算uq变化率;S2:根据当前时刻的电压uq和uq变化率模糊推理得到模糊PI控制器的自整定参数;S3:模糊PI与传统PI并联运行,输出调节信号相加后产生频率扰动信号;S4:根据频率扰动信号及参考基波频率生成锁相环输出系统相位。本发明基于模糊PI自整定与传统PI并联设计,实现串联补偿下逆变器控制频率扰动范围的有效抑制以及系统控制性能的有效改善,在避免建立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解决了串联补偿引发的并网系统同步控制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对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针对串联补偿的并网逆变器高稳定性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506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821812.7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串联补偿的并网逆变器高稳定性同步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采集的电网侧电压通过帕克变换获得电压uq,并计算uq变化率;S2:根据当前时刻的电压uq和uq变化率模糊推理得到模糊PI控制器的自整定参数;S3:模糊PI与传统PI并联运行,输出调节信号相加后产生频率扰动信号;S4:根据频率扰动信号及参考基波频率生成锁相环输出系统相位。本发明基于模糊PI自整定与传统PI并联设计,实现串联补偿下逆变器控制频率扰动范围的有效抑制以及系统控制性能的有效改善,在避免建立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解决了串联补偿引发的并网系统同步控制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对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逆变器控制的电网阻抗实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56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41330.9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变器控制的电网阻抗实时测量方法,属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逆变器内部控制中,由电流参考指令计算获得逆变器并网电流、并网功率因数角绝对值,并由锁相环输出计算逆变器并网电压的矢量模值;S2:根据并网系统逆变侧矢量关系,由逆变器并网电压、电流矢量模值及并网功率因数角绝对值计算实时电网阻抗值。本发明在逆变器原有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不需要额外的电压电流采样,完全依靠逆变器已有控制信号实现系统等效电网阻抗的实时测量;并且不增加设备,不影响逆变器原有的控制方式,实现上简单有效,便于将测量结果直接应用于逆变器内部的控制优化,值得被推广使用。

    基于扇形区间法的同步旋转坐标系锁相环非线性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98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45441.3

    申请日:2022-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扇形区间法的同步旋转坐标系锁相环非线性建模方法,属于并网变换器非线性建模技术领域,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锁相环非线性模型,将其工作点转换为坐标原点并选择锁相环控制中正弦非线性环节为模糊对象;根据选择的模糊对象设计最初的扇形区间;根据所设计的扇形区间确定锁相环控制状态矩阵;基于状态矩阵列写锁相环控制系统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公共正定矩阵P,并通过矩阵P的有无调整锁相环模糊系统扇形区间的大小,即得到模糊对象中状态变量的最大论域;依照最大论域确定锁相环控制系统的隶属度函数以及模糊规则,并由隶属度函数以及模糊规则构建系统的等效模型。本发明可以在较少模糊规则下实现精确建模。

    一种基于T-S模糊的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大信号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907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17830.5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S模糊的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大信号建模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并网同步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传统的非线性模型静态工作点转移到原点,并根据状态变量求解其雅可比矩阵,根据雅可比矩阵当中的非线性项选择前置变量并确定其论域,并在论域当中选择前置变量的线性化点,其次将选择好的线性化点代入到雅可比矩阵当中,得到与线性化点数量相对应的雅可比矩阵,通过当今完备的线性理论,如Matlab软件中LMI工具箱确定所得雅可比矩阵的公共正定矩阵P,通过这种确定公共正定矩阵P的方法对前置变量的论域进行优化,直至最终得到最大的论域,进而重新选取线性化点,确定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以及仿射项,最终得到并网同步控制系统大信号T‑S模糊模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