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5464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399649.3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01J27/051 , B01J35/00 , C25B1/04 , C25B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纳米颗粒/二硫化钼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析氢反应催化剂的应用,其中金纳米颗粒以噻唑环星状聚合物为配体,将一定配比的金纳米颗粒负载在MoS2上后,电镜图谱显示金纳米颗粒均匀地负载在MoS2表面,且表现出优于MoS2的电催化性能。本发明金纳米颗粒/二硫化钼复合物可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析氢反应,能稳定存在,反复使用,重复多次使用对催化效果无影响;本发明的催化剂与纯MoS2相比,有着更高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7597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26397.2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L39/08 , C08K5/32 , G11B7/24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分子双偶氮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超分子双偶氮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是以4-羟基-4′-(4-硝基苯基偶氮)偶氮苯作为氢键给体、聚四乙烯基吡啶作为氢键受体,通过氢键自组装得到的复合物,4-羟基-4′-(4-硝基苯基偶氮)偶氮苯与聚四乙烯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4:4。当双偶氮苯生色团和吡啶基团的摩尔比例达到1.0时,所得超分子复合物仍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此时吡啶环全部参与氢键络合形成超分子复合物,双光子光存储图案最为清晰。
-
公开(公告)号:CN1195662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30450.3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金属纳米团簇及其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中的应用,属于电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银金属纳米团簇为含有10个银核的纳米团簇,分子式为Ag10(SR)6(DPPP)3(CF3COO)4。以所述银金属纳米团簇负载于碳纸上,获得负载型催化剂,并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为一氧化碳的过程中作为催化剂使用。本发明方法简单,合成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较高的法拉第效率与反应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20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06721.X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D221/22 , B01J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手性[2.2]环仿并喹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面手性的N‑甲氧基[2.2]环仿碳酸酰胺与苯炔前体的碳氢键活化/环化反应合成面手性的[2.2]环仿并喹啉酮衍生物;接着,利用NaH去除面手性的[2.2]环仿并喹啉酮衍生物中的甲氧基基团,生成面手性的1,1‑二氢‑1(7,10)‑菲啶‑4(1,4)‑苯并环己烷‑1‑酮;之后在碱的作用下与三氟甲磺酸酐反应得到面手性的1(7,10)‑菲啶‑4(1,4)‑苯并环己烷‑1‑基三氟甲磺酸酯;最后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酸反应得到面手性[2.2]环仿并喹啉催化剂。本发明方法采用的原料价廉易得,合成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18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41302.4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氮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应用,其中氮掺杂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玉米秸秆粉末、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锂、三聚氰胺混合研磨,在氮气氛围下,600‑800℃煅烧2h,得到炭化材料;随后将炭化材料酸洗、水洗,得到氮掺杂生物质多孔碳。本发明制备的氮掺杂生物质多孔碳原料来源广泛,制作方法简单,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体中的镉、铜等重金属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83928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97304.2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纳米团簇及其在甲醇检测中的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银纳米团簇的分子式为Ag30(SR)14(L3)3(NO3)(CF3COO)4Cl2,简记为Ag30;其中,SR表示金刚烷硫醇,L3表示1,3‑双(二苯膦基)丙烷。本发明银纳米团簇Ag30可以在甲醇中进行快速的结构转变,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Ag23,并伴随着高对比度的发光开启响应,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开启”型光致发光传感器用于高选择性和超灵敏的检测甲醇。
-
公开(公告)号:CN11667897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09920.X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鲁索替尼中间体及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属于药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步骤如下: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的反相色谱柱,以0.05%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甲醇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B,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所述方法可以准确检测鲁索替尼中间体和已知杂质,并且中间体主峰与已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大于2。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使主峰对称性良好,与杂质有效分离;可用鲁索替尼生产过程中、中间体及杂质的质量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162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6789.5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u/Ag合金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得到的[Au10Ag4(DPPP)5Cl4]2+包括一个二十面体Au9Ag4核心和一个由四个DPPP配体和一个DPPP‑Au‑DPPP主要基序组成的外壳。[Au10Ag4(DPPP)5Cl4]2+的AIE效应不仅可以调节荧光,而且可以更显著地调节从2PEF到3PEF的多光子跃迁。[Au10Ag4(DPPP)5Cl4]2+仅在AIE状态下产生1O2,用作三光子吸收光敏剂,[Au10Ag4(DPPP)5Cl4]2+的1O2生成效率最高。本发明制备的Au/Ag合金纳米团簇表现出较低的ΔEst,促进能量转移,这容易产生II型活性氧。将本发明制备的Au/Ag合金纳米团簇用作光敏剂多光子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了其在高效成像引导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6934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09933.7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D205/06 , C07D20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Boc‑3‑氮杂环丁烷乙酸的合成方法,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以N‑Boc‑3‑氮杂环丁酮为起始原料,依次经过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酸化、氢化反应得到所述N‑Boc‑3‑氮杂环丁烷乙酸。本发明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可工业化生产,且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体工艺的生产成本,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0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02606.5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Cu合金纳米团簇及其在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的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所述PdCu合金纳米团簇的化学式为Pd2Cu2(S‑Adm)1(DPPM)3,S‑Adm表示金刚烷硫醇,DPPM表示双二苯基膦甲烷,简记为Pd2Cu2‑1;或者所述PdCu合金纳米团簇的化学式Pd2Cu2(C7H5F3S)6(DPPF)2,C7H5F3S表示2‑(三氟甲基)苯硫酚,DPPF表示双二苯基膦二茂铁,简记为Pd2Cu2‑2。本发明Pd2Cu2纳米团簇负载于碳纳米管上,获得Pd2Cu2@CNT催化剂,用于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