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46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2875.9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G83/00 , B01J31/22 , B01J31/02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OF单原子催化剂的路易斯酸性调控方法及该催化剂的应用,是在MOFs框架上负载具有路易斯酸性质的金属单原子,制取MOF单原子材料,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及气氛,调控MOFs金属节点以及负载金属单原子的配位环境,从而实现催化剂路易斯酸性质的调控。本发明双金属MOF单原子材料可用于催化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双金属路易斯酸位点在CO2环加成反应中具有协同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反应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8855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528275.9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氮‑碳‑铁‑石墨烯复合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将小尺寸多层石墨烯与氯化铁混合高温处理,得到富含氯化铁插层石墨的石墨烯插层物;之后将石墨烯插层物、铁盐、氨基化合物、甲醛水溶液加热混合,形成石墨烯‑铁盐‑水凝胶,经干燥、高温热解后得到铁‑氮‑碳‑铁‑石墨烯复合单原子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氧还原催化剂,单原子铁均匀分布在石墨烯上,整体结构呈现多级孔结构,具有较大比表面积(428m2/g),同时在电催化氧还原中,其半波电位0.90V(vs.RHE)大于Pt/C(20wt%)的0.86V(vs.RHE)。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5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5161.9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25C1/22 , C25B1/23 , C25B3/26 , C25B11/042 , C25B11/0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铋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首先将铋盐与多酚常温搅拌混合进行配位得到铋的前驱体,然后将铋的前驱体电解还原为铋纳米颗粒。本发明所得铋纳米颗粒具有非晶包裹晶体的结构,在作为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的催化剂时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88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28275.9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氮‑碳‑铁‑石墨烯复合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将小尺寸多层石墨烯与氯化铁混合高温处理,得到富含氯化铁插层石墨的石墨烯插层物;之后将石墨烯插层物、铁盐、氨基化合物、甲醛水溶液加热混合,形成石墨烯‑铁盐‑水凝胶,经干燥、高温热解后得到铁‑氮‑碳‑铁‑石墨烯复合单原子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氧还原催化剂,单原子铁均匀分布在石墨烯上,整体结构呈现多级孔结构,具有较大比表面积(428m2/g),同时在电催化氧还原中,其半波电位0.90V(vs.RHE)大于Pt/C(20wt%)的0.86V(vs.RHE)。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30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8876.2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Co‑NC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金属Fe盐(四水合氯化铁)、金属Co盐(六水合氯化钴)、有机羧酸(2,2'‑联喹啉‑4,4'‑二羧酸,BQC)与氮杂环有机材料(三聚氰胺,MA)为原料制备催化剂,有机羧酸与氮杂环有机材料通过氢键偶联和π堆叠轻松组装成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的超分子,同时通过强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结合,再通过高温煅烧,形成牢牢结合Fe与Co双金属纳米颗粒的N掺杂的碳纳米结构。本发明的FeCo‑N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催化活性以及更低的成本,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004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08813.7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23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掺杂的铁单原子/纳米团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首先将包括铁源、磷源、氮源在内的原料混合并常温搅拌反应,得到铁的前驱体,然后对铁的前驱体高温热解,得到P掺杂的铁单原子/纳米团簇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新型的P掺杂的铁单原子/纳米团簇催化剂作为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催化剂时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宽的电压窗口,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耗时短、耗能少,且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