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39954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080049660.9
申请日:2010-10-26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08 , F24F1/0007 , F24F1/0059 , F24F13/30 , F24F2001/0037 , F25B39/00 , F28D1/024 , F28D1/0417 , F28D1/047 , F28D2021/007 , F28D2021/0071 , F28F1/32 , F28F2210/08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能抑制压力损失增大并能提高热交换性能。该热交换器(1)在供制冷剂流动的导热管(20)的外周上安装有多片板状翅片(21),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沿空气流动方向配置有三列导热管(20a、20b、20c)。所述三列导热管(20a、20b、20c)中,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的入口侧导热管或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的出口侧导热管直径最细。在最上风侧的导热管直径最细的情形下,当将该最上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1,将中间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2,将最下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3时,D1<D2=D3,4mm≤D3≤10mm且0.6≤D1/D3<1。在最下风侧的导热管直径最细的情形下,当将该最下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1,将中间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2,将最上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3时,D1<D2=D3,4mm≤D3≤10mm且0.6≤D1/D3<1。
-
公开(公告)号:CN1071105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57927.1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抑制热交换器翘曲的热交换器装配体和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隔着后方绝缘缓冲部件(86)和前方绝缘缓冲部件(87)而从前后方向利用前侧矫正部件(70)和后侧矫正部件(60)对传热翅片(21a)、扁平多孔管(21b)、折返集管(24)和出入口集管集合管(26)中的至少任一方进行夹持,其中,所述传热翅片(21a)被固定于扁平多孔管(21b),该扁平多孔管与室外热交换器(20)具有的折返集管(24)、出入口集管集合管(26)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753927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80009534.5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77 , F24F1/0007 , F24F1/0059 , F24F2001/0037 , F25B13/00 , F28F9/0275 , F28F2250/06
Abstract: 热交换器(71)具有多个制冷剂管(R)。分流器(94)的多个毛细管(96)的一部分毛细管连接于前管板(77)侧的开口端部(E1),多个毛细管(96)的剩下的毛细管连接于后管板(79)侧的开口端部(E1)。多个制冷剂管(R)包含具备偶数个传热管部(P)的偶数制冷剂管和具备奇数个传热管部(P)的奇数制冷剂管。
-
公开(公告)号:CN10711052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580057927.1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抑制热交换器翘曲的热交换器装配体和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隔着后方绝缘缓冲部件(86)和前方绝缘缓冲部件(87)而从前后方向利用前侧矫正部件(70)和后侧矫正部件(60)对传热翅片(21a)、扁平多孔管(21b)、折返集管(24)和出入口集管集合管(26)中的至少任一方进行夹持,其中,所述传热翅片(21a)被固定于扁平多孔管(21b),该扁平多孔管与室外热交换器(20)具有的折返集管(24)、出入口集管集合管(26)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75392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180009534.5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77 , F24F1/0007 , F24F1/0059 , F24F2001/0037 , F25B13/00 , F28F9/0275 , F28F2250/06
Abstract: 热交换器(71)具有多个制冷剂管(R)。分流器(94)的多个毛细管(96)的一部分毛细管连接于前管板(77)侧的开口端部(E1),多个毛细管(96)的剩下的毛细管连接于后管板(79)侧的开口端部(E1)。多个制冷剂管(R)包含具备偶数个传热管部(P)的偶数制冷剂管和具备奇数个传热管部(P)的奇数制冷剂管。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954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80049660.9
申请日:2010-10-26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08 , F24F1/0007 , F24F1/0059 , F24F13/30 , F24F2001/0037 , F25B39/00 , F28D1/024 , F28D1/0417 , F28D1/047 , F28D2021/007 , F28D2021/0071 , F28F1/32 , F28F2210/08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能抑制压力损失增大并能提高热交换性能。该热交换器(1)在供制冷剂流动的导热管(20)的外周上安装有多片板状翅片(21),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沿空气流动方向配置有三列导热管(20a、20b、20c)。所述三列导热管(20a、20b、20c)中,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的入口侧导热管或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的出口侧导热管直径最细。在最上风侧的导热管直径最细的情形下,当将该最上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1,将中间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2,将最下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3时,D1<D2=D3,4mm≤D3≤10mm且0.6≤D1/D3<1。在最下风侧的导热管直径最细的情形下,当将该最下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1,将中间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2,将最上风侧的导热管的管径设为D3时,D1<D2=D3,4mm≤D3≤10mm且0.6≤D1/D3<1。
-
公开(公告)号:CN202927961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90000336.8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4F1/0014 , F24F1/0047 , F24F2013/0616 , F24F2221/14
Abstract: 多个传热管部(P)以在热交换器(71)的高度方向(D3)被排列成多段,且在所述热交换器(71)的厚度方向(D4)被排列成多列。位于一对侧壁部(45b、45c)之间的热交换器(71)的下部比其它部位相比传热管部(P)的列数少。热交换器(71)的所述下部具有凹部(72),该凹部(72)位于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侧壁部(45b)相向的位置,并朝向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凹陷,且自底部(45a)起的高度大于所述上游侧的侧壁部(45b)。包含位于热交换器(71)的所述下部的传热管部(P)的下部制冷剂管(R4)与除下部制冷剂管(R4)以外的制冷剂管(R)相比,制冷剂的流通量的平均值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