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4786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1279580.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沟槽加工与检测装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筒体类零件内孔沟槽加工与检测装备。转动式悬臂结构与双槽口刀具导轨配合,可减小其在加工时的振动和变形;刀杆、进给杆与双槽口刀具导轨等加工装置采用双刀对称结构,可高效加工周向对称分布的内孔沟槽,刀杆和进给杆与双槽口刀具导轨精密配合,保证内孔沟槽的加工精度;内孔沟槽加工完成后可直接在检测工位上进行在机测量,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激光传感器对不同位置的内孔沟槽进行测量,检测内孔沟槽的加工质量。本发明解决了大长径比筒体类零件深孔沟槽以及变截面沟槽难以加工、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低且检测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加工与测量一体化,缩短了加工与检测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64786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79580.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沟槽加工与检测装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筒体类零件内孔沟槽加工与检测装备。转动式悬臂结构与双槽口刀具导轨配合,可减小其在加工时的振动和变形;刀杆、进给杆与双槽口刀具导轨等加工装置采用双刀对称结构,可高效加工周向对称分布的内孔沟槽,刀杆和进给杆与双槽口刀具导轨精密配合,保证内孔沟槽的加工精度;内孔沟槽加工完成后可直接在检测工位上进行在机测量,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激光传感器对不同位置的内孔沟槽进行测量,检测内孔沟槽的加工质量。本发明解决了大长径比筒体类零件深孔沟槽以及变截面沟槽难以加工、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低且检测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加工与测量一体化,缩短了加工与检测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10306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416755.X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加工状态监测领域,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刀具状态监测方法。步骤如下:首先,通过两个三相加速度传感器和一个传声器采集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与噪声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再采用Adasyn自适应合成采样算法解决数据集的不平衡问题;随后,构建深度置信网络,利用有标签的第一台机床数据训练刀具状态监测模型;最后,利用无标签的第二台机床数据实现模型的微调,首先共享源域模型与目标域模型的结构与权重,再引入多核最大均值差异衡量并缩小源域数据与目标域数据在隐藏层最顶层的距离。本发明所用的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刀具状态监测方法迁移效果良好,省去了数据采集与标签划分的工作,降低了加工状态监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6803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1308984.9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B19/4065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控机床进给轴热误差监测方法,步骤如下:基于三维建模软件和MATLAB脚本语言创建实体数控机床进给轴的虚拟数字化模型;基于MATLAB脚本语言和Simulink创建驱动数据采集模块,从数控系统获取几何模型驱动数据;基于Simulink创建热误差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热误差预测数据;基于Simulink将以上各模块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搭建起进给轴数字孪生体模型,实现进给轴热误差三维实时呈现;基于MATLAB脚本语言和Simulink创建面向用户的交互界面。该方法可实现机床进给轴热误差监测由数据化展现向视觉化呈现,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数控机床热误差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具体实施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95163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065653.7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机床主轴时变热误差模型在线进化方法,属于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领域,步骤如下:基于主轴温度变化速度和加速度建立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模型,计算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建立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预测的数据驱动模型,预测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判断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模型计算数据集和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数据集的一致性;根据一致性判断结果实施模型在线更新机制,若一致,则更新用于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预测的长短时记忆网络,若不一致,则更新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模型。本发明使主轴时变热伸长误差模型具有在线进化能力,保证模型在长期运行中的准确性,提高时变热误差模型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4062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97864.8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OPC UA协议通讯的机床外置式综合热误差补偿方法,属于机床热误差补偿和数控系统通讯领域。基于MATLAB平台查找数控系统的OPCUA服务器;依据IP地址和端口号,在热补偿计算机中建立客户端并连接至服务器;查找与机床坐标和坐标原点偏置对应的OPCUA服务器节点参数名,并创建对应的节点对象;建立机床主轴和进给轴综合热误差模型,并运行于热补偿计算机;读取机床坐标值,并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取主轴和进给轴的温度数据,用于热误差补偿值计算;将热误差补偿值写入坐标原点偏置的PLC寄存器。本发明无需数控厂家提供动态链接库即可实现误差补偿器与数控系统通讯,并进行热误差补偿,可解决依赖动态链接库造成的误差补偿软件开发受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2105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74054.7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数控机床进给轴精度自愈试验装置及方法。预紧力调节螺母副包括丝杠螺母、中心体支承套筒和三个均布于套筒中的监测—执行机构。监测—执行机构由压电陶瓷促动器、柔性末端、力分布帽以及压力传感器组成。信号采集—反馈系统包括工业计算机、采集卡、电荷放大器与压电放大器。工业计算机根据输入输出电压量,采用PID控制方法实现恒预紧力闭环调控。本发明实现了丝杠螺母副预紧力的自动采集与主动调控功能,克服了现有预紧力调节装置可操控性不足、结构设计不合理等缺陷,解决了由于丝杠螺母副磨损导致的机床精度保持性下降的问题,为开展进给轴精度保持性与稳定性试验提供了基础,也对数控机床进给轴精度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098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73895.6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误差补偿领域,公开一种数控机床热误差自适应补偿方法,步骤:采用激光干涉仪和温度传感器按照特定的测量方式得到进给轴的热误差及相应的关键点温度;建立多时变动态热源激励下的丝杠的热误差预测模型;采用内点法自动辨识温度场预测模型中的热特性参数;建立针对多时变动态热源激励下的热误差预测模型中摩擦生热系数Q的自适应调整模型;提出考虑丝杠螺母副短期摩擦特性变化、能实时修正摩擦生热系数Q的热误差自适应补偿方法;最后通过热误差补偿系统实现机床热误差的补偿。本发明所用数控机床热误差自适应补偿方法预测精度高,解决了短期摩擦特性变化引发的热误差补偿精度出现波动的问题,提高了热误差补偿方法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9724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37638.6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3Q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精度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频率连续性原则的直线轴运动误差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以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直线轴匀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值为基础,通过卡尔曼滤波方法降低噪声,将加速度信号二次积分后获得位移信号进行改进的零相位高通滤波去除积分累积误差、基于空间频率连续性原则的滤波后,完成数据融合;以此获得高信噪比、精确的直线轴运动误差。本发明抗干扰能力强,设备成本较低、体积小、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可以实现直线轴运动误差的快速又精确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90290.1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元载荷加载的主轴精度保持性加速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包括主轴及驱动单元、温度载荷加载单元、振动加载单元、模拟切削加载单元,以及一种虑及主轴在力、热、振动等多元载荷耦合作用下精度加速退化的主轴精度保持性加速测试方法,在实现主轴精度保持性测试的基础上大幅缩短测试周期,同时解决了精度退化过程信息缺失、精度保持性定量评价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对满足精密主轴精度保持性快速测试的迫切需求,以及弥补主轴精度保持性测试领域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