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92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365910.5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β‑二亚胺的超分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于β‑二亚胺的超分子催化剂在制备聚酯中应用。该基于β‑二亚胺的超分子催化剂中金属的相对位置可控,适配单体结构多样,可制备的聚酯种类丰富,且拓宽了此类聚酯应用的范围,同时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42596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310843.0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载化催化剂及其制备环氧烷烃、环状酸酐和二氧化碳三元共聚物的方法。所述固载化催化剂为高分子负载的同核双金属配合物。采用高压反应器,加入一定量固载化催化剂,在0.1~5.0MPa的二氧化碳压力和25~120℃的反应温度下,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分批加料制备共聚物。共聚物兼具脂肪族聚酯、聚碳酸酯和聚醚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结构可控可调节,聚合物分子量为3000~100000g/mol。本发明采用的聚合反应是一种原子经济性路线,后处理简单,无排废,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619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51832.3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D51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OLED材料的非对称1,10‑菲罗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化合物通过4‑氯‑1,10‑菲罗啉和5‑溴‑1,10‑菲罗啉分别为底物成功实现了新型非对称的1,10‑菲罗啉化合物—2‑氯‑4‑苯基‑1,10‑菲罗啉和2‑氯‑5‑苯基‑1,10‑菲罗啉的合成,该合成方法在克级反应中表现稳定。所得两种非对称1,10‑菲罗啉进一步偶联可获得三种具有应用潜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功能材料,满足了1,10‑菲罗啉化合物的稳定放大生产和在OLED领域的应用,为合成1,10‑菲罗啉化合物及OLED材料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应用潜力巨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255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49758.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F3/06 , C08G63/664 , C08G63/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金属锌催化剂及其制备无规聚醚酯共聚物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三金属配体,并与锌金属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多金属协同催化体系。该体系能够有效地选择性活化环氧烷烃、内酯和交酯等多元底物,实现了一系列高效且可控的聚合反应,从而制备出结构多样化的聚醚酯无规共聚物。这种催化剂展现出高效的活性,对底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反应条件温和可控,符合“原子经济性”要求。这些特性使其非常适合于工业规模的生产放大。
-
公开(公告)号:CN11596034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1570675.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用一种高活性寡聚物催化剂及其制备环氧烷烃和环状酸酐交替共聚物的方法。高活性寡聚物催化剂具有链状或层状的配体骨架,多个金属中心配位于间距可调的骨架空腔中,通过多金属协同催化,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的交替共聚活性极大提高。由该催化剂合成的交替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3.0~100.0kg/mol,分子量分布为1.1~1.5,聚酯交替度大于99%,制备的交替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熔点为‑10~239℃,拓宽了此类聚酯应用的范围,同时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45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16750.X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双金属镁催化剂及其用于内酯、交酯自聚物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设计合成了双金属镁催化剂,可以实现双金属协同催化交酯或内酯的自聚及共聚反应。相比于单金属催化剂,本发明的双金属可实现协同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同时本发明给出的催化剂制备路线简洁,原料均采用商品化大宗化学品,工艺适合规模化放大。
-
-
公开(公告)号:CN11332168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647661.3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F19/00 , B01J31/22 , C07D317/36 , C08G64/34
Abstract: 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在外环路反应工艺中制备环状碳酸酯、聚碳酸酯的方法,属于碳酸酯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双功能催化剂为异核双金属配合物,搭配助催化剂季铵盐组成的双组分催化体系。采用外环路反应器,利用双功能催化剂,在0.4~3.0MPa的反应压力和50~150℃的反应温度下,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为原料进行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或聚碳酸酯。本发明能够在较低压力、温和的反应温度下高效实现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偶合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交替聚合合成聚碳酸酯。
-
公开(公告)号:CN1142304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10080.9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高收率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该方法是应用浸渍法制备的KF/γ‑Al2O3高碱性负载型催化剂催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外标曲线法计算出碳酸二甲酯的收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得出在应用KF/γ‑Al2O3高碱性负载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中酯交换反应的最优反应条件。本发明选取对其收率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作为变量,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进而通过软件模拟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可有效提升碳酸二甲酯的收率,同时为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高收率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70535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029130.0
申请日:2019-01-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G7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芳香族聚硫代酯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该方法是将环氧烷烃、硫代邻苯二甲酸酐、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加入至干燥反应容器中,在0~40℃反应0.5~24小时,最后经纯化干燥后得到半芳香族聚硫代酯。相比于先前报道的制备聚硫代酯路线,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线具有原料廉价易得、产品种类多、聚合方法简单易操作等优点。所生成的半芳香族聚硫代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折光率,在特殊光学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用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