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3897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80057132.9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大赛璐赢创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8G18/60 , B32B27/34 , C08G18/40 , C08G18/58 , C08G18/80 , C08G69/08 , C08L63/00 , C09J163/00 , C09J175/04 , C09J17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对于金属等基材具有高密合性及耐久性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用该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对基材进行涂敷并进行树脂模塑而得到的复合成型构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类树脂、封端多异氰酸酯以及环氧化合物,上述聚酰胺类树脂具有20~300mmol/kg的氨基浓度,并且在ASTMD 570规定的吸水性试验中具有1质量%以下的吸水率。聚酰胺类树脂具有C8‑18亚烷基链,具有160~250℃的熔点。相对于聚酰胺类树脂的氨基1摩尔,封端多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的比例为1.5~5摩尔,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基的比例为0.1~0.8摩尔。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161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280007032.3
申请日:2012-03-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75 , B60K5/1241 , F16F1/3849
Abstract: 为了在施加预定负载或更大负载时使得动力装置总成向下断裂,扭矩杆具有:第一圆环部(21);第二圆环部(22);连接第一圆环部(21)和第二圆环部(22)的连接支撑部(24);经由第一圆环部(21)内的第一橡胶弹性体(41)连接的第一安装构件(31);以及经由第二圆环部(22)内的第二橡胶弹性体(42)连接的第二安装构件(32)。连接支撑部(24)具有上叉部(24U)和下叉部(24L),下叉部(24L)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小于上叉部(24U)的弯曲强度。使得第一圆环部(21)的一部分露出的空洞部(30)形成在上叉部(24U)和下叉部(24L)之间。具有突起部(21B)的薄壁部(21A)设置于第一圆环部(21)的向空洞部(30)露出的区域。下侧朝向第二圆环部(22)倾斜的倾斜面(24A)形成于空洞部(30)的与第一圆环部(21)相对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63897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1980057132.9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宝理塑料赢创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8G18/60 , B32B27/34 , C08G18/40 , C08G18/58 , C08G18/80 , C08G69/08 , C08L63/00 , C09J163/00 , C09J175/04 , C09J17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对于金属等基材具有高密合性及耐久性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用该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对基材进行涂敷并进行树脂模塑而得到的复合成型构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类树脂、封端多异氰酸酯以及环氧化合物,上述聚酰胺类树脂具有20~300mmol/kg的氨基浓度,并且在ASTMD 570规定的吸水性试验中具有1质量%以下的吸水率。聚酰胺类树脂具有C8‑18亚烷基链,具有160~250℃的熔点。相对于聚酰胺类树脂的氨基1摩尔,封端多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的比例为1.5~5摩尔,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基的比例为0.1~0.8摩尔。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161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280007032.3
申请日:2012-03-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75 , B60K5/1241 , F16F1/3849
Abstract: 为了在施加预定负载或更大负载时使得动力装置总成向下断裂,扭矩杆具有:第一圆环部(21);第二圆环部(22);连接第一圆环部(21)和第二圆环部(22)的连接支撑部(24);经由第一圆环部(21)内的第一橡胶弹性体(41)连接的第一安装构件(31);以及经由第二圆环部(22)内的第二橡胶弹性体(42)连接的第二安装构件(32)。连接支撑部(24)具有上叉部(24U)和下叉部(24L),下叉部(24L)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小于上叉部(24U)的弯曲强度。使得第一圆环部(21)的一部分露出的空洞部(30)形成在上叉部(24U)和下叉部(24L)之间。具有突起部(21B)的薄壁部(21A)设置于第一圆环部(21)的向空洞部(30)露出的区域。下侧朝向第二圆环部(22)倾斜的倾斜面(24A)形成于空洞部(30)的与第一圆环部(21)相对的区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