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193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83272.9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共晶电解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具有清晰的微观双连续相分离结构,离子相区(深共晶电解质)能够实现高效离子传输,力学相区能够保证足够的力学支撑;所以,本发明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能实现离子传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协同提升,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宏观表现为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具有长循环稳定性。同时,本发明以2,2,2‑三氟乙基丙烯酸酯、2‑(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两种作为聚合物单体,使得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氟含量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的长循环稳定性。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捕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422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32597.5

    申请日:2023-07-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肿瘤细胞体内外捕获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微型捕获电极和可编程波形发生器;捕获电极由表面修饰有肿瘤特异性抗体的插指式电极、绝缘基底和导线组成,用于捕获循环肿瘤细胞;可编程波形发生器以一定程序产生正弦交流电,经导线传输至捕获电极两端;患者血液循环流经捕获电极处,血液中CTC被捕获电极不断捕获;捕获CTC有体内捕获与体外捕获:CTC捕获效率高且便于临床应用。本装置可为癌症早期诊断、肿瘤靶向治疗、复发转移检测和预后评估等提供基于CTC的分子基因诊断信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种神经性疾病无线闭环电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991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32598.X

    申请日:2023-07-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件技术邻域,具体为一种神经性疾病无线闭环电疗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压力或电生理传感器、能量发射器和植入于体内的神经电刺激器件;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患者心率或生理状态;当监测到信号异常后,能量发射器发射出相应的脉冲信号;电刺激器件根据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经过整流输出单相直流电,对目标神经产生电刺激,实现对神经性疾病治疗;其中神经电刺激器件包括射频能量捕获线圈、整流二极管和搭接于神经处的刺激电极;射频能量捕获线圈接收体外的能量发射器发出的脉冲信号;二极管从金属线圈中感生出的交变电流信号;整个器件由柔性封装材料一体封装成型。本发明可为神经性疾病重度抑郁、癫痫、帕金森等提供有效治疗手段。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74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90498.6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赵婕 侯俊宇 孙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包括非晶纳米管阵列和聚合物基质,该聚合物基质填充于非晶纳米管阵列的纳米管内部。本发明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电化学性能好、力学性刚性与无机电解质可比、阻尼特性与聚合物电解质可比、稳定性强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合成时间短、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制备、便于市场化推广等优点。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210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70078.5

    申请日:2022-12-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负极预钠化剂为NaxM合金,0<x<5;M为锡、磷、锑和铟等III、IV和V主族中能够与钠形成合金的元素单质。其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熔融后,加入III、IV和V主族元素单质粉末,在惰性气氛中搅拌,进行固液两相合金化反应,制备得到富钠合金NaxM材料。本发明将NaxM合金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剂,以硬碳为例,复合负极的首圈库伦效率可达到100%。脱钠后的合金材料可以作为活性物质参与电池循环,同时提高电极的比容量。最后,通过调节负极活性材料和预钠化剂的比例,可以实现不同首圈库伦效率的定制,从而在不同的应用需求中发挥作用。

    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厚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171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64914.1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厚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电极包括水系粘结剂、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水系粘结剂为可溶于水且具有粘附作用的高分子量有机高分子;电极活性物质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为碳基材料。本发明电极中具有粘附作用的高分子量有机高分子能够与溶剂水相互作用,在厚电极内部构建三维孔道结构,使厚电极兼具高面容量与高倍率性能的优势。在电池循环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厚电极的离子/电子传输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

    一种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079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0481189.4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赵婕 袁群瑶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预聚合的硅酸四乙酯、乙酸乙酯和碱源为原料,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前驱体;利用易高温、化学刻蚀和电化学腐蚀牺牲模板法,通过去除模板得到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本方法相比于现有方法,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普适性强,产量提升100‑10000倍;产物形貌在1μm‑40μm间可调,厚度在1nm‑10nm间可调;该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可长时间耐受千摄氏度以上)、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07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81189.4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赵婕 袁群瑶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预聚合的硅酸四乙酯、乙酸乙酯和碱源为原料,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前驱体;利用易高温、化学刻蚀和电化学腐蚀牺牲模板法,通过去除模板得到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本方法相比于现有方法,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普适性强,产量提升100‑10000倍;产物形貌在1μm‑40μm间可调,厚度在1nm‑10nm间可调;该非晶二氧化硅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可长时间耐受千摄氏度以上)、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