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75560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210238709.6
申请日:2012-07-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91/18 , A61K31/4748 , A61K31/5377 , A61K31/496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制药领域,涉及对粉防己碱的结构修饰及其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用途,具体涉及式I的5-取代粉防己碱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癌药增敏剂中的用途。本发明公开了5-取代粉防己碱类化合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以及它们在抗癌药物增敏剂的应用。所述的化合物中,R为取代的芳基,五元或六元的杂环,氰基,氨基,叠氮基,羧基及其酯。本发明所提供的5-取代粉防己碱类化合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具有良好的逆转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癌药物的增敏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987888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510067521.3
申请日:2015-02-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7/62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混合物中垂钓筛选活性成分单体或活性成分组的方法。本发明结合高分辨串联质谱技术HRMS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从混合化合物群中垂钓筛选基于靶蛋白的小分子活性单体或活性成分组,包括混合化合物群的HRMS分离分析,与疾病相关的受体蛋白、酶的芯片偶联,小分子活性单体或活性成分组的SPR靶向垂钓,活性成分缺失后混合化合物群的HRMS分离分析,基于各峰值变化的蛋白结合排序评价以及高活性成分单体或活性成分组结构鉴定等;本方法简单有效,可从混合先导化合物中快速初筛有效成分,和从植物提取物中先期垂钓筛选基于靶蛋白的未知活性成分单体或成分组,为进一步分离提取和鉴定提供高度的指向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44695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050535.X
申请日:2014-02-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和医药领域,涉及新的肽类抗肿瘤活性环状肽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结构为分子式为C51H91N9O9。该化合物GG-8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脯氨酸残基构成的六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结构表示为:环-(亮1-亮2-亮3-亮4-缬1-亮5-缬2-异亮-脯)。经试验表明,GG-8对人肝癌和胃癌的实验细胞株表现出较强抑制活性。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通过多肽有机合成方法制备,也可来源于番荔枝科植物的提取分离。GG-8可单独应用于抗癌药物的制备,也可与其他药物辅料组成抗癌药物的多种制剂类型以及抗癌药物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987888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67521.3
申请日:2015-02-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7/62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混合物中垂钓筛选活性成分单体或活性成分组的方法。本发明结合高分辨串联质谱技术HRMS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从混合化合物群中垂钓筛选基于靶蛋白的小分子活性单体或活性成分组,包括混合化合物群的HRMS分离分析,与疾病相关的受体蛋白、酶的芯片偶联,小分子活性单体或活性成分组的SPR靶向垂钓,活性成分缺失后混合化合物群的HRMS分离分析,基于各峰值变化的蛋白结合排序评价以及高活性成分单体或活性成分组结构鉴定等;本方法简单有效,可从混合先导化合物中快速初筛有效成分,和从植物提取物中先期垂钓筛选基于靶蛋白的未知活性成分单体或成分组,为进一步分离提取和鉴定提供高度的指向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61045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410057197.2
申请日:2014-02-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学领域,涉及式(I)结构的环六肽化合物GG6F及其化学制备方法。所述环六肽化合物GG6F由六个α-L-氨基酸首尾顺次连接而成,表示为cyclo-(Gly-Leu-Val-Leu-Leu-Phe)。本发明中,以Wang树脂为固相载体,HATU/HOAt为缩合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固相合成直链肽前体;液相合环化学制备环肽;所述GG6F由反应产物通过柱色谱纯化,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进行确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产率高,适用于药物活性环六肽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2875560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238709.6
申请日:2012-07-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91/18 , A61K31/4748 , A61K31/5377 , A61K31/496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制药领域,涉及对粉防己碱的结构修饰及其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用途,具体涉及式I的5-取代粉防己碱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癌药增敏剂中的用途。本发明公开了5-取代粉防己碱类化合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以及它们在抗癌药物增敏剂的应用。所述的化合物中,R为取代的芳基,五元或六元的杂环,氰基,氨基,叠氮基,羧基及其酯。本发明所提供的5-取代粉防己碱类化合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具有良好的逆转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癌药物的增敏剂。
-
公开(公告)号:CN217772465U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20505223.3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浅表组织器官的穿刺引流套管。主要包括金属穿刺针和引流软管,引流软管套设在金属穿刺针上,引流软管头端部分四周均匀分布多个大侧孔,使得置入引流软管的区域内的脓液及坏死组织直接通过就近的侧孔进入引流软管内,减少针管头端被堵可能性,针尾端突出于引流软管外部,便于拔插;本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穿刺针管径太细、或管身太长或太短,引流管价格昂贵,没有专门针对浅表组织内囊性病变穿刺引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8606764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1685996.0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B17/3213 , A61B17/32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临床介入操作的专用破皮刀,包括一体结构的破皮部和连接部,所述破皮部包括顺序相连的尖锐破皮端和延长段,所述尖锐破皮端前端呈尖头状,由前端向后宽度逐渐变宽,且所述尖锐破皮端两侧开刃,所述延长段和连接部直接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临床介入操作的专用破皮刀通过尖头双峰的设计、宽度和长度的限定,在更易于破皮的同时可避免切口过大过深,同时,呈双峰设计的尖头结构,适用于破皮,使破皮更省力,因此力度可控,操作时可有效规避因器械设计缺陷造成的并发症。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其结构进行设计改进,增加临床实用性,以适用于穿刺过程中所需要的破皮工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