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732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83418.6
申请日:2023-09-14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06 , H02J3/14 , C25B15/02 , C25B9/70 , C25B9/60 , C25B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及电氢负荷柔性的多堆电解槽优化运行方法,将氢负荷与风电制储氢系统相结合,利用“绿氢”满足氢负荷需求。基于现有的负荷特性和风电制储氢的研究基础上,分析电、氢负荷特性,建立可转移电负荷、可转移氢负荷模型,基于电解槽的运行特性,提出多堆电解槽轮值优化运行策略,建立计及电、氢负荷转移特性的风电制储氢系统优化运行模型。通过设置多种场景对比分析,验证本发明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发明基于电、氢负荷的可转移特性及碱性电解槽运行特性,提出了风电制储氢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型,在满足电、氢负荷需求的前提下,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系统的经济性,同时均衡电解槽运行时长,降低电解槽的启停次数和停机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7114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79635.8
申请日:2023-09-13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规划区的道路信息和用户出行特性,通过电氢需求预测模型,得到该区域的电氢需求时空分布;以电动汽车用户、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户、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运营商和配电网综合成本最低,构建上层电氢制充注一体站选址定容模型,对其进行规划;当上层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规划不满足配网侧电力平衡约束时,以扩展规划成本最低构建下层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对配电网进行扩展,并将扩展后的新配电网输入至所述上层电氢制充注一体站选址定容模型中进行验证;采用优化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兼顾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规划和配电网规划的“双层”动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52475.0
申请日:2024-03-26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7/18 , G06Q30/020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共享氢储能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日前调度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了基于共享氢储能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与用户协调运行框架;步骤S2:基于蒙特卡洛法计算电氢制充注一体站中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日电氢需求;步骤S3:以共享氢储能日运行最小成本为目标,在满足汽车和用户能量需求的基础上,协调电氢制充注一体站与各用户之间的氢使用量;步骤S4:将接入共享氢储能站与不配置氢储能或用户独立配置氢储能场景对比,分析共享氢储能站在运营成本与新能源消纳方面的优势。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缓解了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电氢需求与新能源发电之间存在时序上供需不平衡导致电网调峰困难和弃风弃光并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6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12766.0
申请日:2023-11-29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16C20/10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30/25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电热气耦合的电制氢集群优化运行方法及装置,分析了电解槽内部电、热、气三种不同能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电解槽的电化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基于电解槽的热力学模型,考虑电解槽工作过程中的余热回收,并建立考虑电热气耦合的电制氢集群优化运行模型。最终,采用基于罚函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上述电制氢集群优化运行模型。本发明基于碱性电解槽内部的电热气转化关系,建立电制氢集群优化运行模型,相较于传统的模型,考虑了电解槽在实际运行中温度的变化对制氢效率的影响,使得模型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模型的精确度更高,此外模型中还考虑了电制氢集群的余热回收,有效地回收和利用废热,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38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43879.9
申请日:2022-08-29
申请人: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氢负荷波动的新能源制氢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新能源制氢系统结构,建立钒液流电池、电解槽及储氢罐的等效模型;步骤S2:构建差分形式的状态方程,将方程转化为矩阵形式,通过状态空间表达式直接导出预测模型;步骤S3:构建目标函数,设定约束条件,建立氢能系统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步骤S4:初始化系统,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函数进行最小化寻优,提出系统协调控制方法;步骤S5:验证分析算例,通过改变参数分析系统控制性能和系统鲁棒性,得到最佳控制性能的新能源制氢系统协调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自适应氢负荷波动,利用模型预测控制求解新能源制氢系统最优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766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10030259.4
申请日:2017-01-19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2G技术的提高风电最大并网容量的方法。针对电网预期无法接纳的风电功率,通过P2G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天然气形式接入天然气网络中,替代部分或全部气井出力供给天然气负荷,借助气源及气网的调节能力,实现天然气网络与电网的协同运行,提高电网对风电的接纳水平。以混联系统风电并网容量为优化目标,考虑P2G装置耦合的电网和气网的运行约束,建立混联系统的概率优化潮流模型。引入试验风速,将概率优化模型转换成确定性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克服风电并网容量受限的问题,利用P2G装置将电网与天然气网耦合,提高电网对风电接纳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63026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28905.1
申请日:2024-06-25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8/04992 , G06F17/10 , H01M8/04298 , H01M8/04858 , H01M8/047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寿命预测的PEMFC延迟退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采集PEMFC稳态和动态运行过程中的传感器数据,选取电堆电压作为健康指标,构建稳态数据集和动态数据集。构建出IGWO‑ESN稳态寿命预测模型和CNN‑BiLSTM动态寿命预测模型,并利用处理后数据集进行PEMFC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训练。在预测电压退化速率的基础上,设置出满足电池稳定运行的参考电压退化速率,通过PID迭代学习控制算法控制燃料电池的进气压力来实现跟踪电池参考电压退化速率的目标,达到减缓电压衰减的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多尺度寿命预测的PEMFC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延迟PEMFC系统在多工况下的电压退化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7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74082.4
申请日:2022-11-22
申请人: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氢负荷波动的新能源制氢系统协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确定新能源制氢系统结构,建立钒液流电池、电解槽、储氢罐及超级电容器的等效模型;构建差分形式的状态方程,将方程转化为矩阵形式,通过状态空间表达式得到滚动优化模型;构建目标函数,设定约束条件,建立氢能系统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初始化系统,并基于滚动优化控制对目标函数进行最小化寻优,提出系统协调控制方法;验证分析算例,通过改变参数分析系统控制性能和系统鲁棒性,得到最佳控制性能的新能源制氢系统协调控制方法进行协调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自适应氢负荷波动,利用滚动优化控制求解新能源制氢系统最优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62660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56619.3
申请日:2022-03-16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特征重要性值波动的MI‑BILSTM预测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领域。首先,该方法事先提取不同时刻下输入特征的重要性值,形成重要性值波动矩阵。其次,通过矩阵对原始输入特征进行动态修正,使之内部包含波动信息,即采用互信息法提取特征的重要性值波动,并动态修正原输入特征,使得修正后的输入特征中融合了重要性值波动的信息。最后,将修正后的输入特征带入BILSTM网络中进行短期负荷预测。本发明不仅保留权值共享结构在精简参数方面的优势,并且能够弥补其无法提取重要性值波动的缺陷,提高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7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30259.4
申请日:2017-01-19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2G技术的提高风电最大并网容量的方法。针对电网预期无法接纳的风电功率,通过P2G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天然气形式接入天然气网络中,替代部分或全部气井出力供给天然气负荷,借助气源及气网的调节能力,实现天然气网络与电网的协同运行,提高电网对风电的接纳水平。以混联系统风电并网容量为优化目标,考虑P2G装置耦合的电网和气网的运行约束,建立混联系统的概率优化潮流模型。引入试验风速,将概率优化模型转换成确定性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克服风电并网容量受限的问题,利用P2G装置将电网与天然气网耦合,提高电网对风电接纳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