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3425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89716.7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价诺顿型间谐波源接入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配电网基频节点导纳矩阵;步骤2、修正配电网基频节点导纳矩阵;步骤3、求取修正后配电网基频节点阻抗矩阵;步骤4、求取并联谐振频率及谐振模态阻抗;步骤5、获得节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评价阻抗;步骤6、根据节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评价阻抗的幅值对节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进行评价。本申请补充了原模态分析法不能实现对诺顿型间谐波源评价间谐波源接入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的不足,在诺顿型间谐波源接入配电网不同位置需要对节点阻抗矩阵进行修正的情况下,建立了评价诺顿型间谐波源接入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8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40026.9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电能质量确定方法及其系统,涉及电力电网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中各节点的基础数据,继而获得各节点的影响度参数,进一步获得各节点的整体影响度;获取各节点的质量参数集的监测数据;获得质量参数集中各质量参数的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基于各质量参数的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得到各质量参数的整体权重;基于各质量参数的整体权重,结合各节点的各质量参数的监测数据,得到各节点的比率值;基于各节点的比率值和整体影响度,得到各节点的电能质量参数值,对各节点的电能质量参数值进行求和得到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参数值。本发明考虑配电网特征,能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进行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03425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889716.7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价诺顿型间谐波源接入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配电网基频节点导纳矩阵;步骤2、修正配电网基频节点导纳矩阵;步骤3、求取修正后配电网基频节点阻抗矩阵;步骤4、求取并联谐振频率及谐振模态阻抗;步骤5、获得节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评价阻抗;步骤6、根据节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评价阻抗的幅值对节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进行评价。本申请补充了原模态分析法不能实现对诺顿型间谐波源评价间谐波源接入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的不足,在诺顿型间谐波源接入配电网不同位置需要对节点阻抗矩阵进行修正的情况下,建立了评价诺顿型间谐波源接入点激励并联谐振能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0703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40027.3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H02J3/16 , H02J3/38 , H02J3/28 ,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的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域划分和光储协同的光伏配电电压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包括:S1、根据配电网各节点的逆变器容量及时序有功电压输出建立评估电压质量的调节裕量方程;S2、划分配电网电压区域边界,确定配电网电压区域类型及电压极限节点;S3、建立基于区域配电网电压调节的储能双层优化配置模型;S4、将储能双层优化配置模型转换为单层线性模型并进行优化求解,完成配电网电压分层控制。本发明充分发挥光伏输出功率灵活可控和光储协同调节电压的优势,进行先光伏再储能的分层电压调节,综合考虑区域的电压特征和治理需求,实现配电网电压的优化控制,改善储能系统配置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662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88245.8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免一个频段的间谐波并联谐振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电网参数建立系统节点导纳矩阵;步骤二、接入SVC等效电纳,更新节点导纳矩阵,基于模态分析法得到新的所有模态的并联谐振频率;步骤三、比较并联谐振频率和间谐波源频率,判断并联谐振频率与电网间谐波频段两端值的大小,如果并联谐振频率在电网间谐波频段两端值之间,则改变接入SVC的等效电纳,继续进行步骤二,如果并联谐振频率不在电网间谐波频段两端值之间,即并联谐振频率偏移出电网间谐波频率频段,则进行步骤四;步骤四、使所有模态并联谐振频率偏移出电网间谐波频率频段的接入的SVC为有效SVC,该有效SVC可以避免一个频段间谐波并联谐振。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648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889714.8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间谐波谐振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最佳接入点判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电网参数建立系统节点导纳矩阵;步骤二,更新接入电能质量治理装置SVC后的节点导纳矩阵,依次建立各节点的优化模型;步骤三,求解优化模型,得到各节点能够避免发生并联谐振的SVC最小等效电纳接入值;步骤四,比较各节点接入SVC等效电纳,选择接入SVC等效电纳最小的节点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SVC的最佳接入点。本发明通过建立系统节点导纳矩阵、建立优化模型,来选择一个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最佳接入点,以避免一个频段的注入间谐波激励系统发生并联谐振。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66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88245.8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免一个频段的间谐波并联谐振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电网参数建立系统节点导纳矩阵;步骤二、接入SVC等效电纳,更新节点导纳矩阵,基于模态分析法得到新的所有模态的并联谐振频率;步骤三、比较并联谐振频率和间谐波源频率,判断并联谐振频率与电网间谐波频段两端值的大小,如果并联谐振频率在电网间谐波频段两端值之间,则改变接入SVC的等效电纳,继续进行步骤二,如果并联谐振频率不在电网间谐波频段两端值之间,即并联谐振频率偏移出电网间谐波频率频段,则进行步骤四;步骤四、使所有模态并联谐振频率偏移出电网间谐波频率频段的接入的SVC为有效SVC,该有效SVC可以避免一个频段间谐波并联谐振。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64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89714.8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间谐波谐振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最佳接入点判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电网参数建立系统节点导纳矩阵;步骤二,更新接入电能质量治理装置SVC后的节点导纳矩阵,依次建立各节点的优化模型;步骤三,求解优化模型,得到各节点能够避免发生并联谐振的SVC最小等效电纳接入值;步骤四,比较各节点接入SVC等效电纳,选择接入SVC等效电纳最小的节点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SVC的最佳接入点。本发明通过建立系统节点导纳矩阵、建立优化模型,来选择一个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最佳接入点,以避免一个频段的注入间谐波激励系统发生并联谐振。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1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55221.2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武汉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3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BPANN神经网络的1100kV标准装置准确度计算方法,涉及标准装置领域。步骤如下:S1:通过仿真软件建立1100kV标准装置模型,不断加压并记录绝缘电阻各个点位的场强;S2:建立电阻率测试试验平台,选取不同的温度、湿度、场强进行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绝缘电阻的电阻率,作为试验数据集D,对其进行预处理及归一化得到标准化试验数据集D1;S3:使用D1搭建并训练BPANN神经网络模型;S4:搭建标准装置电路仿真模型,通过BPANN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得到绝缘电阻的非线性变化,计算比例量值与准确度。本发明利用BPANN求解绝缘电阻的非线性变化问题,利用软件方法计算标准装置的准确度,有效评估了绝缘电阻非线性变化对标准装置准确度的影响,实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94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471153.9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GAN处理不平衡数据的线变关系识别方法,包括:S1、采集日用电量,建立原始数据集;S2、从配电线路日线损电量、配电线路日输入电量以及各变压器日用电量中提取特征量;S3、利用GAN对线变关系特征集进行数据扩充;S4、利用经样本扩充后的特征集,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实现对线变关系的识别。其以配电线路供电量和配电变压器用电量为基础,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挖掘电量信息与不同线变关系间的潜在关联,实现不同线变关系的分类处理,提出了一种线变关系识别的新方法。以GAN为基础对线变关系特征集中只占极少数的线变关系异常样本进行数据扩充,实现不同线变关系类别间样本数量的分布均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