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2500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68752.8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特高压分层接入下的换相失败预防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压接入模块、低压逆变阀组的第一换相失败预防控制器、高压逆变阀组的第二换相失败预防控制器、低压协调控制器、高压协调控制器、异或逻辑原件、低压触发控制系统、高压触发控制系统,采用协调控制,当一层系统发生故障后,将非故障层逆变阀组换相失败预防控制器的启动时间提前到与故障层逆变阀组换相失败预防控制器的启动时间相同,实现二者的同时触发,在对称故障及不对称故障情况下均可以有效提升非故障层逆变阀组的换相失败抑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681678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772714.8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流侧触发角紧急控制的换相失败预防方法,根据换相失败的机理分析,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当直流系统一次参数、控制系统及交流系统电压确定时,换相失败是否发生与整流侧触发角和逆变侧触发角存在唯一对应的关系,且整流侧触发角与逆变侧触发角不存在任何耦合关系,因此交流系统故障后,根据一定的逻辑改变整流侧触发角能够快速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可能性;由于采用了可变故障检测阈值、可变惯性时间常数,且其直接控制整流侧触发角,不须经过PI控制环节,因此具有响应快速的优点;本方法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几率,维持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68167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710772714.8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流侧触发角紧急控制的换相失败预防方法,根据换相失败的机理分析,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当直流系统一次参数、控制系统及交流系统电压确定时,换相失败是否发生与整流侧触发角和逆变侧触发角存在唯一对应的关系,且整流侧触发角与逆变侧触发角不存在任何耦合关系,因此交流系统故障后,根据一定的逻辑改变整流侧触发角能够快速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可能性;由于采用了可变故障检测阈值、可变惯性时间常数,且其直接控制整流侧触发角,不须经过PI控制环节,因此具有响应快速的优点;本方法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几率,维持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8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02740.2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电气工程领域,包括:步骤S1、分别建立各新能源场站Ai接入点系统侧的复频域方程,其中,i=1,2,……,m,m为新能源场站的总数;步骤S2、对所述系统侧的复频域方程进行矩阵变换,得到所述系统侧相对于所述新能源场站Ai接入点的等值导纳矩阵Ysi,以获得所述系统侧的复频域等值阻抗Zsi;步骤S3、若所述复频域等值阻抗Zsi和所述新能源场站Ai接入点的复频域自阻抗Zii的幅值曲线存在交点,且相位差大于180°,则判断所述新能源场站Ai接入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本发明能够判断任一新能源发电机组接入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实现对复杂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风险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665529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54068.3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STATCOM布点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接入STATCOM的容量和可接入STATCOM的节点集合,形成STATCOM布点方案集合;接着计算各方案下系统中各回直流的计入STATCOM影响的改进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利用计算结果计算各方案对应的整体性指标和均衡性指标;并将上述指标归一化为标准化整体性指标及标准化均衡性指标,求得各方案的布点优选指标;最后根据各方案的布点优选指标获得最优STATCOM布点方案。本发明以提高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为目标,为电网规划人员对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中STATCOM的布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5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10144.5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暂态过电压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分级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分布式光伏高低电压穿越特性曲线和光伏逆变器输出容量约束曲线,结合特定的有功电流控制策略和无功电流控制策略,构建光伏逆变器高低电压穿越时的有功电流关系表达式和无功电流关系表达式;建立归一化参数灵敏度指标,基于光伏逆变器高低电压穿越时的有功电流关系表达式和无功电流关系表达式,得到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变化对暂态过电压最大值的影响程度,选取影响暂态过电压最大值的关键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将灵敏度分析得到的影响暂态电压最大值的关键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作为输入,构建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分级优化控制策略,得到抑制暂态过电压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分级优化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利用光伏逆变器的容量解决暂态过电压问题,提升分布式光伏的电压适应性、增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高比例光伏接入下的暂态电压控制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56327.6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 , 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水氢氢冷发电机周‑径‑轴向副槽混合通风结构,属于发电机技术领域,上部匝导体开出上部等轴距径‑轴向通风沟,转子旋转带动冷却氢气从周向通风沟经过上部等轴距径‑轴向通风沟,对上部匝导体进行冷却后,经转子中间位置径向通风沟进入气隙中,形成一条冷却回路。在下部匝导体开出下部不等径‑轴距径‑轴向通风沟,来自副槽的冷却氢气进入下部不等径‑轴距径‑轴向通风沟,对下部匝导体进行冷却后,经转子中间位置径向通风沟进入气隙中,形成另一条冷却回路。本发明避免由转子径向通风沟进入到定子径向通风沟中的氢气温度过高的问题,以及转子匝导体轴向散热差、局部过热的问题,可以提高氢气的利用率,有效降低定、转子的温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707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17966.6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 , 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匝导体通风系统结构,属于发电机技术领域,包括转子铁心上轴向设置的转子轴向通风槽;在所述转子铁心上间隔设置的转子匝导体,所述转子匝导体上设置有多个径向通风槽,所述径向通风槽连通所述转子轴向通风槽;所述转子匝导体上设有相互对称的多对通风沟,两个对称的通风沟相互连通。本发明通过对电机结构的转子匝导体开设长方体槽和对称通槽,使电机旋转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降低了空气在转子匝导体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电机电动‑发电两种工况下,有效的提高转子通风槽的散热能力,进而降低励磁绕组的平均温度,有利于绝缘的健康状态,提高电机运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71769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911028187.5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期望值的储能配置随机决策方法及装置,针对新能源消纳中的灵活调节需求的不确定性,通过基于出力场景历史样本数据建立新能源消纳典型场景及其分布概率。之后针对每个典型场景分别求取所需的储能配置,综合考虑分别概率与各典型场景的储能配置,得到最终的储能配置方案。本申请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很好地量化新能源功率波动带来的需求场景不确定性,实现目标期望值的最优化,对提高储能配置的量化决策水平,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6524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358036.2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和系统,构建用于辨识交直流混联电网薄弱环节的脆弱性指标计算模型;建立待辨识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等效拓扑结构;根据所述等效拓扑结构,计算辨识参数,即:统计待辨识电网中输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计算各输电线路潮流转移关联度的比值、计算每个母线节点的电压比值、确定各输电线路与各母线节点的关联度;将所述辨识参数输入脆弱性指标计算模型,计算每个输电环节的脆弱性指标,所述脆弱性指标的值越大,对应的输电环节越薄弱,从而实现薄弱环节的辨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