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85797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543669.X
申请日:2015-08-28
IPC: C08F220/46 , C08F222/02 , D01F6/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纺丝液由含有单体、自由基引发剂和溶剂的反应液经共聚合反应制备而成,所述反应液中所述单体的质量浓度为15‑35%,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所述单体总重量的0.2‑1.0%,余量为溶剂;所述单体包括占单体总质量95‑99.5%的丙烯腈单体和0.5‑5%的共聚单体;所述共聚单体为含2‑亚甲基丁酸基团的亲水共聚单体。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配比将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氮气鼓泡10‑40min;2)在氮气保护下,于50‑70℃恒温反应6‑36h;3)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得到纺丝液。本发明中设计的共聚单体不仅是能够改善树脂亲水性的致密化剂,也可有效改善氧渗透和可纺性,本发明得到的纺丝液具有高亲水性和良好的放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847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872843.5
申请日:2015-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G3/04 , D01D1/02 , D01D5/003 , D01D5/0084 , D01D5/06 , D01F9/22 , D10B2101/12 , D10B232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用混纤纱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纤纱由平行取向的增强纤维与无规取向的热塑性纳米纤维的混编纱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直径为1~30μm,所述热塑性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1000nm,所述增强纤维和热塑性纳米纤维的质量比为1:9~9:1;所述混纤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导纱装置使纱架输送的增强纤维束平行排布;(2)用所述混纱装置将热塑性纳米纤维与增强纤维束混编成混纤纱;(3)利用纤维收卷装置收集所述混纤纱。本发明的混纤纱用于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时,成型过程中纳米级热塑性纤维对增强纤维具有更好的浸渍效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可控,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085797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43669.X
申请日:2015-08-28
IPC: C08F220/46 , C08F222/02 , D01F6/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纺丝液由含有单体、自由基引发剂和溶剂的反应液经共聚合反应制备而成,所述反应液中所述单体的质量浓度为15-35%,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所述单体总重量的0.2-1.0%,余量为溶剂;所述单体包括占单体总质量95-99.5%的丙烯腈单体和0.5-5%的共聚单体;所述共聚单体为含2-亚甲基丁酸基团的亲水共聚单体。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配比将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氮气鼓泡10-40min;2)在氮气保护下,于50-70℃恒温反应6-36h;3)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得到纺丝液。本发明中设计的共聚单体不仅是能够改善树脂亲水性的致密化剂,也可有效改善氧渗透和可纺性,本发明得到的纺丝液具有高亲水性和良好的放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6403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12327.1
申请日:2015-08-19
IPC: D06M15/55 , D06M15/65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上浆剂由如下质量份计原料制成:水10000~30000,乳化剂5~15,环氧树脂50~300,稀释剂1~20,添加剂0.9~1.1。该添加低聚倍半硅氧烷有机-无机纳米粒子,纳米效应赋予上浆后的碳纤维制造成的复合材料良好的耐热性、韧性和界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5529242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20989517.8
申请日:2015-12-02
IPC: D02G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用混纤纱,所述混纤纱为平行取向的增强纤维与无规取向的热塑性纳米纤维的混编纱,所述增强纤维的直径为1~30μm,所述热塑性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1000nm。本实用新型的混纤纱用于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时,成型过程中纳米级热塑性纤维对增强纤维具有更好的浸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66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20113.X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1C3/12 , H01M4/58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在该制备方法中,在制备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选用特定的络合剂(均苯三乙酸、甲烷三乙酸或氨三乙酸),并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引导普鲁士蓝类材料生长,克服使用柠檬酸钠等常规络合剂时因浓度过高导致的粒径减小与分布不均等问题。该制备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制备所得普鲁士蓝类材料的钠含量,进而提升材料的比容量,还能够控制所得普鲁士蓝类材料的形核和生长速度,形成大尺寸单晶,单晶的低缺陷结构有利于极低的金属离子溶出、出色的比容量和优异的Na+扩散动力学,缓解了多晶结构的长钠离子扩散路径引起的倍率和容量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57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71182.X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C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模制备普鲁士蓝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取铁氰化钠、柠檬酸钠和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得第一前驱液;(2)取铁盐和钠盐,溶于去离子水,得第二前驱液;(3)在持续搅拌、加热的条件下,将所述第二前驱液以恒定速率滴入所述第一前驱液中,其中,搅拌转速为350~550rpm/min,加热温度为70~90℃,滴加速率为1~3mL/min;(4)滴加结束后,保持搅拌、加热2~4h,室温下静置陈化25~70h;(5)固液分离,取固体,洗涤,干燥。本发明提供的大规模制备普鲁士蓝的方法,能够在保证高钠含量与高结晶度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普鲁士蓝的产量,能够实现普鲁士蓝的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65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671181.5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58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聚合物原位包覆锰基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聚合物原位包覆锰基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锰基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和氧化剂的悬浊液和导电聚合物单体水溶液混合后搅拌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导电聚合物原位包覆锰基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提高电极导电性和电化学储钠性能,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大大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22844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274651.9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B29C3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3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塑性复合芯棒拉挤成型模具,模具包括同一轴线上设置的筒形模腔,模腔依次包括相通的加热段、恒温段及冷却段,加热段外围为加热装置。本发明采用在加热段入口和冷却段出口设定出入口角度,该设计可促使模具里产生压力,使树脂与纤维紧密结合;本发明实现了热塑性纳米纤维与增强纤维混纱的拉挤成型,实现增强纤维与热塑性基体的有效结合;能够在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生产线上连续生产,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519385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357334.2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84 , G01N21/8806 , G01N21/8851 , G01N21/8914 , G01N2021/8411 , G01N2021/8444 , G01N2021/8829 , G01N2021/8887 , G01V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光源,依次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报警装置;光源和光信号接收器位于待测区域被测纤维运行方向的两侧;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透过被测纤维的光源形成的光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进行成像和分析;警装置用于当经过分析的光信号与预设报警条件一致时报警。本发明通过光感装置检测纤维运行状态免去了与纤维表面的直接接触,能够检测丝束的运行状态、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分析被测纤维前后状态的变化,在排除纤维本身状态变化以及其他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外,检测设备及工艺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