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489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46026.1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无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机器人各个关节和运动模块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刚体动力学方程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将机器人操作任务划分为不同的场景,通过强化学习对机器人进行试错学习,并结合机器人当前的运动状态,对初始动力学模型进行实时调整,优化模型的关键参数;基于动力模型的可信度值,确定模型参数的优化调整方式。本发明基于损失函数的可信度评估机制,动态评估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预测可信度,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能够进行有效的模型调整。该机制不仅能够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还能根据可信度值自动调整模型参数,优化动力学表现。

    一种双目立体视觉摄像机标定参数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461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38214.X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无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目立体视觉摄像机标定参数的优化方法,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提取场景中的不同尺度的特征点进行分层次优化标定,建立多尺度特征点模型,并通过尺度因子来刻画特征点的尺度差异;使用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对不同时刻的标定数据进行动态优化,调整摄像机的标定参数;建立自学习标定优化机制,即根据实时反馈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自动评估当前标定参数的精度。本发明通过对特征点进行分层次的多尺度建模,针对不同尺度的特征点引入独立的标定参数,使系统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由于视差或透视失真导致的标定误差,还引入了一种自学习的标定优化机制,能够根据实时反馈数据动态调整标定参数。

    一种输电线路智能消缺机器人室外缺陷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49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38675.7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无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智能消缺机器人室外缺陷识别系统及其方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结构分类模块、环境分析模块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缺陷识别模块,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输电线路及周围环境的图像数据和环境信息,并对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去噪、增强和分割处理,结构分类模块用于对预处理后的图像按图像中输电线结构部件类别进行分类标注,环境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环境下不同结构的风险情况对图像进行识别优先级划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根据当前环境信息和缺陷严重程度动态调整检测的注意力权重,确保高风险缺陷能够被更有效的识别,提升了系统对高风险缺陷的响应速度。

    一种变电站电缆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924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0380712.5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无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电缆识别方法,属于电缆查线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使用超声波检测仪环绕电缆线的端部探测并传输数据;进行探测次序的记号标记;对终端数据进行比对解析,进行电缆线配对;拆下电缆线,使用射线探伤将配对电缆线的两端进行射线探伤检测,确认电缆线是否匹配。通过声波探测仪的声波探测可以更好地实现前置探测,因为每一批次的电缆线的纹理结构是不一致的且相似度极低所以可以通过声波探测对比其内部纹理完成初次甄别和前置检查,降低后期检查工作量,使后期检查处于确认的目的,大大的增加了检查的准确性;并且因为其是通过比对电缆线的内部结构的所以不需要停止运行,省去了拆接线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检修的螺栓定位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43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38633.6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无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检修的螺栓定位算法,该算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目标点和匹配点的邻域像素进行变换,用邻域像素均值代替中心像素,获得匹配点的初步视差值;在初步视差值的基础上,利用SAD算法在匹配窗口内计算视差值,将窗口内像素的均值作为参考像素;将初步匹配得到的视差值,通过全局优化算法和滤波处理,生成更精确和光滑的视差图;利用优化后的视差图,根据相机的内参和基线距离,计算每个像素点的深度信息获得深度图;在深度图中进行螺栓特征识别,确定螺栓的三维坐标。本发明有效减少了噪声和异常值对匹配结果的影响,提高整体匹配的准确性,利用高斯变换对邻域像素进行加权处理,确保匹配过程中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一种输电线路智能消缺机器人室外视觉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73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46052.4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无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智能消缺机器人室外视觉定位系统及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环境感知模块、光照补偿模块、视觉惯性融合模块、震动补偿模块、自适应视觉算法模块、多传感器融合模块以及路径规划与导航模块,环境感知模块用于采集周围环境数据,光照补偿模块动态调整摄像头参数,视觉惯性融合模块用于补偿机器人在移动或震动过程中视觉数据的不稳定性,震动补偿模块用于校正由于线路振动引起的视觉定位偏差,自适应视觉算法模块能够动态调整视觉系统的参数设置,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路径规划与导航模块进行精准的路径规划。本发明能够动态调整摄像头参数,能够减少定位误差,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一种便于携带的攀爬机器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274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90175.X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无锡学院

    Inventor: 花国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攀爬机器人,包括攀爬机器人本体,所述攀爬机器人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支撑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固定框内壁的底部,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板。本发明增加了可收纳移动轮缩小体积从而便于携带的功能性,使其具备对移动轮进行收纳并自动限位固定的效果,防止攀爬机器人的移动轮较为突出使攀爬机器人不便于携带的情况发生。

    一种可调式攀爬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74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89585.2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无锡学院

    Inventor: 花国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攀爬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杆安装有攀爬轮,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的正面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马达,所述转杆的背面延伸至传动盒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传动盒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内部通过销杆活动连接有牵引杆。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磁铁的高度和上下位置进行调节,避免出现因角度不同导致攀爬机器人无法有效进行攀升的现象,增强了攀爬机器人的实用性,防止出现攀爬机器人受磁力影响无法有效进行攀爬的现象。

    一种便于更换攀爬组件的攀爬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7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86837.6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无锡学院

    Inventor: 花国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攀爬组件的攀爬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两侧的攀爬组件,所述机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机体与攀爬组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体两侧的轴杆,所述攀爬组件套设在轴杆的表面,所述攀爬组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套板,所述套板套设在轴杆的表面,所述轴杆的表面套设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本发明通过轴杆、套板、转轮和滑杆的组合,实现了攀爬组件的快速安装和固定,当转轮旋转时,滑杆挤压套板使攀爬组件摆动并插入定位框中,这种设计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确保了攀爬组件的稳固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