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9891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559675.X
申请日:2021-05-21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金属‑有机骨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ZIF‑8载药水凝胶促成骨支架、制备方法及应用,ZIF‑8载药水凝胶促成骨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SIM@ZIF‑8载药体系的构建以及SIM@ZIF‑8/PEGDA/SA水凝胶的构建;所述新型ZIF‑8载药水凝胶促成骨支架为SIM@ZIF‑8/PEGDA/SA。本发明通过原位合成法在ZIF‑8孔隙结构中负载SIM(SIM@ZIF‑8),改善骨组织生化微环境以达到降脂成骨的双重作用。本发明首次将ZIF‑8负载SIM小分子药物,最终形成的SIM@ZIF‑8体系在高脂条件下降低脂肪形成的同时促进成骨,对于治疗高脂血症引起的骨代谢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86095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039388.X
申请日:2024-01-1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A61L26/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章鱼喷墨式温敏抗菌型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敷料包括外壳以及填充在外壳内腔的内部抗菌成分;外壳为箱状结构,其表面设有多个喷嘴,内部抗菌成分通过喷嘴释放到患处。本发明的敷料不仅克服了运动处伤口敷料易脱落变形的问题,使伤口敷料可以根据运动而发生个性化形变的同时保持材料的完整,还通过明胶的温敏性实现炎症响应性“智能化”控释抗菌成分从而促进伤口愈合,为此类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的新方案。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较低,实用性强,因此通过该制备方法获得的敷料在运动部位伤口愈合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20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7769.3
申请日:2024-04-12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创面敷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形成创面敷料的功能性原料由含光固化基团的聚己内酯、聚硫化丙烯和改性海藻酸钠组成,创面敷料与创面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光固化聚己内酯区和光固化聚硫化丙烯‑海藻酸钠区,二者间隔设置,其中,光固化聚己内酯区由含光固化基团的聚己内酯光固化形成,光固化聚硫化丙烯‑海藻酸钠区由聚硫化丙烯和改性海藻酸钠的混合物光固化形成。该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能高效吸收创口周围的渗液,为创面提供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且能激活活性氧,继而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细胞的定向生长、增殖和迁移,防止伤口粘连,减少瘢痕形成,利于伤口愈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78649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218796.4
申请日:2021-10-2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A61K47/62 , A61K47/60 , A61K47/54 , A61K47/69 , A61K33/38 , A61P31/04 , B82Y5/00 , B82Y40/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多肽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抗菌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抗菌技术领域。抗菌多肽银纳米粒包括:银纳米粒以及连接于银纳米粒的至少两条多肽配体。多肽配体的结构为PEG‑Lys‑Argn‑Gly‑Hisn‑Cys,多肽配体通过PEG末端的巯基连接于银纳米粒。Argn为4~6个Arg依次首尾连接,Hisn为4~6个His依次首尾连接,Arg和His的数量相等。PEG的重均分子量为3400~5000。本申请的抗菌多肽银纳米粒具有pH响应靶向聚集的能力,能够在菌斑生物中蓄积、滞留,有利于银离子在感染区的缓慢释放,从而达到清除菌斑生物膜的目的,实现较好的抗菌。
-
公开(公告)号:CN11832016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437769.3
申请日:2024-04-12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创面敷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形成创面敷料的功能性原料由含光固化基团的聚己内酯、聚硫化丙烯和改性海藻酸钠组成,创面敷料与创面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光固化聚己内酯区和光固化聚硫化丙烯‑海藻酸钠区,二者间隔设置,其中,光固化聚己内酯区由含光固化基团的聚己内酯光固化形成,光固化聚硫化丙烯‑海藻酸钠区由聚硫化丙烯和改性海藻酸钠的混合物光固化形成。该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能高效吸收创口周围的渗液,为创面提供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且能激活活性氧,继而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细胞的定向生长、增殖和迁移,防止伤口粘连,减少瘢痕形成,利于伤口愈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1694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027987.X
申请日:2024-01-09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定向迁移速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检测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可测试多种细胞的定向迁移能力,实验结果直观清晰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简便,准确,高效地评价多种细胞的定向迁移能力,这对于细胞迁移能力研究乃至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98432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657427.3
申请日:2022-06-1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A61L27/40 , A61L27/20 , A61L27/18 , A61L27/22 , A61L27/50 , A61L27/52 , A61L27/54 , A61K9/06 , A61K47/36 , A61K47/10 , A61K47/42 , A61K31/4045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P19/08 , B32B9/00 , B32B9/04 , C08J3/075 , C08L5/08 , C08L89/00 , C08K5/34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水凝胶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通过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和F127形成内层水凝胶,利用甲基丙烯酸化明胶(GelMA)形成包覆于内层水凝胶上的外层水凝胶,内外两层水凝胶上均负载有褪黑素,在外层水凝胶上高浓度褪黑素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分化及转移的功能,在内层水凝胶上低浓度的褪黑素则具有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通过构建MT@GelMA/HAMA/F127双层水凝胶载药系统,程序化释放药物,在术后初期迅速杀灭肿瘤细胞,后期缓慢释放褪黑素并为成骨细胞提供支架促进骨修复,以达到抑制骨肉瘤术后复发,并促进病损区骨修复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9482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4234.9
申请日:2022-05-17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A61C8/00
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时修复体的设计方法,涉及口腔种植领域。该临时修复体的设计方法包括预制多个与临时基台适配的穿龈套,预制多个与穿龈套适配的冠套,临床安装临时基台,并选择与临时基台适配的穿龈套和冠套与临时基台进行组装形成临时修复体。该设计方法预制穿龈套和冠套,只需要在临床选择与临时基台适配的穿龈套和冠套进行即可,能够一次成型临时修复体穿龈形态,减少了临床操作时间,同时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31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33074.1
申请日:2023-12-14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A61B1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可透皮采集组织液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可透皮采集组织液的微针贴片包括多个微针,每个所述微针内部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可吸收组织液的水凝胶,每个微针上设置有至少1个通孔和至少一个凹槽,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连通。该微针贴片能够通过微孔和凹槽形成微孔虹吸,并通过水凝胶复水,继而能够快速吸收微量液体,继而能够实现组织液的充分收集。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针贴片结构中空,遇水不会溶胀,具有足够的刚性和韧性,不易断裂,能扩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843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57427.3
申请日:2022-06-1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A61L27/40 , A61L27/20 , A61L27/18 , A61L27/22 , A61L27/50 , A61L27/52 , A61L27/54 , A61K9/06 , A61K47/36 , A61K47/10 , A61K47/42 , A61K31/4045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P19/08 , B32B9/00 , B32B9/04 , C08J3/075 , C08L5/08 , C08L89/00 , C08K5/34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水凝胶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通过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和F127形成内层水凝胶,利用甲基丙烯酸化明胶(GelMA)形成包覆于内层水凝胶上的外层水凝胶,内外两层水凝胶上均负载有褪黑素,在外层水凝胶上高浓度褪黑素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分化及转移的功能,在内层水凝胶上低浓度的褪黑素则具有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通过构建MT@GelMA/HAMA/F127双层水凝胶载药系统,程序化释放药物,在术后初期迅速杀灭肿瘤细胞,后期缓慢释放褪黑素并为成骨细胞提供支架促进骨修复,以达到抑制骨肉瘤术后复发,并促进病损区骨修复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