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934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594086.8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损率确定方法。建立所述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粒磨损模型;建立所述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粘结磨损模型;建立所述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扩散磨损模型;建立所述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损带正应力分布模型;建立所述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损带温度场模型。将所建立的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损带温度场模型和正应力分布模型分别嵌入到所建立的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粒磨损模型、粘结磨损模型和扩散磨损模型叠加之后的模型中,然后等价于铣刀后刀面几何磨损体积,进而获得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损率,提高了切削过程中整体式平底立铣刀后刀面磨损长度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3240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627450.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后刀面磨损的球头铣刀铣削力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计算铣刀后刀面已经磨损的球头铣刀的前刀面的微元剪切力;建立所述铣刀后刀面已磨损的球头铣刀后刀面应力分布模型,获得后刀面应力分布模型;建立基于球头铣刀后刀面摩擦效应的摩擦应力模型;计算平面槽切的铣削力系数;根据所述铣削力系数、后刀面应力分布模型和摩擦应力模型计算所述球头后刀面磨损的铣削力。实现了对后刀面已经磨损的球头铣刀的铣削力的实时准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74676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61762.5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立铣刀后刀面磨损带温度场确定方法及系统。建立所述铣刀与工件之间的瞬时接触角的模型;建立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根据所述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计算未变形切屑厚度;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产生温升的温度场模型;建立第二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产生温升的温度场模型;建立第三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产生温升的温度场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场模型、第二温度场模型、第二温度场模型和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温度场模型计算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的瞬时温度。分别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第二变形区热源和第三变形区热源的温度场,提高了切削过程中铣刀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46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1910061762.5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立铣刀后刀面磨损带温度场确定方法及系统。建立所述铣刀与工件之间的瞬时接触角的模型;建立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根据所述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计算未变形切屑厚度;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产生温升的温度场模型;建立第二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产生温升的温度场模型;建立第三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产生温升的温度场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场模型、第二温度场模型、第三温度场模型和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温度场模型计算所述铣刀后刀面磨损带的瞬时温度。分别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第二变形区热源和第三变形区热源的温度场,提高了切削过程中铣刀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3240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627450.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后刀面磨损的球头铣刀铣削力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计算铣刀后刀面已经磨损的球头铣刀的前刀面的微元剪切力;建立所述铣刀后刀面已磨损的球头铣刀后刀面应力分布模型,获得后刀面应力分布模型;建立基于球头铣刀后刀面摩擦效应的摩擦应力模型;计算平面槽切的铣削力系数;根据所述铣削力系数、后刀面应力分布模型和摩擦应力模型计算所述球头后刀面磨损的铣削力。实现了对后刀面已经磨损的球头铣刀的铣削力的实时准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571142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11627476.2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平头立铣刀前刀面的瞬时温度确定方法及系统。建立所述铣刀与工件之间的瞬时接触角的模型;在所述铣刀和所述工件均未变形和振动,切削刃每次铣削均从距离已加工表面处切入的条件下,建立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根据所述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计算未变形切屑厚度;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前刀面产生温升影响的温度场模型;建立第二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前刀面产生温升影响的温度场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场模型、所述第二温度场模型和所述铣刀前刀面温度场模型计算所述铣刀前刀面的瞬时温度。采用分别对第一变形区热源和第二变形区热源的温度场模型的建立,提高了切削过程中铣刀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7114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627476.2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平头立铣刀前刀面的瞬时温度确定方法及系统。建立所述铣刀与工件之间的瞬时接触角的模型;在所述铣刀和所述工件均未变形和振动,切削刃每次铣削均从距离已加工表面处切入的条件下,建立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根据所述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计算未变形切屑厚度;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前刀面产生温升影响的温度场模型;建立第二变形区热源对所述铣刀前刀面产生温升影响的温度场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场模型、所述第二温度场模型和所述铣刀前刀面温度场模型计算所述铣刀前刀面的瞬时温度。采用分别对第一变形区热源和第二变形区热源的温度场模型的建立,提高了切削过程中铣刀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163179U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20738321.5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Q3/15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夹不同尺寸工件的电磁夹具,包括一个L形平台、平台上的夹持部固定底座和移动底座以及夹持部底座上的夹持组件。其中平台上有滑动导轨和两个夹持部底座,滑动导轨与平台通过螺栓连接,夹持部固定底座与平台不可拆卸式连接,夹持部移动底座与平台通过滑动导轨滑动式连接。两个夹持部底座上分别设有相同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前后两组:第一夹持部和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夹持部底座不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夹持部与夹持部底座滑动式连接。第一夹持部和夹持部固定底座内设有第一电磁铁,第二夹持部和夹持部移动底座内设有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上缠绕的线圈和第二电磁铁上缠绕的线圈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装夹不同尺寸工件的电磁夹具主要用于中小型工件或由不同镶块组成的拼接工件的定位和夹紧,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工件使夹持部底座进行移动,使用范围更广,装夹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