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0642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1262129.9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供热系统,既能提高新能源设备发电系统的利用率又能满足新能源消纳,属于新能源消纳及供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多个新能源发电设备、电网和电网调控中心;将供热用户区分成多个区块,每个区块配置有集中供热控制装置和区块供热配电网;多个新能源发电设备和每个区块中的区块集中供热控制装置分别与电网连接;区块集中供热控制装置通过各个区块中的区块供热配电网为供热用户中的用户电加热装置供电;在部分供热用户中设置用户温度采样终端;电网调控中心根据实时发电数据和电网负荷数据及各区块采集的温度,得到消纳调控参数,根据消纳调控参数经区块集中供热控制装置为该区块供热配电网进行通电和断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8803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10237.X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25B11/067 , C25B11/075 , C25B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i3C2Tx/NENU‑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合成氨应用,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用于常温常压下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合成氨。本发明可以得到Ti3C2Tx/NENU‑3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将具有规则八面体形状的NENU‑3负载到具有三维多孔形貌的Ti3C2Tx上。合成方法:第一步,在MXene分散液中引入Cu2+离子,破坏分散液中MXene纳米片之间的静电斥力,并作为连接剂将纳米片连接在一起,形成MXene水凝胶。第二步,在合成NENU‑3的过程中,加入第一步所获得的MXene水凝胶,使其分散在溶剂中,常温常压下进行充分搅拌,经洗涤,离心,收集,得到Ti3C2Tx/NENU‑3复合材料。NENU‑3在避免MXene纳米片的积累和促进电解质的传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Ti3C2Tx/NENU‑3复合材料结合了NENU‑3和MXene的优点,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电导率和电催化性能。本发明所制备的电催化剂对硝酸根还原合成氨的产率为16.37mg h–1 mgcat.–1,法拉第效率为79.49%。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方便,且成本低廉,所得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催化合成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767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1393.8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扰动功率分配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领域。本发明将扰动功率根据功率分配系数分配给各发电机,使每个发电机的最大功率满足RoCoF约束;将电力系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建立SFR模型,通过SFR模型的求解能够得到该区域的最大频率偏差;判断各区域最大频率是否满足约束条件,若满足,则各区域的最小惯量的最小值为电力系统的最小惯量。本发明通过将扰动功率分配给每台发电机,保证不超过最大频率变化率约束,尽可能得到可靠性高的最小惯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28556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97947.5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栅束式中频电磁加热装置,属于电磁加热领域。包括输水管、加热箱、直插式加热棒组、隔板、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机械互锁,其中直插式加热棒组由若干根加热棒并联组成,同时外部串联一只指示灯,接入中频电源系统。加热箱内部安装栅束式排列的直插式加热棒组和隔板,并且直插式加热棒组和隔板交替排列构成栅束式结构,将加热箱分为若干部分,增加了水的流动距离,同时有利于热量传递,提高了加热效率。具有使用安全、功率大、效率高、加热时间短、结构简单、水温均匀稳定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以及工业加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67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1391.9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馈感应风电机的轴系扭振抑制方法及装置,涉及风力发电控制领域。本发明当扭振情况发生时,发电机转子的角频率ωgen经过阻尼控制生成阻尼参考功率Pdamp;阻尼参考功率Pdamp、转子侧有功功率P和转子侧有功功率P*叠加得到转子侧变流器回路的功率Ps经PI控制得到q轴电流给定值i*q;q轴电流给定值i*q与实时q轴电流iq叠加后经PI控制得到q轴电压给定值u*q,q轴电压给定值u*q与q轴电压变化值Δuq叠加后得到q轴控制电压信号uq。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抑制轴系扭振,延长风电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9402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74158.6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伏‑山体重力储能联合发电系统的调度方法及电网分区配置方法,属于电力设施及电网优化领域。本发明的光伏‑山体重力储能联合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电站和山体重力储能装置,调度方法包括:当t时刻的不平衡电量ΔP(t)大于0时,山体重力储能装置工作在储能模式进行充电,当山体重力储能装置的储能达到容量限值后,富余电量经PCC点向主网售电;当不平衡电量小于0时,光伏电站出力不足,山体重力储能装置工作释能模式进行放电,达到放电极限后,缺额电量经PCC点向主网购电;将光伏电站与重力储能结合构成联合发电系统,通过设置调度策略和规划方法解决山区电网和山区用户供电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145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371719.7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升重力储能电机效率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提高重力储能电机的效率,将电机的电压矢量、转子位置角和定子电流输入预测模型中,预测电机下一时刻的磁链和转矩;对电机预测变量值与给定参考值通过代价函数,筛选出最优电压矢量作用于系统,所述代价函数包括负载角代价函数。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能,进而够提升重力储能电机控制系统的效率,改善重力储能系统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5086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95178.6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朗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3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水塔的重力储能系统,包括水塔以及设置在水塔内的重力储能机构,所述水塔包括塔座、塔柱和塔顶箱,塔柱固定安装在塔座的顶部,塔柱的顶部为开口构造,塔顶箱固定安装在塔柱的顶部,重力储能机构包括下水箱、抽水泵、吸水管、排水管和发电组件。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在废气的水塔内部设置重力储能系统,在电力充足期间,能够将多余的电力转换为水的重力势能,实现储能状态,在电力短缺期间,可将水的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完成发电的效果,进而便于实现完整的储能充、放电过程,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电能,保证用电量稳定,有效的改善供电质量,实现了废弃水塔再次有效利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90642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62129.9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供热系统,既能提高新能源设备发电系统的利用率又能满足新能源消纳,属于新能源消纳及供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多个新能源发电设备、电网和电网调控中心;将供热用户区分成多个区块,每个区块配置有集中供热控制装置和区块供热配电网;多个新能源发电设备和每个区块中的区块集中供热控制装置分别与电网连接;区块集中供热控制装置通过各个区块中的区块供热配电网为供热用户中的用户电加热装置供电;在部分供热用户中设置用户温度采样终端;电网调控中心根据实时发电数据和电网负荷数据及各区块采集的温度,得到消纳调控参数,根据消纳调控参数经区块集中供热控制装置为该区块供热配电网进行通电和断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365063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85767.5
申请日:2019-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的可控电采暖风电消纳方法。以温度作为其特征量,构建电采暖风电消纳优化模型,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风电消纳空间时间序列数据;B.建立粒子群风电消纳系统控制模型;C.建立马尔科夫预测风电消纳空间概率模型;D.利用预测风电消纳空间概率模型预测某地区一天的风电消纳空间;E.根据步骤D的预测结果,结合风电消纳控制模型合理消纳多余风电。本发明结合了传统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马尔科夫和智能算法粒子群,使得结合后风电消纳系统不仅能在短期对时间序列判别预测中获得较为精准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有效的提高了系统风电消纳能力,同时能大量消纳多余风电为居民供暖,非常适用于有大量弃风的寒冷地区电力系统。
-
-
-
-
-
-
-
-
-